于 净
(阳泉市水务局山南水库管理处,山西 阳泉 045000)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北依五台、定襄两县,南接昔阳县,东与河北平山、井陉两县毗邻,西与寿阳、阳曲接壤。国土面积4 570 km2,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90%。
阳泉市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水资源总量5.0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06亿m3,地下水资源量3.6亿m3,重复利用量0.6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85 m3,为全国平均值的17%,水土流失面积3 042万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6.7%。
阳泉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受西北环流影响,西北风盛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十年九旱”,多年平均降雨量531 mm,蒸发量1 202 mm。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雨量817.6 mm(1964年),最小降雨量302.9 mm(1972年),其中,汛期6—9月为降水高峰期,占年降水量的79%,且多呈阵雨间或暴雨发生。境内现有大小河流60余条,除盂县西部22 km2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外,其余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主要有滹沱河及其支流乌河、龙华河,绵河及其支流温河、桃河等。阳泉市的小型水库大都建于这些支流上,总控制流域面积1.3~600 km2,库容10万~637万 m3。
全市共有小型水库23座,总库容3 032.6万m3,调洪库容1 267万m3,淤积库容597.72万m3,其中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14座,年实际供水量899万m3,其中工业供水115万m3、生活供水345万m3、农业供水439万m3,实际灌溉面积约970 hm2。
全市小型水库大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建成以来,担负着全市的防洪减灾任务,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着下游约12个乡镇、105个村庄、13.5万人、1.32万hm2耕地、120个重要企事业单位和太旧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
全市23座小型水库除山南水库外,均不达现行国家防洪标准,其中,尚怡、原坪2座水库的防洪标准大于50年一遇,山南、下董寨和上冶头3座水库的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其余18座水库的防洪标准均小于20年一遇。
在23座小型水库中,常年蓄水的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9座。由市县水务部门直接管理的5座,其蓄水、拦洪、泄洪三项功能运行相对正常,但近80%的水库为乡镇村管理,人员不固定,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加之工作条件差,通讯、交通、观测设施不完善,导致抢险应急预案落不到实处,给水库正常运行尤其是汛期防洪带来很大困难。
全市60%以上的小型水库普遍无溢洪道和泄洪设施,单靠卧管放水,泄洪能力严重不足;有溢洪道的水库塌方严重,基本丧失了泄洪能力;坝体存在裂缝,无浸润线观测设施,渗水稳定性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淤积现象,20%以上的水库已淤满。
建议每座水库设管理房,配备通讯工具、简易的交通设备和库水位观测设施,制定度汛方案,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汛期实行24 h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坝体巡查和洪水预报制度,逐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的职能效益。
全市23座水库中,只有山南水库和原坪水库于1994—2003年间进行过除险加固,其他水库虽部分已分批列入除险加固工程计划,但至今仍未实施,希望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能提前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尽快落实配套资金,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逐步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市约有2/3的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已丧失水库功能和淤积严重的水库,应按照《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进行报废与降等处理,在原有流域水量丰沛和外流型河流上规划新建一批水源控制性工程,以满足流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生产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发电等的需要,同时加大重点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