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0-04-12 13:35:37王中强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红色核心

王中强

(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王中强

(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效。

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创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社会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深入挖掘、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形成建设合力,才能取得成效。红色文化是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它对于我们今天唱响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博物馆、展览馆等实物;制度文化是指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革命文献作品;精神文化即是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传统等。它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

中华民族向来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这种民族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爱国主义、无私的奉献精神、革命的英雄主义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支柱的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构成了红色文化的实质内容。因此,红色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领导构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

首先,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果。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进步的文化。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红色文化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催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其次,红色文化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文化,孕育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复兴,为了实现人民的生活富裕与安宁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具有理想信念的导向功能。在长期艰苦的革命和建设中,正是有了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激励着一代革命者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思想文化和崇高革命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必胜的政治信念和解放全中国、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凝聚和升华。

再次,红色文化是“扬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面向时代,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红色文化是早期共产党人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时期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象征,是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升华,它富含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同时,红色文化又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创造,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诠释着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孕含着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

最后,红色文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而成的红色文化,始终闪烁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光芒,体现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艰苦奋斗,争取胜利的道德情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成千上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和复兴而奋斗的先烈和英雄们,就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代表。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坚持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指导整个工作;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提倡和表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二、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

(一)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进程,着眼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构建,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崇高理想、奋斗精神和历史经验,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价值永恒的普遍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它又立足现实,高扬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展现着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性、现实性和时代性。红色文化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前提和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注重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二)红色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从其形成过程看,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培育和形成的过程。因此,在内容上,红色文化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内在地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有的革命遗产和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都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质原料。

(三)传承红色文化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路径。红色文化资源生动感性,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情怀,确立崇高的理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遍及大江南北,存在形式多样,非常易于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而且可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传承红色文化,可以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道路。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纷呈,加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渗透,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存在主义、权力意志主义等腐朽人生观日渐抬头,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面临挑战。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十条诫令》极为露骨地提出: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①《美国中情局对华十条诫令》,《党政论坛》2001年第9期。由此可见,美国并不是在传播所谓的西方先进文明,而是赤裸裸的“文化战争”,它力图争夺和控制的是人们的思想、意志和价值观。因此,在文化领域,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各种腐朽价值观的斗争将异常激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主流价值取向,引导人们回顾革命历程,缅怀革命先烈,追思英雄情怀,感受革命精神,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辟道路。

近年来,各地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创作红色文化产品,扩大红色文化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纵观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尽管热情很高,初见成效,却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功利性开发趋势明显。红色文化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效上。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理应着眼于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渗透力,提升人们的理想、信念和品质。但在很多地方,红色文化的精神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功利需求所消解。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不惜以牺牲文化资源为代价而追逐经济效益,热心于在红色旅游区建造大量来钱快的娱乐设施,将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完全商品化,甚至有些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想尽办法搞创收,把具有公共教育功能的场所私人化。二是庸俗化开发现象严重。红色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在开发过程中,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致使有的红色革命文化趋向庸俗化。许多地方片面迎合人们的庸俗心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加以曲解或误解,不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歪曲历史、扭曲事实、调侃英雄人物、恶搞红色经典,或者以红色文化形式包装封建迷信的内容,或者在红色文化作品中刻意挖掘英雄人物的多重性格,追求反面人物的人性化,颠覆了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完全背离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目的和实质意义。三是低效化、无序化开发问题突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需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整合开发。但目前看来,各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单体开发非常重视,却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群体整合重组、立体开发,导致资源开发无序,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不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传播方法循旧,缺乏创新,也是影响开发效益的重要因素。许多地方仍然沿用原有的开发展示和传播模式,在传播利用的途径上,红色旅游、红色经典利用得比较多,重参观阅读、轻动态体验,其他途径运用得少;在传播展示的方式上,很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技手段来改变那种单一、陈旧的面貌,重静态的展示而忽视动态的体验,缺乏吸引力,影响开发利用效益。

三、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突出创新意识,激发红色文化创新动力。红色文化不只局限于革命战争年代,它更体现出与革命战争年代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体现出与新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就不能简单复制以往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根据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创造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科学的开发机制、红色产品和传播方式。树立创新意识,一要充分体认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价值。不仅要认识到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更要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革命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就是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文化记忆,发扬革命传统,唱响时代主旋律,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二要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内容,凝练、把握、提升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社会核心价值内核,使红色文化精神具有现实的穿透力和生命张力,形成更加强大的社会引导能力。三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把反映、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作为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文化创新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二)创新红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红色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红色文化的品位,才能彻底杜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庸俗化、功利化问题。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红色文化创新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提炼和丰富红色文化的精神特质和科学精髓,把纯洁、文明和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东西展示给人们,摒弃各种文化糟粕,防止消极颓废甚至是封建迷信反动的东西杂拌到红色文化中来,影响到人们对红色文化主流的认知和认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还要注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与其它形式的文化资源。在实践过程中,把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古迹文化、绿色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彰显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推进红色文化创新,更要注意从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和人们的文化需求出发,创新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实施精品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精品。如何使当代人尤其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革命先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必须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容进行提炼后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进行创新,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认知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认同,红色文化的精神得以有效传播,才能使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激发红色文化活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深入挖掘和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必须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一是要强化媒体传播,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在思想文化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把红色文化的传播渗透到媒体的日常报道宣传之中,让红色文化走进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电影等传播媒体。尤其要真正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优势作用,建立红色文化网站,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网上开发和传播活动。二是要加大红色文化场馆的建设力度,创新红色文化展示模式,运用声、光、电、影视、场景模拟、电脑写真等现代技术还原红色经典,变“静态展示”为“动态展示”,增加红色文化的真实性和亲近性。三是要把红色文化融入各类文化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活动,使红色文化传播和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学校的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红色文化成为企事业组织、学校、社区、农村等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感知、触摸、领悟其精髓,并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产生长效作用。四是要面向市场,大力推进红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各级政府要把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要对红色文化属性进行科学分类,在保障公益性红色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支持和鼓励红色文化产业进入市场,抢占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基地;要在健全红色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大胆创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完善红色文化产业政策,构筑产业链,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激活红色文化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相关衍生产品;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事件、节日、重大活动等营销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四)加强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资源的优化整合是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根本前提。中国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分布广泛,且具有潜隐性。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才能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挥最大的效益。加强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就是把区内资源和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全面整合,由单一的区域性开发或单体开发模式转变为从整体上进行联动开发,形成全员一体的开发模式;就是要把红色资源开发与各地的自然资源开发相整合,让红色文化在改天换地的现代化实践中焕发活力;把红色资源和各种教育资源相整合,使红色资源与各种教育资源相互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尤其是要把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市场资源相整合,建立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五)多措并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创新队伍。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文化创新队伍,是推进红色文化创新的重要一环。红色文化创新人员承担着传承、传播红色文明的历史重任,必须秉持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美德情操,必须具有传承红色文明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掌握文化创新的规律、技术和方法。因此,对红色文化创新人员来说,素质要求很高且很全面,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又要进行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以及创新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加大对文化创新成果的激励,充分调动红色文化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而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工作深入且富有成效。

(责任编辑:周文升wszhou66@126.com)

D64

A

1003—4145[2010]10—0134—04

2010-09-10

王中强,临沂师范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红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