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技术生产SPF猪概述

2010-04-13 18:47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9期
关键词:病原体猪群无菌

戴 琦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畜牧食品局,四川 遂宁 629006)

猪肉长期以来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肉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SPF猪群消除了一些危害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保持猪群健康状态,从根本上提高猪肉制品的质量,从而保障群众的健康;另外据有关资料报道,在生产性能上SPF猪群与普通猪群相比:耗料增重比降低10%,而日增重提高10%,同时兽医费用降低30%,由疾病所致的屠体折扣量减少70%,大大提高了养猪业经济效益;因此建立SPF猪群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养猪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1 SPF猪的定义

SPF是英文 Specific Pathogen Free的缩写,意为“无特定病原体”,SPF猪即指从出生到育成都无特定病原体的猪。1885年,法国动物学家巴斯得首先进行无病动物的研究,1951年,美国Yong博士按无病动物的生产原理进行SPF猪的生产试验,并创立了SPF猪生产计划,其技术路线是:在健康母猪妊娠末期通过外科手术获取仔猪,在无菌隔离环境中人工饲喂超高温消毒牛奶,并给仔猪接种乳酸杆菌以增强其消化功能,21 d后转入环境适应间饲养4~6周,待逐步适应环境后转入卫生严格管理的猪场育成,这样育成的猪称为初级SPF猪。初级SPF猪正常配种繁殖生产的后代称为二级SPF猪,不管是初级还是二级SPF猪,只要不感染所控制的疾病,统称为SPF猪。

2 国内外SPF猪生产方法

养猪发达的欧美国家大都建立了SPF猪生产繁育系统,但基于防疫体系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美国主要通过无菌剖腹取胎获得SPF仔猪,并于1959年建立SPF猪基地进行培育SPF猪的研究;丹麦自1970年建立SPF猪生产繁育系统并实施SPF猪的生产计划,在1987年采用胚胎移植培育SPF猪试验效果不理想后,广泛采用无菌剖腹产手术和无菌接产方法来获取初级SPF猪;日本于1963年组织SPF猪研究班,最初采用自然分娩法,随后采用外科手术法生产实验和生产用SPF猪,但1984年后胚胎移植技术代替外科手术法成为生产SPF猪群的主要方法。我国大陆地区SPF猪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初主要采用自然分娩和人工哺乳的方法进行小量试验,直到1988年才从丹麦引进SPF猪生产技术探索SPF猪培育技术;近年来,有关人员等致力于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实验用SPF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至今未建立起SPF种猪群。

3 胚胎移植技术生产SPF猪的技术方案

尽管Kvasnickii在1951年就完成世界首例猪胚胎移植试验,但由于猪生理特征以及其受精卵低温抵抗力较弱等特点,直到1975年Cumock将猪胚移植技术运用于实际后,这项技术作为一种猪群净化手段才被世界所关注。

为将这项技术用于猪群净化,世界国际胚胎移植联合会与国际兽医检疫局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在无菌环境下回收胚胎,并在50倍显微镜下进行胚胎鉴定;要求用于移植的胚胎必须具有完整的透明带,将胚胎用含有双抗和抗真菌素的新鲜培养基清洗至少10次后进行移植;清洗过程所使用器械必须无菌。因此,胚胎移植技术生产SPF猪基本方案是选用优良母猪作供、受体,将供体早期胚胎进行处理后植入受体,自然分娩仔猪,母猪哺乳,即可获得SPF猪;在给SPF猪群引入外血时,可以给SPF母猪移植受精卵,使其自然分娩,即可达到目的。

4 胚胎移植技术生产SPF猪的主要依据

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用含双抗的新鲜培养基清洗具有完整透明带的胚胎10次以上,能有效地除去病原体。早期胚胎受病原感染一般是由于胚胎的外环境中存在病原体,如在体内子宫内、输卵管或在体外冲洗夜、清洗液中的病原体可感染胚胎。家畜胚胎的透明带是一道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防止病原侵入,胚胎在供体体内一般只有5~7 d,许多病原体不能穿过透明带,仅存于透明带表面,可以通过冲洗的方法除去病原。Eaglesome和Wrathall实验报道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和口蹄疫病毒虽然能附着在胚胎透明带上,但不能穿过透明带进入胚胎感染早期胚胎;而非病毒性病原体由于其本身体积大,一般不能穿过透明带,Singh和Stringfellow分别报道清洗可清除附着在猪胚胎透明带上的细小病毒、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布氏杆菌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另外,胚胎移植的一些操作过程也有助于减弱或消除病原体的活力,如冲洗胚胎使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得以稀释,从而增大了对疾病净化的可能性。

5 胚胎移植技术生产SPF猪的前景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猪病净化生产SPF猪群的相关研究,传统SPF猪群主要通过剖腹产仔和子宫切除产仔隔离器饲养的方法来培育。剖腹产的猪尽管能恢复繁殖性能,有再利用的可能,但通常被淘汰掉;子宫切除的母猪则完全丧失繁殖能力,不能再利用,而且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仔猪数有限,生产SPF猪的经济代价也相当大。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于SPF猪生产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方法的缺陷。研究表明胚胎移植妊娠率都在80%以上,相当于自然配种或人工输精受胎率,且手术冲卵不影响母猪繁殖性能,供体母猪可重复利用5~6次。所以通过胚胎移植技术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大大增加特定母猪的SPF仔猪数,加快培育进程。

国外多个国家先后开展了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培育SPF猪的研究,并证实胚胎移植技术对猪群疾病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且传播疾病的危险性相当小,根据国内外实验结果,结合已有技术水平,胚胎移植技术已成为培育SPF种猪群的有效技术措施和途径。尽管猪胚胎移植技术现阶段还主要应用于将把新的遗传物质引入小型猪建立无特定病原体猪群的研究,但今后其必定能在净化猪生产的产业化与育种改良的效率化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病原体猪群无菌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