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0-04-13 17:40唐开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唐开荣

(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0 前言

高校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已由原来的“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而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而且还要将体育作为增进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还没有摆脱旧的思想理念的约束,无法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 如缺乏对新课程的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淡薄;以书本内容为主,缺乏创造性;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不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 创建新型的体育课堂,推进体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 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教学创新”的教育思想,创建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

在教学领域中,积极有效的创新思维方式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不断趋向于健康教学、快乐体育的形势下,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体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新型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现行的体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评估和管理等都要在体育课堂当中体现新的教育思想.

1.1 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新时期新型体育课堂应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 教师的思想要开放, 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 立足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有开放性的备课、开放式的教学, 形成开放的系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土壤.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增加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权, 这就改变了过去那种学生喜欢的内容不能上课堂, 而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又不得不学的局面.在教学形式上将不再强调过多的模式化的东西, 而更多地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在教师指导下, 应建立起自主探究的创新型学习方式和合作快乐的互动型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放思维的空间, 激发创新的灵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启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在娱乐中掌握技术从而使身体得到锻炼.

1.2 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应是情感的课堂

体育教学要突破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智力、体能的局限, 要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课堂教学要由只提要求、下命令向重情感过渡, 由强调苦学苦练向创造条件使学生乐学过渡, 由单向知识传授向多向情感互动过渡,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出愉悦气氛, 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努力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 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上要把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锻炼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和社会的责任感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及充满欢乐、愉快的情绪, 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 并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有助于教师当好“引导者”, 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情感不仅具有动力价值, 而且具有精神价值、美育价值和信息价值.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的价值特性, 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起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向往、知识的追求和能力的提高.

1.3 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应是能动的课堂

新型课堂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突出“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打破教师直接给结论, 学生进行单纯的“听——看——记——练”的教学模式, 形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做到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 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提倡联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结构, 质疑发问、探究性的学习, 对难点开展讨论和争鸣,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能动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此外,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应加以引导, 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体育课中应重视学生的“参与心理”,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总之,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动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享受体育的乐趣.

1.4 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应是激励评价的课堂

新的体育教学观提倡一种“场合驱动评价”,它避免了目标教学模式刻板、僵硬的形成性评价, 使教学一直在气氛浓厚的情境中进行.在体育课教学中, 教师应经常运用评语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例如在学生练习中或结束时用“好”、“很好”、“不错”、“好棒”、“真聪明”、“真不容易”、“相信自己”、“再试一试”、“坚持一下”等词语进行激励性评价.以准确量化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程度.例如,给学生即时反馈其跑的时间、投掷的远度、跳过的某一高度或远度、力量性练习的次数等, 这样让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提供超越自我的激励评价.经常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既有客观指标的反映, 又有教师对学生技巧掌握程度的评语,如支撑跳跃、跨栏跑、跳高、跳远等;经常运用暗示评价给学生带来某些心理上的亢奋,例如在练习中指定某一学生做示范表演, 将学生重新编组,对一些学生增加练习内容或难度,而对另一些学生降低练习要求.教师以某种动作(如鼓掌、点头、拍拍学生肩膀等)或用表情(凝视、皱眉、沉默、不理等)表示赞赏或不赞赏.在新型体育教学过程中, 应改变过去单一评价、终身评价为学生互评、自评、师生的共同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1.5 新型的高校体育课堂应是创新的课堂

由于个体差异及兴趣爱好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方式不同,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有较大的区别,使得学生在一起学习很难,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这个尺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同学做技术水平高一点的练习,要求也要相对高一点,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提高空间,而不是让他们去学最基本的练习.而水平相对低一点的同学则要学习基本的练习,这样他们也不会有跟不上的感觉,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使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的技术,尽快赶上好的同学,好的同学则有一种被老师认同的感觉而变得自信,更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是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课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而且要加强人格修养,在授课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其次,现代师德意识意识还包括体育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潜能为己任,使体育课的视野从智力领域扩展到非智力领域,从表层的泛化教育过渡到重视学生个体多方面潜能的挖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在体育成绩提高的同时养成体育锻炼的自觉行为.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师更需要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一是应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要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渗透到体育教学的环节之中;二是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又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与获取运用知识探索未来的能力;三是应具有运用现代科教技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信息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运用信息传播技术进行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反馈和评价,既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锻炼身体,还可以获得最新的体育教学资料,不断地更新教育知识,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3 结束语

终身体育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上都要遵循这一目标.实践证明,学生本身对体育学习内容还是非常有兴趣的,从而可以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进步,并认识到体育带来的好处,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美国教育家费雷塔科有一句话:“只有教师拥有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己的道路的时候,教育才有可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更多地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入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只有这样,体育教学才能更加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章明.潘慧炬.如何建构有特色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 395-1 397.

[2] 曾世华. 1997~2002年中华武术套路研究的动态及展望[J].体育学刊,2004,(1):24-26.

[3] 胡美兰.高师武术教学中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20-821.

[4] 杨 牧. 高校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教学观念的转变[J].贵州体育科技,2009,(3):61-62.

[5] 李成业. 新体育课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0,(2):155-57.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