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

2010-04-14 02:09:48
关键词:职业倦怠幸福感辅导员

杨 颎

(上海理工大学 学生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 20009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幸福感

杨 颎

(上海理工大学 学生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海 20009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对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危害的分析,探讨辅导员心理健康维护的具体措施,提出需要从学校、辅导员自身两个层面做出努力,寻找职业幸福感。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及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各项任务的完成效果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选取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分析其表现、产生原因、对自身的危害,并提出辅导员如何寻找和体会职业幸福感,以期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以及产生原因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译作“工作崩耗”、“职业枯竭”等,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首次提出。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使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后来延伸到所有工作领域。

1.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

据2004年12月6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显示,50.3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辅导员中的情况如何呢?据肖文娥等就河北8所高校的140名在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安心本职工作,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辅导员”只占总人数的7.8%,近33%的辅导员认为“学生工作太琐碎费心,会寻机换岗”。[1]而在本人2006年11月对全校80余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中也显示,6%的辅导员对现在所从事的职业有比较严重的倦怠感,23%的辅导员“经常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今年的抽样结果证明也没有明显改善。

就具有职业倦怠倾向的辅导员来说,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表明,其产生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有职业倦怠的辅导员中,工龄为0—2年的辅导员对工作最有激情,工龄为2—5年的辅导员占其中的60%左右,工龄为5年以上的辅导员则占其中的28.2%。各学校辅导员的年龄一般都在25岁至45岁之间,尤其是近几年,新进硕士毕业生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力。他们中的多数在投入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时,都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全力以赴地完成各项工作;而等2年过后,当工作有一定经验积累时,便逐渐丧失对工作的新鲜感,并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价值”何在。工龄在5年以上的辅导员,因为自己已经顺利带过了一届毕业生,充分熟悉学生工作的整个流程,并在学生们和同事们的积极反馈中得到了认可,其自我效能感在一个个循环过后得到提高,可以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

2.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工作压力过大和自我效能感较低。

(1)工作压力过大

首先,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在迅速加大。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在校生人数在不断增加,每位辅导员所承担的班级数和学生人数也在增加,直接导致处理工作事务量繁重。另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极可能将工作延续到个人的时间,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

其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压力。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而辅导员的专业不是教育管理方向,相对年轻,由于专业知识、人生阅历和经验的局限,要想较好地完成高校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即学生由“专业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以及“四、六级英语考试合格率”、“补考率”、“入党率”、“就业率”等各项任务指标,有相当大的难度,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不安。[3]

再次,辅导员需要承担多种角色压力。由于高校辅导员主要所从事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指导工作,所以客观上要求他们承担多种多样的职责,如成为“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的疑惑排忧解难;成为“职业咨询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成为“朋友”以了解大学生更多更具体的生活现状和发展状况;成为“纪律检查员”、“班会组织者”、“任课老师”等等,同时还会兼任一些行政工作、党务工作。如此之多的角色人物,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它们之间的角色转化,就极容易陷入心理冲突之中。

(2)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能使人充分、有效地组织和执行某些行动以应付情境中的诸问题,不仅决定个体是否愿意从事某项任务,且影响工作成绩。自我效能感低者缺乏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作更多的努力与尝试,使行为失败的可能性增加,产生沮丧、抑郁、自责、物价值感等消极情绪和防御性行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低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源自社会、学校对辅导员角色的理解的误区。由于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高校里,辅导员极少有人能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科研项目支持也较少,并且陷入大量的日常事务的处理中等。同时,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努力,也缺少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劳动效果难以在短期内看到成效。因此在高校里有“没有本事的人才做辅导员”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第二是遭遇生涯发展的政策瓶颈。在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尊严的环境中,辅导员可预期职业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多数高校的辅导员在教师序列中的地位没有明确,特别在工作考核、职称评定、进修培训、奖励补贴等方面处于劣势。

第三则是辅导员婚恋、家庭危机的问题。年轻辅导员因工作忙而缺乏社交机会,收入相对不高,使谈婚论嫁缺少砝码,而成家的辅导员则会因家庭矛盾、子女教育、购房还贷等客观的现状,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存有重大的危机存在。

在这些劣势下,无疑会给、造成辅导员的失落和自卑,自我效能感低,主观幸福感降低,直接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产生厌倦工作、逃避责任,直接影响到工作。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对自身的危害

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学生、学校以及自身都有很大危害。对学生、学校的危害显而易见,即由于丧失对工作的兴趣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学生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由于学生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而在本文,我们重点关注职业倦怠对辅导员自身的危害。首先根据对先行相关研究的分析,结合本人在学生工作中与辅导员交往时的观察,总结出辅导员职业倦怠有如下表现:

在外显行为方面:对学校环境和管理抱怨极多,对个人的工薪待遇和发展前景非常不满;对学生工作缺乏以往的热情和耐心,方式方法简单;面对领导交予的工作任务,尽量采用各种借口进行逃避,抱负降低;不愿与同事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酗酒、药物成瘾等。

在情绪方面:心情常常沮丧抑郁;工作中不苟言笑,遇事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或易激动并迁怒于人,或听之任之,不积极主动地解决;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对事业前途感到悲观,对婚姻家庭感到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而时常自责等。

在生理方面:则容易疲倦,身体抵抗力弱,易患感冒,或经常出现生理上的小毛病,如头痛、脱发、失眠、肠胃不适、耳鸣、肩关节疼痛,甚至会产生幻听幻觉、感觉到心脏功能的负担、高血压等,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2]

这些症状若不能及时被注意到并得到及时处理缓解,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疾病。

三、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正如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样,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可直接导致其心理问题的产生,而辅导员的素质好坏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的展开成功与否,关系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因此从稳定辅导员队伍目的出发,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寻找职业幸福感,以维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它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而职业幸福感,即将职业与生命质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试图通过帮助职场中的辅导员获得“做教师的快乐”,来提高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动力。

1.学校管理层的角度可以通过政策的保证和制度的建立营造最佳工作环境

学校环境是辅导员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工作与生活场所,辅导员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最容易引起辅导员行为受挫。学校理应为辅导员营造一个支持辅导员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提升自我效能感,体会职业幸福感。

(1)首先学校应该掌握本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的现状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可通过适当增加辅导员编制,使辅导员与其所带学生的比值趋于更合理化,让他们能科学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一定程度上是辅导员工作的强度压力得以减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2)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将辅导员的年龄和工作经历进行阶段性划分,以形成思政研究和工作的梯队,让有经验的辅导员带领新进辅导员共同开展工作,以弥补年轻辅导员自身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达到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的目的。

(3)为了解决好辅导员由于多重角色适应困难所导致心理危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概念的提出势必首当其冲。学校根据对辅导员工作内容分工细化,突出专业服务职能;准确定位辅导员职责,定期进行科学化考核,提高其职业期望;通过对辅导员的相关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奖励等,让辅导员和教师之间可以流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3]。

(4)通过建立本校辅导员协会性质的组织,充分利用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这样的平台,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集体活动,为本校辅导员之间,本校与外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以及知识技能的提高提供渠道和机会,以规范和稳定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学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良性发展。

2.辅导员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幸福感

辅导员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辅导员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有位外国专家曾比喻,对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通过与其他辅导员的交流学习,结合自身的经验,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但是对学生正确榜样的树立和积极人格的示范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在,以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精神。同时,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检讨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等与职业满意度等的关系,以增加自己的职业认同感。[4]

(2)劳逸结合,学会放松。首先要接受自己的职业和现实,并经常保持自己的良好的职业体验。其次在工作中要敬业爱生,精业创新,不断挑战自我。要有意识地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但要避免盲目竞争。第三要会生活,有自己的情趣和爱好,会休息,有幸福感和幽默感。

(3)乐交善往,人我和谐。消除或改善个人特质中不利的因素,尤其是非理性认知,将和谐放在第一位。在经常所处的团体中不孤独,能积极主动融于大众之中,人际关系和谐;能善交知已,有朋友,心地善良,能与人合作共事。

(4)主动积极,寻求工作方法的改变。通过校内外的专题培训和与其他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学习,了解学生所关注的事情,并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如“飞信”、“校园BBS”、QQ、视频、“校内网”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开展工作,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心情为之舒畅。

(5)了解职业倦怠模式,建立心理支持系统。有意识地学习心理知识,了解与自己切身相关的职业压力模式。当发现自身状况不佳时,要及时反省压力的来源,做出适当的调整,维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且当心理危机出现时,知道可能的求助渠道,比如心理专业工作者、同事、家人等。[4]

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来培养、形成健康幸福的职业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对工作、对学生爱的心态。这样做了,教师的幸福感一定能够得到提升。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幸福。[5]

参考资料

[1] 曹雨平,李怀祖.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江苏高教,2005,(5)

[2] 陈永森,邱海锋.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 刘涛.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 中国科技信息. 经济管理论坛,2005,(15)

[4] 孙时进. 心理学概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http://blog.sina.com.cn/xinlingyizhan66

College Counselor Burnout and Occupational Happiness

Yang Jio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College counselors are the backbon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analysis of counselors’ burnout phenomenon,causes and damage, we try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counselors.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need of the self-two levels from the school and counselors to make efforts, and eventually find a occupational happiness.

college, counselor, burnout, occupational happiness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幸福感辅导员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10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32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幸福感
小说月刊(2014年7期)2014-04-18 13:11:30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