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群
(江西省横峰县中医院 横峰334300)
胃大部分切除后的残胃常发生残胃炎、吻合口炎,甚至发展成残胃癌。残胃病变除与胆汁反流有关外,HP感染也是重要因素。我院对48例残胃病变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分析,以探讨残胃病变与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并指导临床治疗。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均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病例,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5)岁。全部病例均因消化性溃疡出血或穿孔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行毕氏Ⅰ式16例,毕氏Ⅱ式32例;术后时间为8个月~6年,平均2.36年,其中5年内30例,5年以上18例;术后发生残胃炎及吻合口炎36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例,残胃癌3例。
1.2 诊断标准 残胃炎、吻合口炎:残胃和(或)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触之易出血,结节状增生。吻合口溃疡、残胃癌:符合消化性溃疡或胃癌诊断标准,结合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胆汁反流:胃镜下见残胃腔内大量胆汁存留,或见黄色泡沫状胆汁由肠腔涌入胃内,残胃和吻合口黏膜充血显著,黏膜发红。
1.3 临床症状 上腹部烧灼感,胀痛,反酸,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纳差,消瘦。48例均经电子胃镜复查及病理切片检查。
1.4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电子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注意残胃黏膜变化。在距吻合口2~3cm处取残胃大小弯处黏膜各1块标本,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另一块送病理学及Giemsa组织学检查,其中任一项阳性均认为HP感染。同时吻合口处黏膜取2块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 48例残胃病变中HP阳性者17例,阳性率35.4%,其中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阳性率27.8%(10/36),残胃及吻合口溃疡HP阳性率55.6%(5/9),残胃癌HP阳性率66.7%(2/3)。前者与后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HP感染可加重残胃炎的炎症程度,促进溃疡的形成或复发,甚至可致残胃癌变。
2.2 手术方式与胆汁反流、HP感染的关系 胆汁反流共28例。48例残胃病变中毕氏Ⅰ式术后16例,胆汁反流率25.0%(4/16),毕氏Ⅱ式术后32例,胆汁反流率75.0%(24/3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残胃病变中残胃炎及吻合口炎胆汁反流率58.3%(21/36),残胃及吻合口溃疡胆汁反流率55.6%(5/9),残胃癌胆汁反流率66.7%(2/3)。胆汁反流组HP感染率14.3%(4/28),无胆汁反流组HP阳性检出率65.0%(13/20)。术后5年内组HP感染率20.0%(6/30),术后5年以上组61.1%(11/18),两组间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胆汁反流在毕氏Ⅱ式术后较毕氏Ⅰ式容易发生,且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越容易发生,胆汁反流可能是毕氏Ⅱ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而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明显降低。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发生比较多见,术后残胃炎及吻合口炎发病率可达95.0%[1]。本组病例发生率亦较高,达75.0%(36/48)。现已明确HP感染与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癌及胃MALT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半人口感染HP[2]。目前认为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HP感染有密切关系,文献报道残胃的HP感染在25%~71%之间[3]。而本组HP感染率为35.4%,较自然人群感染率低,引起HP感染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手术切除了HP的主要定植部位——胃窦,并影响幽门及其支配神经,破坏了幽门、胃窦以及十二指肠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排空延迟及胃肠道逆蠕动增加。反流液中胆汁酸在非离子化亲脂状态下能进入黏膜细胞,并在那里积聚,引起细胞膜及其紧密连接的损伤[4],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同样也可破坏HP的细胞膜,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5]。
残胃不同手术方式引起胆汁反流及HP感染率差异很大,本组病例中毕氏Ⅰ式术后16例,胆汁反流率25.0%,毕氏Ⅱ式术后32例,胆汁反流率75.0%;伴胆汁反流组HP感染率14.3%,不伴胆汁反流组HP阳性率65.0%,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原因可能是:(1)反流的胆汁提高残胃内pH,不利于HP的生存;(2)反流的胆汁损伤胃黏膜,并破坏HP细胞膜;(3)胆汁酸可抑制HP的生长。
综上所述,胆汁反流及HP感染是残胃病变的重要因素,残胃HP感染与胆汁反流有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毕氏Ⅰ式术后残胃的主要病因,而胆汁反流是毕氏Ⅱ式术后残胃病变的主要因素。毕氏Ⅱ式术后较毕氏Ⅰ式术后胆汁反流发生率高,伴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明显降低。
[1]张正坤,郭进华.胃次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2):113
[2]赵景涛,刘玉兰.消化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
[3]朱云华.返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J].内镜,1993,10(3):148
[4]Arroyo AJ,Huyghe WA.Entergastic refluxmimicking gallbladdcr:detection,quantitation and potential signiflcanee [J].NuelMed Technol,1999,27(3):207-214
[5]庄彦华,沙瑞华,付浩然.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