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情感的弹性和刚性

2010-04-11 15:39:59邢新侠
化学教与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化学情感过程

邢新侠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 江苏 睢宁 221200)

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被古今中外教育实践充分肯定的。有人认为,教学中的情感成分试卷无法考核又占用知识教学时间,主张要尽量压缩。这就是说情感是有弹性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但是教学中情感的需要和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一定会涉及认知、意志、价值观等,因而,它也是刚性的。怎么对待情感要素因人而异,差别巨大。

一、情感是现代课堂的重要元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由情感而产生的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是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一般说来,能满足需要或符合人的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教学中不可能避免情感的干涉作用。

1.情感是建立高效课堂的润滑剂

心理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情感在心理过程中占其一。但在实践中我们对认知过程、意志过程的重视是远远大于情感过程的。有些课枯燥乏味、大量灌输把学生当作无情无感的容器,事倍功半。

教学不能只重视认知过程。任何意志行动总包含着认知、情感成分,而认知、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知、情、意是统一难分的心理活动,轻视哪个因素都影响教学质量。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稳定性、丰富性、效能性等品质可以推动或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抓住情感这个环节,可以调控认知和意志环节,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学好化学。

有的学生不喜欢化学,把化学与污染环境紧密联系,把污染罪责归究于化学工业和化学品。其实这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略举几例即可改变看法:如合成材料解决了大量金属、木材、棉花、橡胶等自然资源的消耗及占地问题;合成药物解决了千百万人健康长寿问题;化肥、农药解决了农作物大量增产和因病死亡问题。没有化学工业或化学品,人类资源将会极度匮乏。而污染的解决还是要靠化学科学发展来解决。这样学生就会重新认识化学,对化学科学产生敬意,积极学习化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尝试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情感共鸣的讲授、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充满自信、积极思考、热情互动情绪下学习,师生双方获得最佳的配合态,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2.情感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情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伴随着理智作用的、持续稳定的、系统化了的高级情感。“高级”是需要的一种分级,高级不等于高尚,但可以修养成高尚。

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快乐是初级情感,满足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则是高级情感。高级情感一般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具有较高理智性,与道德信念、道德理想、世界观等紧密相连,因而培养的渠道很多,教育的可能性很大。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样有利于学习责任感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再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关系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的两大部分。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它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起来的,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个性中稳定下来的情感特点会先入为主地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因而从个性心理特点入手也可以培养高级情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内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利用好学科资源会使化学和化学教师显得厚重,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也有较大情感厚度。

二、化学教学中情感的自然生成

情感是有弹性的,又是有刚性的,不自然的增大它是“走题”和“花哨”,人为取消它既不可能,更是“硬伤”。应该让情感顺其自然地生成,教师自然点拨、利用。

1.知识学习和情感生成是必然的

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展开而产生和变化的,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主要工作,知情并进天经地义。

(1)教学内容应有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过难或过易、枯燥或花哨的知识都会影响对知识学习的情绪。难点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控制分寸、分散学习、反复呈现。容易的要点明关键处、易错处,增加新鲜感,加快速度、增加容量。枯燥的要具体化、生动化,挖掘内在逻辑美、方法美等。花哨的要抓住要点,稍及其余。总之要使内容难易适当、看(学)起来平易近人。

如:学习较抽象的离子键、共价键,可由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漂亮现象开始,引发学生快乐的情感,然后从化学反应本质开始讨论成键原因是什么、成键粒子是什么、成键本质是什么、成键元素是什么等问题。而用电子式表示也按原子、离子、化合物的顺序。知识内在的逻辑一步步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考问方式。收效甚丰、乐在其中。

(2)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评价应该是情感化的

满足学生的需要才产生热情。艺术化“起、承、转、合”,抛出他们关注的问题并处理好,学生必有兴趣。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自我潜能。大胆讨论、发表看法,张扬个性、激发豪情。以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热情。教师用“暗含的期待”、恰当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信感,激发学习热情,积极思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会唤醒情感

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而制约着教育过程的顺利程度。新课标提出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将对学科执着的精神、热忱和感受“传染”给学生,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往往情感支配理智。教师进课堂要精神充足,教学过程展现的知识应该是有生命力、鲜活的。教育是人和人的互动,教师教学应是知识和情感同时输出,教师输出爱才有爱的回报,输出情感才有情感的共鸣。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求与学生“情感共鸣”。切忌,不要硬安和滥用情感。

(4)学习效果和情感是互相促进的

学习成绩好是自我实现、被人承认的情感需要,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才会乐学。成绩优秀生要长久保持其学习热情,教育者要帮助他们建立坚强的挫折抵抗墙,正确对待失败。成绩落后生要关怀鼓励,不断提高其基础知识水平,发挥特长优势,有过人处则有自信有学习热情。

2.生活中有大量生成情感的素材

联系实际,以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化学价值的直接体现。学以致用,人会有自我评价的满足感。生活中许多化学问题不仅是学生就是普通人也回避不了,抓住它就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激发起求知的热情。举例如下:

晚上下班回家发现煤气泄露怎么办?

食物中使用添加剂好吗?

豪华装修好吗?怎样预防装修污染?

“废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吗?

镀锌铁皮为何耐用?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都是坏东西?

为什么铁桶可以装浓硫酸而不能装稀硫酸?

有人说自己能使水变油,行吗?

限排二氧化碳能做到吗?

以上问题是化学问题,也是科学素养问题、社会问题。从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习热情、讨论热情最好。审视一个现代人的智慧水平、见识、社会责任感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做基础。

3.活动中能产生真实深刻的情感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最适合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参观企业等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化学实验必须动手、动脑、动情。这里的情是同学合作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情、对科学家的敬佩情。实验的感性滋润,实验成功的惊喜、实验失败的懊恼等也是情感体验。如:钠的性质实验,钠在烧杯中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发出嘶嘶声,不断游动,水变红等现象,每一个现象对应钠的一个性质,可喜、可思、可感叹。有的同学钠块放多了燃烧,甚至溅出,可怕、可警醒。严肃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规律,在活动中感受到,记住了。

研究性学习本是新课改的题中之意,学生走向社会实践第一线,学习怎么找课题,怎么研究,体验科研和社会生活的酸甜苦辣。

以多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在环境保护教学中,可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等与工业“三废”的关系。在我国部分城市出现酸雨,可组织学生实地测定当地雨水的pH值,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亲眼目睹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看似可以随便压缩,但是你“无情”学生也会“无情”,从而造成教学效果差,教育效果也差。教学过程中强化情感作用是我们备课内容之一。可以利用的情感“资源”在理论上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之中,而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即使是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促进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情感过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