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晖
(天津市大港医院,天津 300270)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诊断相对困难,治疗结果较难满意。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7年 1月 ~2008年 6月间 120例因慢性咳嗽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慢性咳嗽的常见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选择本院呼吸内科因慢性咳嗽而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男 63例、女 57例,年龄 20~75岁、平均 55岁。120例患者均以顽固性咳嗽、经久不愈为主要临床症状,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标准: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症状持续超过 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吸烟者需戒烟 4周以上,戒烟后仍咳嗽者。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耳鼻喉专科检查、常规胸片、胸部 CT、诱导痰细胞学检查、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部分患者进行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鼻窦 X线平片、食道 24h pH值测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结果:确诊为鼻后滴漏综合征 49例(40.83%),变异性哮喘 31例(25.83%),食管反流病 20例(16.6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11例(9.17%),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9例(7.50%)。根据检查结果,对照相应疾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治:111例诊断明确者行特异性治疗:①伴有鼻窦炎的 49例患者行抗组胺、血管收缩剂及抗生素治疗;②31例变异性哮喘患者给予舒喘灵、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者加用强的松、普米克气雾剂等糖皮质激素治疗;③20例反酸性疾病患者行制酸抗反酸治疗,给予洛赛克、吗丁啉,经过治疗均治愈或明显好转;④咳嗽原因不明的 9例患者通过试验性治疗发现,6例支持变异性哮喘、3例治疗无效。
讨论:咳嗽虽具有防御功能,但长期咳嗽可导致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神经、肌肉骨骼和呼吸等系统的并发症,常见的症状有焦虑、失眠、疲劳、发音困难、尿失禁等。慢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Irwin小组研究了 102例慢性咳嗽患者,结果表明鼻后滴漏综合征 41%、哮喘 24%、胃食管反流病 21%、慢性支气管炎 5%、支气管扩张 4%。在汪宪安等诊治的 9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支气管哮喘 33.7%、慢性咽炎 16.3%、胃食管反流病 13%、鼻后滴漏综合征 10.9%、支气管内膜结核 4.3%、肺癌 8.7%、肺间质纤维化 3.3%。国外报道 90%以上的慢性咳嗽可明确诊断,因此,正确认识慢性咳嗽的病因学诊断非常重要。对于慢性咳嗽患者,明确诊断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咳嗽发作的诱因及咳嗽的特点、伴随症状。其次,体格检查方面应详尽全面,实验室检查方面除了常规的血常规、X线、心电图等,疑诊患者要注意肺功能(气道激发实验)、24 h食管下段 pH值测定等检查,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等有创性检查。在慢性咳嗽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仍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这时可予以试验性的诊断治疗,但要避免使用可待因等强镇咳药。对于慢性咳嗽的治疗,目前没有真正有效的非特异性止咳药,在治疗的过程中如咳嗽好转但不能消失,需考虑合并有其他原因,通常在继续原治疗基础上给予新的特异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