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6期总目录

2010-04-11 20:42:56
关键词:研究

2010年第1—6期总目录

哲学·逻辑学

计算机科学哲学的核心理念

桂起权, 任晓明(2010.1.13)

规范理论和基础物理学的几何化

曹天予(2010.1.20)

全同粒子与真假孙悟空之比较研究

万小龙, 姜小慧(2010.1.28)

论尼采的利益的主体性思想

高岸起(2010.1.33)

伦理学60年回顾与展望

——2009学术前沿论坛“伦理学分论坛”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 杰(2010.1.36)

论科学划界的标准

周文华(2010.2.163)

近代物理学革命中的问题还原

沈 健(2010.2.174)

论库恩范式思维方式的特征与影响

吴春娥(2010.2.180)

互补性与次协调性

牛顿·达科斯塔, 德西欧·克劳斯 (2010.3.302)

列维纳斯对哲学的伦理性批判

——论实存者的孤独

张 亭(2010.3.309)

论戴维·玻姆的整体论思想

聂楚杉(2010.3.314)

网络伦理问题及其控制

郑 洁, 白 崭(2010.3.395)

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丁 素(2010.4.421)

《实践论》《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座高峰

陈世珍, 陆 青(2010.4.427)

回归生活: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

舒毅彪(2010.4.432)

科学: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统一体

李醒民(2010.4.449)

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小约翰·柯布(2010.4.464)

马克思,无为生态与生态文明的未来

迈克尔·佩罗曼(2010.4.467)

关于东西方生态文明计划的提案

赫尔曼·格林(2010.4.472)

后现代科学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刘高岑(2010.5.584)

低碳技术范式与生态文明建构

赵建军, 郝 栋(2010.5.586)

生态时代中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志礼, 郑晓娜(2010.5.592)

海德格尔—马克思主义:元儒家的要素

弗朗茨·费尔瑟(2010.5.597)

“心灵”意义研究的语言学转变

——解析塞拉斯的“内在片断”

王 玮(2010.5.601)

弗洛伊德性格无意识与其学术思想关系探析

于贯生(2010.5.607)

实践哲学视野下“实事求是”命题解读

刘景钊(2010.6.701)

从学习的认知含义看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谭培文(2010.6.707)

“科玄论战”中的生物学与科学主义

蒋功成(2010.6.730)

明初天文历法管理政策的失误及其影响

林振武(2010.6.735)

默顿与齐曼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特点比较

缪成长(2010.6.738)

新测量观的重大变革

——评成素梅教授的测量哲学

刘月生, 韩 锋(2010.6.742)

国内科学论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李醒民的《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

王荣江(2010.6.747)

成中英对儒学知识论的现代诠释

奚刘琴(2010.6.751)

政治学

周恩来理政治国26年的历史贡献

汪 浩 (2010.1.01)

怎么看待周恩来在“大跃进”问题上的责任

王家云(2010.1.05)

周恩来的妇女解放思想

汤春松(2010.1.10)

从世界历史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颜 旭(2010.2.141)

从党的基本路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徐江顺(2010.2.146)

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流行文化观

潘友梅(2010.2.150)

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路径

邵广侠(2010.2.153)

周恩来自律修身精神与青少年人生境界教育

傅红冬(2010.2.157)

全国“周恩来班”的创建与启示

张红安(2010.2.159)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阶段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

涂小雨(2010.3.281)

改革开放与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

胡国民(2010.3.289)

弘扬周恩来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刘 丽(2010.3.293)

周恩来精神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王江涛(2010.3.296)

周恩来进取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杨成敏(2010.3.298)

近13年来周恩来“一国两制”思想研究述评

苗体君(2010.4.436)

用周恩来精神培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

张宏喜(2010.4.439)

试论周恩来中国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房 中(2010.4.444)

民生需要的涵义、内容和层次

陈洪泉(2010.5.561)

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改革必须牢记基本国情

谭扬芳(2010.5.567)

从探索到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阶段特征分析

张治银(2010.5.572)

毛泽东对中国农民改造的思考及其当代启示

彭海红(2010.5.576)

邓小平的社会结构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盛 红(2010.5.580)

黄金发展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路径分析

郑 镇(2010.6.713)

江泽民科技观析要

梅良勇, 魏瑞香(2010.6.719)

论周恩来社会主义人权观

江雪松(2010.6.723)

论“周恩来班”创建活动的原则及其路径

王 管(2010.6.727)

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

城市群空间拓展的四个一体化视角

李 宁, 苗建军(2010.1.39)

金融危机、农民工就业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王泽强(2010.1.43)

后金融危机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

蒯鹏州(2010.1.47)

江苏省服务业对就业吸纳作用的实证分析

张言彩(2010.1.51)

异化了的公共领域:QQ日志

张益旭(2010.1.120)

个人慈善捐赠模式探析

赵海林(2010.2.194)

论城市之美的三个维度

——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为例

胡 健(2010.2.199)

淮安市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王从盛(2010.2.202)

从“小农经济”到“市场经济”

——淮安人观念更新六十年

陈 刚(2010.2.206)

青年宗教皈依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实证分析

——以南京市青年基督宗教信仰者为例

何日取(2010.3.352)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民主价值重构

徐 峰(2010.3.358)

虚拟社区中的互动网络

——以“广穆社区”为例

黄少华(2010.3.400)

“嵌入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研究中的发展

刘 巍(2010.4.507)

中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的价值、形态及路径

袁 峰(2010.4.540)

跨国网络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评述

毛志远(2010.4.546)

实行公务员分类管理 控制行政管理支出

张 亚(2010.5.612)

SWOT分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新视阈

刘晓苏(2010.5.616)

伦理力建设与公正廉洁司法能力提升

王光森, 韩承敏(2010.5.623)

“房东经济”现象浅探

——以江苏昆山为例

何善川(2010.6.818)

论浮动抵押及其运作实践中的问题与消解

季秀平(2010.3.319)

论国家所有权取得方式规定之完善

朱金东(2010.3.325)

论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

程晓娜(2010.3.329)

历史学

战后日本“亲华”保守政治家的对华政策观

——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众议员为例

翟 新(2010.1.64)

《周书》校补

程 泱(2010.1.69)

晚清人口思想简论

刘中猛(2010.1.73)

民初抵制日货运动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印少云(2010.2.210)

从元代道教史籍看道教的三教圆融思想

刘永海, 许 伟(2010.2.214)

韩信用兵谋略及其当代价值

邵金凯(2010.2.222)

辑佚本《子思子》考释

李健胜(2010.3.333)

论罗振玉对汉石经的整理与研究

赵立伟(2010.3.338)

20世纪以来美国对《战俘公约》的遵守与违背

徐 进(2010.3.342)

河道变迁与地方社会

——以明清徐州段运河为中心的考察

胡梦飞, 宋仕香(2010.3.348)

孙中山宪法思想探析

韩亚光(2010.4.476)

梁启超对宪政“中国化”问题的文化思考

施建兴, 董四代(2010.4.483)

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

刘永祥(2010.4.489)

黄宗羲佚序一则述略

侯富芳(2010.4.500)

扬州八怪与明清才女画之渊源

武维春(2010.5.636)

二战前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职能的调整

陈建平(2010.5.642)

张謇与苏北现代化

李巨澜(2010.6.767)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对美国的战争宣传

仇海萍(2010.6.773)

文艺学

著文章之美 传要妙之情

——略论唐人传奇的审美趣尚

熊 明(2010.1.77)

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三代诗词创作析论

吕肖奂(2010.1.84)

从“言不尽意”到“意在言外”

——中国古代文论言意之论承传的一个侧面

胡建次(2010.1.91)

晚清西方形象研究导论

罗爱华(2010.1.98)

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爱情叙事的话语修辞

居学明(2010.1.105)

电子游戏叙事性解读

关萍萍(2010.1.110)

“手机电视”艺术论

鲍远福(2010.1.115)

论汉代游仙诗的来源、艺术形态及其影响

张树国(2010.2.225)

汉代《诗经》阐释的诗学理路与方法

毛宣国(2010.2.236)

古代诗文名作改写举隅

谭家健(2010.2.246)

《文言传》:千古文章之祖

黄黎星(2010.2.253)

“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及美学史意义

谢 君(2010.2.258)

王洋生平二考

金 鑫(2010.2.262)

罗杰·弗莱艺术美学思想与斯特拉奇“新传记”

唐岫敏(2010.3.362)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个人命运

——阮明洲1980年代短篇小说创作

余富兆(2010.3.371)

刘师培的《左传》“义例”观

王孝强(2010.3.376)

传统“虚静”理论的现代审视

武克勤(2010.3.382)

论古代诗词中的远志意象

李 强(2010.3.386)

红楼美学与小说学

——何永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黄 颖(2010.3.391)

网络时代的元小说创作

崔媛媛, 陈平辉(2010.3.407)

清代诗歌用典丛考

朱则杰(2010.4.512)

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三题

周金标(2010.4.515)

清末民初李涵秋文言小说综论

张振国(2010.4.520)

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阶级叙事的双重视野

高 山, 曹 兰(2010.4.526)

当下新乡土叙事小说论

王爱军(2010.4.531)

《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阐释

王月红(2010.4.535)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表现主义美学新论

胡 健(2010.5.646)

“忧患意识”的现代阐释

——以徐复观为中心

刘毅青(2010.5.649)

“控名责实,札记为宜”

——论《管锥编》的文体特征及批评学意义

焦亚东(2010.5.655)

张可久散曲风格新探

陈双蓉(2010.5.660)

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哲学智慧

姜 春(2010.5.664)

新时期初文学批评中人道主义启蒙话语分析

赵黎波(2010.5.669)

“由八股翻白话”还是“话怎样说便怎样写”

——近代报刊白话语言特征系列考察之一

胡全章(2010.6.787)

吊诡的“自由”与“反传统”

——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下篇)

伍茂国(2010.6.793)

明代民歌研究五题

周玉波(2010.6.800)

新补《全唐诗》39首与已有唐诗辑补成果辨误

赵维平(2010.6.805)

《瑞普·凡·温克尔》:一个美国早期文化隐喻的读本

邰 蓓(2010.6.810)

论南永前图腾诗的审美特征

张景忠, 赵银花(2010.6.815)

语言·新闻·文化

“名(代)+所+动”结构和“名+之+所+动”的差异比较

——以《史记》中的“所”字结构为例

洪 琰(2010.2.264)

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中的意识形态意义

张 琰(2010.2.268)

电视新闻改版的传播学透视

戴 楠(2010.2.272)

新发现的《烟台白话报》史料

翟桂荣(2010.2.276)

论淮安出土的商周青铜器

王厚宇, 刘振永(2010.4.502)

以南京地区博物馆为例的地域性展示设计研究

曾 莉(2010.5.674)

淮安运河文化遗产现状调查和价值评估

李 倩, 程 杰, 徐业龙(2010.5.679)

《元刊杂剧三十种》三音节词构词研究

晁 瑞(2010.6.779)

敦博本《坛经》的被字被动句

陈年高(2010.6.784)

教 育

概念转变的心理模型建构过程与策略

袁维新(2010.1.125)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情感互动

卢卫林(2010.1.130)

高校研究生人际价值观探微

王新叶(2010.1.134)

基于课堂生态观的“旁栏思考”应用策略

陈德琥, 郭士安, 王秋野(2010.3.410)

国外合作教育研究的研究综述

伍红林(2010.3.4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人文关怀

任 燕, 王德勋(2010.4.550)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支持策略研究

唐章蔚(2010.4.55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模式透析

孙孝科(2010.5.686)

大学文科课程作业训练途径探析

施 军(2010.5.692)

我国高校学院制改革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郑 勇(2010.6.822)

江苏小学教师教育创新的实证研究

——基于13个省辖市的调查

温兆标(2010.6.829)

师范院校大学生人际归因方式的特征研究

陈 洁(2010.6.835)

其 他

柳诒徵改编《太仓太原王氏宗谱》的问题

卞孝萱(2010.1.54)

李鱓家世与交游补证

——《兴化李氏族谱》资料的发掘利用

武维春(2010.1.57)

家谱研究的典范之作

——《家谱中的名人身影——家谱丛考》读后

赵永刚(2010.1.61)

为保存先贤学术遗产尽一份责任

——序李金堂教授编校《余怀全集》

陈其泰(2010.2.185)

王献唐学术及其遗著整理

——张书学教授访谈录

张 峰, 刘永祥(2010.2.187)

陈垣与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史学

——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

陈其泰(2010.5.628)

踵先贤之旧履,续淮安之新章

——读朱德慈先生《潘德舆年谱考略》

许芳红(2010.5.696)

文史互证——家谱研究的新格局

周焕卿(2010.6.755)

开拓谱牒文献研究的新领域

——卞孝萱先生与家谱研究

武黎嵩(2010.6.759)

专通坚虚 金针度人

——略论卞孝萱先生的“钱学”研究

楼 培(2010.1.763)

卷终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