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姚宝莹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到2020 年,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医药价格管理体系,医药价格能够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支撑医院生存及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两类费用一升一降,业内人士会报以怎样的看法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医生以及业内专家。
世纪坛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张保戏谑地对记者说:“前几天我们家等离子电视坏了,来了一个维修人员,仅仅是打开看了一下还没有修就要了200 块钱,而我们外科做一个阑尾手术,至少需要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助手吧,可是手术费却还不到100 块钱。”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愚也表示:“我们科每台手术收费平均下来也就是二三百块钱,如果按这个费用计,做一台手术就赔一笔钱。长久以来医生诊疗服务方面的费用收得真是太少了,例如直肠指诊,不仅需要医生将手伸进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肛门里,还得搭上一副手套,可费用却只有可怜的5 块钱。”因此,当听到《意见》规定的提高医疗费用价格的相关内容后,被访医生众口一词,认为这是个好消息,毕竟一直以来医生的劳动价值几乎被忽略了。
东直门医院医疗器械科科长贺海东对此也颇有同感:“学医本身很苦,承担的风险也很大,可是我们的劳动价值却不被认可,而银行、电信这些行业并没有多少知识价值的体现,只因为是垄断行业就能拿高薪,这和国家提倡的尊重知识是相悖的。能有这样的政策出台非常好,惟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在医院里,知识不就体现在诊疗这块儿吗?而当前,药品这种虚高的价格大部分是泡沫,其中绝大部分应该是研发这样的无形资产,而一旦研究出来后,就机械化大生产了,药品原料不稀缺,生产设备也不昂贵,经过若干年成本都摊薄了。但医疗不一样,医疗是经验科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的价值差距越来越大,而不只是像现在的主治、副主任、主任,就是5 块、7 块、14 块这么小的差距。”
可是,在预测未来的改善程度时,医生们并不是特别乐观,大多只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张愚表示:“就拿直肠指诊的5 块钱费用来说,如果能提高到10块钱,就已经是翻一番了,可是真的能有这么大的力度吗?恐怕不太可能。可就算是能涨到10 块钱,对医生、医院来说实际意义也并不显著,因为现在物价都在不断上涨,这一点提高也许还不足以抵消通胀率呢。”张保则认为:“这个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把整体费用降下来,而根据当前状况来看,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药价降下来并不是太乐观,所以诊疗费应该也不会提太高。”
一名业内专家表示,想通过提高诊疗费、降低药费来使药品价格趋于合理、使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明显缓解,这样的想法颇为幼稚,根本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认为,目前老百姓看病贵的真正原因不在于诊疗费、药费谁高谁低,而在于过度医疗,在于这“费”那“费”加在一块儿高得离奇。单纯降低药费和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作用不会很显著,这些年来很多医院年年说给患者让利多少多少,可老百姓却丝毫没有体会到医疗费用的减少;如果再提高诊疗费,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老百姓看病会更贵。
此外,医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灰色收入,并不是源自药品价格本身,而是药价之外的回扣。降低药价,只是影响医院的卖药收入,而不会影响医生的灰色收入,所以并不能打消医生多开药的热情,也就不能遏制过度医疗。而且,如果改革的力度足够大,能够使医院的药价大幅度降低,那么可以预见的是,这些降价的药品立刻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宋军表示,要实现《意见》中的目标——医药价格能够客观及时反映生产服务成本变化和市场供求,毋庸置疑就是要走市场经济的路线,其结果必然是各项医疗费用暴涨。可是从此次医改的方向和目标来看,诊费和药费其实都应该也必须是“双低”的——公立、公益性质的医院、医生固然不能靠药费养活,同样也不能靠诊费来牟利。因此,绝对不可以走市场化线路,更不能期望医药价格能反应生产服务成本和市场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中心研究员李宪法表示,价格改革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难题,因为价格不是和费用直接对应的。一系列的降价措施、药品招标改革等,并没有解决看病贵的难题,政策目标难以实现。手握处方的医生只要在处方上进行稍微的调整,就会“消化”掉药品降价的效果。改革价格形成机制,需要的是改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使公立医院得到合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