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桥
从新疆叶城县新藏公路出发,翻越3400多米的库地大坂和4960多米的马扎大坂,在新藏公路(国道)241公里处,几间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小平房,一字排成“拉面王”“一品香饭馆”等高原上的“美食一条街”。已是中午“饭点”时分,我们的车停了下来。这里是进入高原后的第一个食宿点,由于连续在高原上颠簸,大多数人都没有食欲,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副县长要求大家一定要吃饭,因为前面的路还很长。
我们在这里吃了10元钱一碗的面条,味道还不错,而且还很便宜。一对来自甘肃的开饭店的夫妇告诉我,在这里做生意所有原料要从山外运进来,成本很高,过往的人又不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碗面条下肚,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感觉好了许多,我们继续出发。
从饭馆前面向右拐,汽车离开新藏公路,沿着一条简陋的石子公路在山间穿行。这条109公里的简易公路通往中巴边境的塔吐鲁沟边防哨卡,我们要去的那个村庄就紧挨着哨卡。
越是前行道路越是艰难,不时地要停车下去搬开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据说,每当有汽车进入,都要提前几天通过卫星电话通知驻守在那里的边防连队,边防连队的官兵们要提前一天出动清理沿途公路上滚落的砾石。开车的塔吉克族司机热依木告诉我,边防官兵已经清理过了公路。拐过一个山洼,在暮色中隐约看见边防哨卡的营房,天黑前,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托库孜布拉克。
这是一个只有5户人家的小山村,地处喀喇昆仑山深处。解放军某边防连队就驻守在这个村庄以北100米处,而村庄南面雪山的那边,便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巴基斯坦了。
小山村四面环山,一条由北南下和一条由南而北的河流,在村庄边碰头,然后调头向西,最后汇入叶尔羌河。红柳、沙棘等植物散布在东南面的山坡上。5户42名塔吉克族农牧民散居在红柳、沙棘之中用石头垒砌而成的房子里,世代繁衍。
小山村隶属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热斯喀木村的一个自然村落,是距离县城最远的村庄,也是全县紧邻边境的小村庄。
小山村的宁静被我们这些突然而至的不速之客打破,牛羊和骆驼跑出很远,投来惊恐的目光;妇女和孩子站在院门口向路上张望,男人们相聚在一起,列队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并与塔吉克族干部握手,俯身互吻手背。
村庄里的塔吉克族除了种植一些小麦外,主要以放牧为生,收获的小麦要用骆驼驮到24公里以外的古老的水磨坊磨成面粉。牧业生产主要以山羊为主,也放养少量的绵羊、牦牛和骆驼。牲畜既是当地人的生产资料,也是他们的生活来源,因为牲畜多少是衡量一户家庭贫富的标准,而牛羊肉又是最美的佳肴。当然,当地的塔吉克人平日里很少舍得宰羊,当有尊贵的客人从远方而来,好客的山里人一定会宰羊煮肉接待。
二月初的喀喇昆仑山依然被雪山封存,感受不到一丝春意,只有那被拴在粗壮的红柳树下不停地打转、不停地上下扇动着尾巴的发情的骆驼,传递出一丝春的讯息。
从地图上看,我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深山、峡谷遍布,举世闻名的慕士塔格峰和乔戈里峰耸立其间,荒凉之间难觅绿色。就是在这样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带,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中心,方圆一两千公里的边境线附近,生活着我国60%以上的塔吉克族同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年在雪域高原上放牧,羊群停下来在哪里吃草,他们的家就安在哪里。条件艰苦,交通极为不便,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很多适龄孩子待在家里无法上学,有的只能在条件十分简陋的“马背小学”或“帐篷学校”读书,难以接受到完整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免除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投入大量资金,优化学校布局,塔吉克民族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2008年底,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投资6000多万元新落成的现代化城乡寄宿制小学,正如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全县境内各个角落的小学生告别深山、峡谷中简陋的校舍,走到大山以外的县城接受系统、完整的义务教育。
我们这次深入帕米尔高原农牧区,就是为了追随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族孩子们走出大山,去县城读书的脚步。
家住小山村的87岁的塔吉克族老大妈加娜甫在和儿媳妇一起烤制馕饼,为即将去县城读书的孩子们准备路途上的干粮。小山村的5户塔吉克族农牧民都是大妈的亲戚,这一天老人的7个孙子、孙女要走出大山读书,可老人家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 身高1米出头的塔吉克族儿童吾拉木不等骆驼伏地,就熟练地一跃而下,跑去和小伙伴们玩耍,似乎忘记了行走两天的疲劳。一队队骆驼驮着进城上学的孩子,不时地向小山村汇集。由于汽车最远只能开到托库孜布拉克小山村,家住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的孩子们,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骑着骆驼到这里会合。
牧民拉戈克·吐尔逊的大儿子也在县城上学。“一开始我不舍得让他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家附近有学校呢,后来想明白了,这里条件太差,把娃娃耽误了。”拉戈克说,儿子在外面上了两年学,放假回来变了,爱干净了,懂礼貌了,还知道主动帮家里干活。
出发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挤在汽车前,塔吉克族老大妈加娜甫亲吻着小孙女,为孩子抹去眼泪,与即将去县城读书的孩子们道别。四年级的姑娘阿依达依偎在车厢里,向送别的亲人们举起了“胜利”的手势……翻越一道道山梁、穿过一个个峡谷,孩子们忍受高山反应的不适,行程近千公里,3天后,终于平安抵达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县城。
占地150亩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城乡寄宿制小学的校园内,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欢闹的孩子,目前,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小学的入学率达到98%以上。宿舍楼内是一张张整洁的床铺,宽敞明亮的食堂里飘着烤面包的香气,学生洗衣房里的洗衣机嗡嗡作响,在远处巍峨的雪峰映衬下,校园里一派生机。
(沈桥:职业摄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