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年华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江苏 如皋 226500)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前,现代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特别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化学科学各分支学科及化学与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相互促进,以及人们对人才素质规格的新认识,都需要对化学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化学教育进行别开生面的改革和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初中化学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那么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做呢?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实践,我有如下体会: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专业。现在教师基本上都是经过系统教育的,根据现有课程与教材上课、辅导,都已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要成为“人师”则需要经过终身努力。每个师范类的毕业生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但在新的形势下,仅仅满足这样显然已不能适应需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我们每个老师首先要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还要有发现学生创造能力的眼睛,要能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教育学生,那么,许多空洞的说教就可以省去了,而且效果要好得多。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每当我接手了一批新学生时,学生一开始总是很拘束,不敢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要这样那样的关照许多,当我们相处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基本不再需要说什么了,他们知道该怎样去思考,怎样去求异,怎样去合作,怎样去创新。因为平时老师也就是这样做的。
“学生观”是学校教育观的核心。它决定学校的“教师观”以及整个的办学思路,我们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按照习惯培养那种唯师命是从的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更是独特的人,而且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从过去的经验看来,许多后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伟人,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往往并不出众,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来取得伟大的成就,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他们虽然成绩不出众,却几乎都遇到了“明师”,给他们以信心,指引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注意学生独具特色和新颖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因为不合常规而任意抹杀。要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课提出异议。允许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让学生大胆质疑,进行猜想,然后进行探究,继而对结论进行讨论、归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只是引路者。先是学生要学,然后,老师引导他们去寻找、探索自己的知识。“做中学,学中教”,而不是“教中学”,所以,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位置,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师生间应该实施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互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好像就淡化教师的备课了。其实不然,应该说是对教师的备课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课堂教育资源(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教法、流程、活动、问题方式等,无一不是我们要精心准备的。比如,教学方法,过去是“我该采用哪种教学方法?”,现在就该换成“我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了,一字之差反映了现代教学论发展所带来的教师观念上的变革。比如,过去上课前,我思考的是这节课有那些知识点,怎样在45分钟内把它们安排完,现在我考虑的是学生的思维会怎样发展呢?会有怎样的接受习惯呢?我能有哪些方法引导他们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呢?只有这样,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才有的放矢,面对学生迸发的创造性火花,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
上课无疑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的核心所在。在新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广为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学生在一种和谐宽松而严谨的学术气氛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自己的技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仅仅是在这种开放性的、生动活泼的、有趣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充当探究方向的引路人。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经受了失败的冲击,同时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愉悦心理。通过提问、总结、讨论、实验、辩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以充分的展现。我深切的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是实施创造性品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保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就是我们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品质的关键所在,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手段,是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最好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相互作用,就是提倡学生亲自“做科学”,也就是亲自进行“科学探究”。在教学中尽可能以精彩的实验引人入胜,抓住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的情趣高涨,以积极的态度、振奋的精神投入学习。例如:在初中绪言课上,我以“小魔术”的形式,揭开了化学神秘的面纱。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两张相同的白纸,然后,向其中一张白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溶液,一会儿,奇迹出现了,白纸上出现了“同学们学好化学”几个鲜红的大字,用玻璃棒、浓硫酸、高锰酸钾演示了“魔棒点灯”的奇妙现象,这些实验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为创造新活动营造了积极的氛围。目前,在普通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还没有条件让学生每个实验都能亲自做一遍,只好停留在“讲实验”的阶段,我们学校是采取兴趣小组的方法,凡学生想做的实验,凡实验室条件许可的实验,我们都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由学生讨论、查资料整理出实验原理步骤,然后老师指导修正,由学生亲自去做,老师在旁边指导,完成整个实验。这样就能使部分有很强求知欲的同学得到了满足,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素养。学生通过积极、能动的科学探究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并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科学,从而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活动是有效实施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关键。
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搞一些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兴趣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进行智力竞赛、操作竞赛、化学谜语竞猜、化学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学生的化学知识得到应用,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和欢乐,巩固和发展了兴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报载“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牛河一个村民春季下地窖捡红苕下种子时,突然晕倒在地窖中,后又有两人下窖施救,结果三人全部遇难”,以此引导学生根据书本所学知识,寻求此三人致死的原因及安全下窖的方法。再如:生活中有些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如用硫磺熏蒸馒头、银耳等使直接入口的食物好看,但对人体又产生毒副作用;为了使食品色泽鲜艳延长保质期,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合成色素和防腐剂;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加色素做冷饮等事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鼓励和帮助学生大胆设想,对神奇的想法变成创新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充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让我们设想一下,当一堂课结束,你请学生做一下总结,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将是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是一种豁然开朗、妙不可言的感觉,我们似乎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懂得了应该怎样带领学生进入化学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