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疗加推拿治疗急性菱形肌损伤32例

2010-04-13 04:31:05祖兴苗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劳损肩胛骨肩胛

祖兴苗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部,分为大、小菱形肌,在肩胛提肌的下方,是四边形。小菱形肌起于6~7颈椎项勒带和第一胸椎棘突;大菱形肌起于2~5胸椎棘突,两肌均附着于肩胛骨内则缘。受肩胛背神经、颈2~6神经支配。是肩胛内由肌群的重要肌肉,参加肩胛带上举向后运动。由于菱形肌的解剖结构特点为位置深,压痛点易被忽视;紧连胸壁和脊柱颈胸段,易受胸廓、头颈、肩关节、上肢等部位活动所牵拉,故受劳损机会较多。在日久劳损的基础上、受凉、受压或急性牵拉伤,可引起该肌附着处无菌性炎症反应,纤维变性,引起上背疼痛,尤其小菱形肌损伤时疼痛更严重。患者往往在仰位躺下或起身时有触发样痛,咳嗽、深呼吸、耸肩、挺胸等动作均可引起剧痛。下颈椎、上胸椎失稳者有时与此肌有关。在患侧胛骨内侧缘有明显压痛,病久者可触及索条状物及细小磨擦音,肩胛下角移向下外方,针对此症,笔者采用推拿及中频电疗联合治疗菱形肌损伤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40~50岁占80%。左侧11例,右侧21例。全部患者均在做中频电疗1疗程后疼痛减轻但痛点未完全解除情况下行手法治疗。手法顺序:指压探病→点穴按揉→分筋松解→捋顺按摩。手法力度:轻——重——轻。体位: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健侧手臂固定坐椅。术者站于患者患侧的侧后方。手法步骤:①指压探病:用拇指腹顺肩胛骨内侧缘及颈椎段脊柱纵轴方向自上而下依次按、摸、压检查菱形肌压痛点,索条状物,有无肩胛骨下角下移等生理位置异常;②点穴按揉:先轻轻点按风池、大椎患侧肩中俞、肩井、肩外俞、天突等穴,再按揉肩胛区,以使局部肌肉放松,疏通经脉,促使血液流通;③分筋松解:令患者患肢上举外展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由于牵拉肩胛骨,菱形肌附着点——肩胛骨内侧缘明显疼痛,术者以拇指指腹按痛点,与肌肉纤维垂直做左右弹拔达到松肌解痛,分离粘连的作用;④捋顺按摩:在拇指点揉下,沿肌肉纤维走行推捋,以解痉消肿,理顺紊乱的微小结构。一般治疗2次/周,并嘱患者定时做肩外展、上举、扩胸、挺胸等活动,动作要揉和有节奏,以增加肌力,预防复发。

治愈27例,占84.3%,疼痛缓解,肩胛活动功能正常。无效5例占15.7%,疼痛点未解除。最少治疗1次,最长治疗12次,平均6.5次。

本组患者右侧多于左侧(人类活动中,右上肢多于左侧有关),女性多于男性提示:女性从事家务劳动较多,右上肢单一姿势重复一个动作(编织、缝纫、切菜、喂奶、抱孩子等动作)使菱形肌长期受牵拉(力量不一定很大)致慢性劳损,菱形肌劳损属软伤外科疾患。此类疾病病因病机复杂,国内外学说很多而不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其发病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受寒受湿有密切关切,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其发病过程为:受损→无菌性炎症反应→变性粘连→缺血缺氧→肌内痉挛→疼痛。形成“不松则痛”“痛则不松”“因痛增挛”“因挛增痛”的恶性循环。以分筋松解为主的手法治疗,可阻断恶性循环,通过推拿手法治疗,改善局部血运,增强微循环,促使局部炎性介质的清除、松解粘连的肌纤维,理顺局部的紊乱的微小组织结构,达到“以松解痛”之效,它符合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

猜你喜欢
劳损肩胛骨肩胛
反向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肩胛骨切迹
先天性高肩胛症1例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论按摩手法在羽毛球运动中常见慢性劳损的应用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5期)2016-01-23 02:20:28
肩胛骨骨折手术疗效分析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热疗并脉冲穴位刺激治疗中老年膝关节劳损7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