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2010-04-11 15:09:51
化学教与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化学艺术实验

唐 杰

(姜堰市第二中学 江苏 姜堰 22550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活动。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课堂心理氛围、课堂上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方式等等,都将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关心的话题。化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听似明、做还错、过后忘”的现象,这说明课堂学习中还严重地存在学习效率不高的事实。因此,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讲究适宜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如何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所以,化学教学的艺术性策略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终身的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

一、追寻化学课堂教学的点拨艺术

化学课堂需要适时的点拨。点拨要点在点子上,拨在要害处,即拨动学生的大脑之弦,展现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觉醒,虽然有时只需一言半语,却能刀刀见血,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课堂点拨要适度,点拨的过频、过长,就会显得啰嗦,易引起学生情绪急躁;同时,点拨又不能过短,过于隐晦,否则,学生就会劳而无功,失去点拨的效果。课堂点拨要适时,要切合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握学生大脑“脉搏”,点在关键上,即点在学生大脑的渺茫之时,大脑的短裂之处,这才有助于头脑开窍,思维贯通,能力提升。课堂点拨要机动,化学内容丰富多彩、题目变化无穷,学生的头脑拦阻千姿百态,点拨时要审时度势,要依据课型、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学习状况,因地制宜、因人施教,采用差异的“点拨”要领,才能击中要害、各个击破、相得益彰。

二、彰显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机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化学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点拨要有艺术,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偶然性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机智应变呢?

1.迂回绕道,调控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维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提升问题层次,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被动变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设计的实验,在课堂演示时出现与事先的预设不吻合时,要随机应变,师生共同思考,找出问题所在,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问题得到生成性解决。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维持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新颖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设计思考的问题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螺旋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化学课堂教学的激励艺术

化学教师要寻找化学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契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挖掘适合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渗透,而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每一堂化学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教学份内的。教师要保护学生天性,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论任教哪个年级、哪个班的化学,都应始终坚持对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肯定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承认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存在着差异,这只是学生自己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还没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事实充分证明,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每个人都能取得进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实践中,教师要经常用一些鼓励的话跟学生进行交流与对话,要客观地认识每一位学生,因为人的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化学老师的尊重,学生才会更用心来学习化学学科,化学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艺术还体现在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上,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每个成员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每组推出代表总结和提升,进而感悟问题,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并依据“最近发展区”,提出近期可行性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穿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积极进取的热情。

四、发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渗透艺术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课堂是实施实验探究的主阵地。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素材,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化学学科学习的习惯。如,初中学生刚进入高一学习时,可在绪言学习时主要进行兴趣实验的探究。可做白磷的自燃实验: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轻轻扇动几下,滤纸就着火了,而无此溶液的滤纸就不会自燃。此时,学生便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要求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教师适时讲解白磷是一种着火点低(40℃)、易燃的物质,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尝到成功的满足,学习兴趣便会大增。再如进行“魔棒点火”、“氢气弹爆炸”、“铁变金”等实验设计,一系列直观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都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习思维。

化学实验是充满魅力的,学生大多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后,往往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比如,某次实验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等。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学习。

化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它是以教师高尚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求真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才能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艺术,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真正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共同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化学教师要用艺术性的教学活动全方位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1]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2] 王金聚.化学课堂中的机智教学[J].考试周刊,2009,(12)

[3] 张彦春,朱寅年.16位教育家的智慧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4] 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5] 富丽磊.浅谈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猜你喜欢
化学艺术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纸的艺术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太空探索(2016年5期)2016-07-12 15:17:55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