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要求也愈加丰富多变。自然光作为构成室内空间的重要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一束光柱从古罗马万神庙穹顶的圆洞中直射入那寂静而幽暗的空间时,使人领悟了永恒的含义;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中独创的“光墙”使自然光与空间的精神性达到了完美的境地,为人们提供了深刻思考和遐想的空间。然而照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采光照明的理解往往被片面的归结为只是照度的高低,错误地认为照度越高,视觉环境也就越好,增大采光面积而不注重采光形式和空间。对光的强度和照度的运用只有深入考虑空间的视觉环境,才能创造富含艺术性和精神性的空间感受。
1.自然照明光影对空间的艺术性限定。在人们的意识里,大多数空间都是由实体围合的,比如墙体、地面、柱子等等。其实在生活中,光影——这一虚体材料也可以作为限定空间的要素。光的明暗差异是空间限定的基础,明与暗的边界即是空间的边界。光影对空间的限定主要是通过调节被限定空间与邻近空间的亮度差别来实现的,亮度差别越大,空间对比越强烈。最常见的就是烈日照射下大树的阴影所形成的虚空间,大型公共建筑的阳光中庭也是由光线的明暗对比来限定的,强烈而又明亮的自然光通射过建筑物的透明顶棚撒向室内,与周围较暗淡的空间形成明暗对比。空间也可以被光以一种勾勒的方式所限定。用线强调空间的边缘本身就是限定空间的最原始的方法,而由光所勾勒出的空间具有弹性的边缘和有机的形态。光缝所吸纳的光具有天然的线性特征,是限定空间的良好要素。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发现,光的强弱变化能够引起人的不同感受,不同的明暗对比可以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影响。所以在对空间的限定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光照强度来强化不同的空间领域,区分和限定不同空间的性质,以便于人们识别。
2.自然照明光影对空间的艺术性连接。现代主义提出的流动空间强调了空间之间的联系。内部空间的流动主要靠大空间灵活隔断来实现,光在这里起了一定作用,相同亮度和均匀的光线给不同性质的空间铺上一个统一的基调,使人穿梭其间时对空间的心理感受保持了连贯性、一致性和流畅性。
(1)利用室内外相似的光环境沟通内外空间。大面积地使用玻璃使现代建筑能方便地与室外环境进行视线上的沟通。由砖石围护系统到玻璃围护系统的转换不仅仅意味着视觉区域的延展,同时也意味着光环境由暗转向明亮。建筑材质的合理搭配使室内亮度更接近室外。如庭园里的树影和纤细的钢骨架的落影融合在一起,在光影的作用下,室外空间弥漫进室内,室内空间不但具有了与室外环境相近的亮度,而且还获得了与环境一致的光的肌理,使室内外空间得到了真正的沟通。
(2)利用中介光环境的过渡来连接空间。当两个性质差异较大的空间需要中介相连时,一个介于两者明暗度之间的空间即可行成,光线的流转使空间之间的转换变得委婉。就像构件之间需要连接件相连一样,明亮的光环境与黑暗的光环境之间也需要中介相连。这个中介同灰空间有类似的特性,它扮演着沟通室内外空间的角色,使空间向流畅的方式相转换,犹如“静谧与光明之间的门槛”,现代的边庭和玻璃外廊均属此类空间。在室内环境中设有玄关装置,这就是典型的过渡光照强度,起到沟通室内外环境的作用。
3.自然照明光影对空间动势的艺术性强化。知觉运动有一种自然规则,看上去就像不动的线,使线条可以表现快速的运动。建筑空间中的光影不同于自然界中的光影,它是一种再创造的产物。光产生影,影是有时间性的。影变动着方向和长短,会让人体会到时间进程和流逝。光本身没有固定的形态,没有一定的方向。当光以不同的角度和时间穿过时,影便呼应着结构的韵律,投射出不同的形状。线性的、曲线型的、清晰的、模糊的光影将空间的动势渲染得淋漓尽致。动态的光影映在静态的墙上,更增强了墙的动势。因而,当空间因功能的约束而显得平板时,可以通过推敲室内空间的采光形式,利用光影的可塑性产生富于动感的光形来强化空间的动势,使空间变得更加丰富与饱满。所以,运用光影可以获得富于动感的空间。
4.自然照明光影对视觉中心的艺术性创造。任何生物都有向光性,人也不例外。人的眼睛总是会本能地捕捉环境中的最亮处,并使注意力集中于视野中较亮的事物。创造视觉中心的方法原则在于制造差异性,而光与影则是拉开空间距离的圣手。用集中的光束照亮某一区域,而让其他区域保持相对昏暗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被照亮的部分往往是空间中最有趣味、最需强调的区域,也是整个空间的视觉中心。光影创造空间环境的视觉中心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行为特点来完成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品《光之教堂》中“光”的运用就深刻、巧妙地体现出这一点。安藤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创造,为宗教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礼拜堂正面的清水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而阳光便从墙体的水平垂直交错开口里倾泻进来,与坚实厚硬的清水混凝土围合出的黑暗空间形成强烈对比,产生特殊的光影效果,使人瞬间感觉到与外界的隔绝,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形成“光之十字”,这就是视觉向光性原则的绝妙表现。又如埃罗·沙里宁设计的麻省理工学院小教堂也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典型:教堂四壁不开窗,内部光线暗淡,圣坛的正上方有一个圆形天窗,使天光能从容地垂直照射在圣坛上,无数的反光片由细若蚕丝的金属线悬吊下来,在自然光下散发着优雅而高贵的光芒。圣坛的四周近乎于黑暗,而对圣坛的表达显得明确、肯定而富于魅力。一般说来,强烈的光容易使人产生振奋、激动的情绪,成为视觉的中心。空间中的视觉中心能将均质空间的单一性打破,从而形成位差和等级,强烈地吸引住人的视线。
自然照明光影对室内空间环境的塑造作用是现代环境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准确地表现光影是表达情感和创造空间环境氛围的有效手段,将自然光影作为设计理念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语言建筑师就应更好地了解自然光、运用光、注重光环境设计。因此,在设计手法上,有效地运用自然光影为人服务,这对于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保持人类身心健康,培育美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节能的今天,自然光影的运用无疑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
[1][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光构成》,白文华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
[2][日]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白林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3]窦以德.诺曼·福斯特:《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
[4]魏羽力:《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室内设计与装修》1995年第 4期。
[5]高履泰:《建筑光环境设计》,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l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