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胡安胜 周相玲
(江苏省徐州空军学院航空军需系 222100)
在冬春季节,保护地蔬菜往往会遇到低温、寒流、阴雪等恶劣天气,导致蔬菜尤其是喜温蔬菜发生冻害,轻者会引起落花落果,重者引起植株死亡。我们根据多年经验,现将冬春季节保护地蔬菜防冻及补救措施介绍如下。
1.1.1 种子低温锻炼 播种前,将泡胀后即将发芽的种子置于0℃条件下冷冻l~2d,这样可增强秧苗抗寒性,或者将发芽的种子,每d在1~5℃温度下放置12~18h,然后转移到18~22℃较高温度下放置6~12h,如此反复数天,可显著提高蔬菜秧苗的抗寒力,并加快其生长发育速度。
1.1.2 采用营养钵保温育苗 黑色塑料营养钵具有白天吸热、夜晚保温护根的作用。在阳畦内采用塑料营养钵育苗,外界气温在10℃左右时,畦内温度在6~7℃,营养钵内温度会保持在10℃左右,幼苗可缓慢生长,不受冻害。
1.1.3 控制氮肥的使用量 在蔬菜幼苗期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切忌偏施氮肥,以免植株生长幼嫩,抗寒力差。追肥要早,以利培育壮苗。低温前不宜施速效氮肥,可叶面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1.1.4 叶面喷施营养素 气温低、光照弱时,棚室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差,特别是遭受冻害后叶面萎缩,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能力更差,这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生长类激素,可喷施米醋、白糖和过磷酸钙100~300倍混合液,补充作物养分,增加叶肉硬度及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和缓解冻害。
1.1.5 使用生根素提高抗寒力 生根素是用钙、磷、锌等与生根有关的几种营养元素合理配制而成的。钙决定根系的粗度,磷决定根系数目,锌决定根系的生长速度和长度。使用生根素后,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就不会因缺水造成抗寒性差而冻伤秧蔓了。
1.1.6 喷洒抗寒药剂 霜冻前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喷雾,可减少冰核细菌数量;在寒流到来之前每667m2喷植物抗寒剂150mL或10%宝力丰抗冷冻索400倍液,增强植株抗寒能力。由于抗寒药剂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蔬菜污染,一般建议使用次数不易过多。
1.2.1 多层覆盖,增加保温措施 在菜地上覆盖地膜,并距菜地1m处支0.8~1m高的小拱棚,晚上盖上1层银灰色的薄膜,再在距小拱棚外20cm处再覆盖1层薄膜,次日早晨揭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室温也可以提高地温。在设施外用稻草等秸秆制成草苫覆盖在保护地设施上,遇阴雪天气或者低温时,夜间还可以在草苫外覆盖1层防寒塑料薄膜,达到防寒保温的效果。
1.2.2 增加进光量,保持设施内温度 冬至前后,可在后墙上每隔2~3m悬挂lm长聚酯镀铝膜。悬挂反光幕不仅减少了墙体吸收热能,而且还能增加设施内的光照量,从而提高棚内温度2~3℃。此外,还要及时清除、擦洗薄膜或玻璃表面的碎草、灰尘等杂物,排除薄膜或玻璃内表面的水滴,以保持采光面干净、光洁,增加透光率,提高设施内的温度。
1.2.3 人工增温,提高设施内温度 遇到寒流、霜冻、阴天等不良天气时,可以在保护地内远离蔬菜的地方点燃秸秆或锯末等熏烟或烧蜂窝煤炉,可有效提高棚内温度,但应及时排除有害气体。有条件的也可在地面铺设电阻丝提高棚内地温,还可以安装多个灯泡照明加热,在阴天早晚开灯补光2~3h。
1.2.4 设置防寒沟,提高地温 在保护地设施周围挖深 40~60cm、宽 40~50cm 的防寒沟,填入马粪、锯末或秸秆、稻草等,上面盖土踏实并使之略高于地面,可防止地温向外散失,提高大棚的地温。此外,增施有机肥也可以提高设施内的地温,使蔬菜秧苗生长健壮。因此,在蔬菜作物育苗移栽前,可按鸡粪、牛粪2∶6的比例施肥后整地,以利提高地温,增强抗寒性。
蔬菜受冻后没解冻之前,阳光直射后会使受冻组织失水萎蔫。因此,应用草帘等覆盖棚膜或者玻璃窗,也可用报纸等不透光物覆盖在受冻蔬菜上,使受冻蔬菜缓慢解冻恢复生长。
受冻后的早晨,太阳没出来以前,用井水喷施蔬菜叶片,使原生质和细胞壁吸水膨胀恢复原状,还可增加棚内空气湿度,稳定棚温和防止地温继续下降,防止受冻组织脱水干枯,促使组织吸水复活。
在蔬菜受冻后可以使用植物修复剂修复冻害叶片,每粒兑水14kg喷洒在叶片上,可以使叶片平展、返绿,恢复生长。还可以剪去中上部叶秆、摘掉下部叶片,每667m2浇施EM生物菌或硫酸锌1kg,诱发新枝新叶。在菜田中撒施火土灰或草木灰,并及时进行叶面喷水,也可以使受冻蔬菜恢复生长。
蔬菜受冻后,设施内不可采取急剧升温的措施。先不要揭除顶部的覆盖物,应从顶部的通风口由小到大放风以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温度急骤上升使受冻组织坏死。
此外,受冻蔬菜缓苗后,应防止再次受冻,要及时松土,适量追施速效肥料,促进植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