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教育成为化学课堂上独特的风景

2010-04-11 15:09:51吴美刚
化学教与学 2010年9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化学

吴美刚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现代教育中,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创造美、想象美、形式美、意境美、时时可见,处处可显。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美的创造来了解化学现象,以美的想象来感悟化学知识,以美的形式来揭示化学规律,以美的意境来领略化学真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方方面面的美的素材,捕捉每一个美的机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的教育。

一、审美教育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美育是集美学、艺术学、审美心理学及美育理论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美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由于美无所不在,广泛地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人的审美价值观也就广泛地渗透于人生价值观的各个构成面之中。作为一个合格的化学学科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也远非仅限于化学专业知识的影响。其价值观念、人格品质、理想、道德、情操、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对教师的审美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的价值观形成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语言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和交际的工具。对教师来说,掌握严谨、优美、生动的化学教学语言,灵活巧妙地运用语言技能,是教师组织整个教学过程的前提。化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至少应当做到:准确清晰、形象生动、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这样既让学生接受语言美的熏陶,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潜能。板书是种特殊的语言。书写工整、图形完美、构思巧妙、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便于记记、激发思维、图文并茂的板书,既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精华及书法艺术的独特风格,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要善于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中抓住机会,不断探索,以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激发起他们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并且能以成功而又完美的实验课来影响学生,使其达到智力因素和操作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化学教学成为极好的美育天地。

二、化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化学实验之美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广泛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以主动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奥秘,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而美育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创造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培养。科学研究表明,儿童是从形状、色彩和声音的一般感觉而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也占有相当的比重。化学实验包括仪器安装、药品使用、现象观察、结果分析等。整个实验过程教师都需要亲自参与和指导实验,反复实验,力求实验操作达到科学规范、协调而又熟练,现象和结果明显而又准确,使实验各个环节更富有美感。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现象之美。如:镁带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氨在加有酚酞的水中溶解时产生红色的喷泉,萃取实验中可以给学生表演“神奇的多色鸡尾酒”,焰色反应中五颜六色的火焰颜色等等。

2.化学结构之美

物质形态的结构是客观的,并有普遍性,没有无结构的物质形态,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结构。各种物质形态的结构,反映了自然界事物中的各种要素内在的联系与组织方式,科学的结构美才成为科学美的重要形式。另外,对物质结构的表述方式也体现了科学的结构美。

如化学中的苯环结构的提出,凯库勒在睡意朦胧中觉得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排着队在他眼前的火焰里跳跃,一会儿排成一字长蛇,一会儿弯曲翻转,突然,这条长链的蛇头原子咬住了蛇尾的原子,形成了一个圆圈,在他眼前旋转起来,凯库勒从旋转中得到了启发,想出了一个六边环状结构的苯分子结构式。再如乙烯的分子结构、C60足球状的球体结构等等,它们的均匀、和谐、对称,是结构之美。

3.化学理论之美

化学理论用高度简练、准确的语言,揭示了自然界中纷繁复杂的物质变化。这种高度凝集的简洁、新奇、和谐之美,是深奥的、智慧的、理性的;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需要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感悟这种纯洁的美。如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能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等等,是一种守恒美;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成尽可能和谐的层次和系列,显示了良好的简洁性、自洽性和预见性,氧化还原反应的辨证统一之美等,是化学理论之美。

4.化学模型之美

科学模型是现代科学技术常用的一种手段。如果按照科学研究的特定目的建立一个简化又能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关系的模型,就可以获得关于原型研究对象的认识。模型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具有两个特性:其一,模型是认识主体创造的、用来研究客体的一种手段。原型客体的模拟物或相似物,作为客体的代替物,是主体进行研究的直接对象。因此,模型又具有认识客体的性质。其二,模型并不需要与原型在外部形态、特征、质料、结构和功能上一一相似。如有机物的学习中,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的比例模型,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和谐、色彩之美。

审美教育融入自然科学教育之中,是以美激情,以美求真,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发掘审美因素,为美育奠定好基础。同时重视在自主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等学习形式中渗透美育,为美育提供更广阔、自主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的亲身经历中学会合作,端正学习态度,将美的事物不断传播下去,用美好的心灵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中的美学是化学与人文学的结合点。它是用美学的眼光来审视化学问题,从而为化学提供人的价值尺度和情感指向,给化学插上了诗意和灵性的翅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将对化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种艰辛而又有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善于发现美,学会鉴赏美,力求创造美,并以美的示范、美的榜样来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美育在化学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1] 吴中英,吴晓林.发现化学之美感悟科学魅力[J].化学教育,2004,(2)

[2] 吴淑惠.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美育[J].美与时代,2003,(6)

[3] 严萍.关于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化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奇妙的化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