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的经济性质与作用机制*

2010-12-04 03:16:46朱仁宏曾楚宏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交易成本资本

王 斌 朱仁宏 曾楚宏

(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社会资本的经济性质与作用机制*

王 斌 朱仁宏 曾楚宏

(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社会资本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由于各学科对社会资本的涵义、构成维度和作用机制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社会资本研究难以找到一个对话的平台,陷入各说各话的怪圈。对社会资本经济性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各学科中的恰当应用,也有助于企业更合理、有效地获取与管理其社会关系性资源。

社会资本;经济性质;作用机制

一、导言

“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但是,由于各学科理论基础、研究问题和采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对社会资本的涵义、构成维度和作用机制的界定莫衷一是。这些分歧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各学科对社会资本的经济解释和作用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忽视或无视这些差异,则社会资本研究将难以找到一个对话的平台,陷入各说各话的怪圈。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比较研究,着重讨论企业管理研究中如何理解社会资本的经济性质与作用机制,以期厘清社会资本研究背后的学科基础与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社会资本的经济解释

从当前的文献来看,新制度经济学、战略管理、经济社会学和组织行为学对社会资本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经济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交易成本理论、网络理论、资源观和关系观点。

(一)交易成本理论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石之一的交易成本理论开始是关注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只是发展到后来才被应用于社会网络的经济解释。交易成本思想最早由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他指出,“各种交易在企业内部以少于通过市场进行同样交易所花费用来组织,企业在经济体制中就有了某种作用。当在企业内部组织追求的交易费用超过了市场进行同样交易的费用,企业的规模便达到了极限”,他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市场与企业的相互替代转换作了经典性表述。①科斯:《企业的性质》,陈郁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威廉姆森则认为,不同交易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是以效率机制为原则的——哪种组织形式 (市场、企业或两者的混合物)最节约交易费用,哪种组织形式就最适用。②威廉姆森:《经济组织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对于日益受到高度关注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现象,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学派基于不足社会化假设,认为社会制度和组织成为了预防、解决失信和违法乱纪行为的有效手段。制度安排成了信任的替代,它们服务于经济目标——节约交易成本。在他们看来,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与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不过,这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Arrow认为,社会资本虽然是一种声誉或信任关系,但靠这么一点点信任,显然没有多大作用。①A rrow,K.J.2000.Observations on Social Capital[A],in P.Dasgupta and I.Serageldin(eds)Social Capital: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C],Washington:TheWorld Bank:3-5.实际上,市场和社会交往间的关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现代经济理论强调市场需要非市场关系的补充;另一方面,劳动力或供应商对价格变动作出的反应必然会破坏持续的信任,或者说投资未来的意愿。这就导致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长期未决的问题,即市场破坏了能促进效率的社会联系吗?从已有文献看,经济学早就看到了诸如信任和社会交往等非市场关系在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市场失灵时能减少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但并没有视社会资本为生产投入要素,也不打算将社会资本纳入均衡分析模型。

(二 )网络理论

在经济社会学中,对不同交易为什么选择不同组织形式这一问题的回答,格兰诺维特从嵌入性的角度给出了与威廉姆森大相径庭的解答。在他看来,不同交易归属不同组织的原因不在于组织节约了交易成本,而在于经济行动者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在其中的作用。②GranovetterMS.1985.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of Sociology91:481–510.作为新经济社会学的开山鼻祖,格兰诺维特继承和发展了 Polanyi的“嵌入性”观点,奠定了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石——“经济活动嵌入于社会结构中”。按其论述,社会关系和网络结构虽为限制,但同时又促成了人们的经济行为,这就是其解释经济现象的因果机制。在他看来,新制度经济学没有看到具体的人际关系和此种关系中内在的义务与期望阻碍了违法乱纪。实际上,正是内在于社会关系中的义务与期望加强了人们间的信任,泯灭了欺骗性的机会主义。因此,交易双方的嵌入性社会关系提供了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为解决市场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提供了条件。当然,格兰诺维特在强调社会关系在产生信任的作用时也看到了社会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为违法乱纪提供场合和手段。

在嵌入性观点的基础上,Burt等进一步注意到社会网络对信息扩散与控制的影响,及机会产生的问题,由此提出结构洞理论。他认为,人力资本是一个人的能力,而社会资本则是这种能力能否发挥出来的机会。③Burt,R.S.1997.The contingent value of social capital[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42(2),339–363.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网络创业者”的观点,即如果创业者拥有一种特别的网络结构,那么他的网络里就存在着创业机会,网络结构决定着创业机会的发生;再者,机会根植于既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这些关系网络使得创业者有效地获得和使用信息,与其它经济体和决策人建立信任以利于交易。

(三 )资源观

资源观的不同流派,如传统资源观和能力观,对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有着不同程度的讨论。传统资源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源自于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完全模仿的和无可替代的企业资源。这种稀缺性资源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即理查德租金。因此在他们看来,社会资本本身就是一种网络资源,是与企业网络联系有关的信息优势。社会资本的禀赋程度会影响到企业与个人的绩效。④S hane,S.,and T.Stuart.2002.Organizational endowm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tart-ups[J].Management Science,48:154–170.能力观则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企业或个体利用其在社会网络或企业网络中的位置来获得益处的能力。这是一种战略适应能力,在一定制度环境下,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家会为获取稀缺资源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采用合适的网络战略。⑤P eng,MikeW.;Zhou,J.Q.2005.How Network Strategies and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Evolve in Asi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Management,Vol.22 Issue 4,p321-336.

(四 )“关系 ”观点

与上述经济解释不同,本土组织行为学与部分社会学研究学者运用差序格局、“人情与面子”、和“家人、熟人与生人”等分析框架,从社会文化制度和经济体制出发,认为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基于人际信任的制度环境下,利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获得支持是个人与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关键。如彭泗清和杨中芳讨论了在大陆经济改革开发之后外来企业经营者利用“后门”的现象;⑥彭 泗清、杨中芳:《交往关系中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过程》;杨中芳主编:《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情感与信任》,台北:远流出版社 2001年班,第 181-198页。边燕杰和张文宏认为,在转型经济中,为了获得照顾,义务和信任成为社会网络存在的两个主要理由。⑦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 2期。此时,社会网络发挥作用的形式以提供人情为主,以传递信息为辅。一般地,人情关系强,得到照顾的可能性就大;人情关系弱,结果不得而知;没有人情关系,除偶然的例外,不会得到照顾。信息的获得只是人情关系的副产品。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关注的焦点是社会网络的工具性层面功能,探讨关系网络的阴暗面,如注重功利、不择手段、缺乏真情,甚至不当得利等违反道德与法规的现象。①C hung,W.K.;Hamilton,G.G.2001.Guanxi,trustworthiness,and the embeddedness old Chinese business practices[A].In R.P.Appelbaum and L.F.Felstiner(eds.)Rules and Networks[C].Oxford,UK:Hart Publishing.

三、作用机制:补充与替代

在研究社会资本与企业家或企业绩效关系时,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核心问题。现有大部分文献都是在比较市场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讨论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认为内嵌于社会网络的社会资本能降低交易成本,或加强信任、促进协调,或形成战略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市场机制效率。这些讨论的前提是,市场治理是占主导地位的效率机制,但在社会化不足和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社会资本的网络治理机制能发挥补充作用,改善市场治理效果。例如,政治学与经济社会学认为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提供了第三种治理形式,解决了市场和国家失灵的问题。②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资源观认为,资源交换中的资源评估困难和交易双方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经常导致市场失灵。此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利用其外部社会网络来进行资源交换,以此减少非对称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因此,与市场和行政机制相比,通过获取和利用网络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本土组织行为学和部分经济社会学研究对社会资本的经济解释表明,他们是从“关系”观点出发,研究社会网络的工具性功能,即讨论社会关系的阴暗面,这和基于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市场机制效率的前提假设完全不同。当然,我们并不赞同采用“关系”或“后门”的分析框架,而是强调社会网络活动的丰富性和目的性,从而关注社会资本的两种不同作用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与替代,及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这两种作用机制产生的不同影响。我们认为,只有更全面地看待社会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补充与替代功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

从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在西方有关社会资本研究的主流文献中,网络治理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是社会资本或网络理论研究的立足点,这可能和西方的研究者所处的制度环境有关。在他们看来,在成熟的市场机制与基于制度信任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下,社会资本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信息、资源流动与网络协作,这两种作用都是在利用网络治理机制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而提高市场机制的运作效率。对于网络成员来说,这意味着,社会资本有助于改善其市场交易行为,提高企业家与企业能力,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在社会资本研究中,如果我们视网络治理机制为市场机制的补充,则应该侧重研究嵌入性社会资本是如何通过提供信息扩散与网络协调的机会,改善企业战略决策,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治理绩效的。

显然,只考虑网络治理机制的补充功能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社会的现状。在中国当前市场机制不成熟、法制不健全和基于人际信任的制度环境下,尤其在获取垄断性资源和歧视性资源时,人们更倾向于利用社会网络获得资源配置的优先权。这实际上是让网络治理机制发挥替代功能,取代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研究这种企业或企业家行为时,我们若视网络治理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则应该考察社会资本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如何为网络成员提供直接的进入机会,使他们越过广泛的市场搜寻过程或常规的政府审批程序,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体与组织绩效。实际上,也有少数西方学者意识到网络治理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功能,如 Starr&Mac Millan认为,社会关系资本化可以让创业者拥有一个正面形象,有助于他们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得资源。③Starr,J.A.,Macmillan,I.C.,1990.Resource cooptation via social contracting:resourc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for new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1,79–92.很显然,该观点的潜台词,是社会资本能促成非市场价格交易。

对比而言,网络治理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补充功能时,是在影响个体与组织行为和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个体与组织绩效的;但在发挥替代功能时,嵌入性社会资本催生非市场行为,往往通过提供进入机会来直接提高个体与组织绩效。例如,创业企业家利用自己的私人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某种商业信息,或从相关的政府机构获得市场准入等垄断性资源和税收与土地租金优惠等歧视性战略资源——这些信息与资源可能会直接贡献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但这种绩效的提升与创业企业家个体或组织行为与能力的改善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图1所示)。日本企业的实践也表明,如何与销售渠道、政府单位和同行业企业处理好关系是决定一个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但是,时代的大潮一定是朝着“从关系游戏到市场竞争”的方向发展的。①大前研一:《创业者之道》,中信出版社 2006年版。因此,从长期看,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法制的健全和社会信任程度的提高,网络治理机制的替代功能将越来越弱。但是,只要资源配置中存在市场和政府失灵的情况,网络治理机制的补充功能就会发挥作用。尽管市场机制日趋完善,但市场失灵依然会在一直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发生,所以说网络治理机制的补充功能必然长期存在。

图1 社会资本的补充与替代作用机制

四、启示与结论

本文比较了新制度经济学、战略管理和经济社会学等学科对社会资本作出的不同的经济解释。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不对称信息与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但这一解释遭到了经济社会学家的反对,他们应用网络理论解释不同交易归属不同组织的原因不在于组织节约了交易成本,而在于经济行动者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在其中的作用。资源观把社会资本看作是一种具有稀缺性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的网络资源,或者利用其在网络中的位置来获得收益的能力。关系观点则认为在中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基于人际信任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资本是种“关系”,利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获得支持是个人与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关键。

此外,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核心问题。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两种作用机制,即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和补充。本文对社会资本经济性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基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各学科中的恰当应用,奠定各学科研究的共同对话基础,也有助于企业更合理、有效地获取与管理其社会关系性资源。对社会资本的经济解释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例如,在研究中国制度与文化因素时,我们可以侧重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但当我们以过程为导向,研究企业家与组织能力、决策过程和组织过程时,则应该侧重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间接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具体地解释社会资本是否及如何促进企业绩效。

F01

A

1003—4145[2010]10—0078—04

2010-05-22

王 斌 (1977-),男,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博士后;朱仁宏 (1970-),男,管理学博士,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创业中心副教授;曾楚宏 (1978-),男,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创业团队整合机制与新创企业绩效”(批准号:71072092)的资助。

(责任编辑:栾晓平 E-mail:luanxiaoping@163.com)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交易成本资本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34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西藏研究(2018年3期)2018-08-27 01:06:10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VR 资本之路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