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想 法

2010-04-11 14:08:53
化学教与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归类一题试卷

颜 珏

(苏州市第四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3)

试卷讲评是考试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复习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可以使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盲点及时进行弥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强化,澄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夯实双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然而,在日常“试卷讲评”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从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一讲到底,盲目教学,如“就题讲题”、“照卷讲题”,甚至“对答案”,既不考虑培养学生能力,展示命题人的命题心理,也不剖析学生答题的心理、传授答题技巧、研究对策,导致学生一错再错,甚至“倒退”的现象,因而,对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上好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在上好试卷讲评课方面的几点粗浅认识,愿与同仁们探讨。

一、讲评课前的备课要充分

教师讲评试卷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否则从头到尾逐题讲解,既浪费时间,又功效甚微。而要针对性地讲解,就必须广泛收集信息,仔细分析试卷。因此,考试结束后,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批阅好试卷,在下发试卷之前,教师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准确统计

在认真批改试卷和搜集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工作。认真统计学生解答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统计出错误的类型,并总结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即分析“题情”,统计“练情”,然后考虑如何进行讲评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即研究 “学情”。一是统计每题得分率(对得分率较低的试题应认真分析错误原因)。二是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若是无解题过程的选择题、填空题,还要找学生了解错误的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一般而言,讲评的重点应放在得分率在0.3—0.7之间的题目,即“共性错题”,结合学生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疑点、盲点,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练习中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生生互讲,谁错就请谁讲,错哪儿讲哪儿,其他学生适时补充和纠正。对得分率在0.7以上的简单题,即“个性错题”,可采取个别辅导、当面讲评的方法。对于得分率在0.3以下的难题,可放在最后讲评,只分析思路即可。总之,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查漏补缺,切不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2.分析错误原因

事实表明,造成学生考试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因素、审题因素、运算因素、对概念和规律的属性理解不清等因素。因此,根据试卷的内容、特点和考试结果,对试卷进行归类分析是必要的。对于正确率较低的题目,教师要重点分析其原因:究竟是属于教学中知识点的遗漏,还是没有讲解透彻;是学生记忆不够准确,不能灵活运用,还是考虑问题不深入等等。既要查找教的原因,又要分析学的原因,必要时还可以找一些学生当面交流以便教师掌握的情况更准确。

3.将问题总结归类

对照自己所教的不同班级,对于同一问题,若平行班中正确率相差无几,当属正常情况。若差距较大,则可能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了知识点的遗漏或者强调的不到位,或是练习的不充分。这时需要将待讲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确定讲评顺序。将需要讲解的同一类型的试题归在一起,讲清此类考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如可以按知识点归类,即把试卷中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用某一解题方法求解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可按典型错误归类,如“关键词理解错误”、“化学模型建立错误”、“隐含条件寻找困难或运用不当”等。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4.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有的教师反映,讲评试卷时往往是教师很累,学生欲睡。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法不感兴趣。教师要忌“一言堂”,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基础问题变换发问角度或者一题多问,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较难的试题添加新问题,或是改变题设条件,这样可引导的学生深入思考。上课时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避免出现一些学生听不懂,另一些学生不想听的局面。

二、讲评课上“四要”

讲评课是在测试后,利用试卷所提供的信息反馈,从成功与失败中总结经验规律,从而调节师生双方的教与学,其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在讲评课上:

1.要重视激励

当学生接到试卷后心情十分复杂,多数学生都有后悔、懊恼的表现。如果,此时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这些内容老师平时再三强调过,为什么还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讲评感到厌倦,进而对化学课望而生畏,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一堂好的讲评课,首先应该是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绩,鼓励和表扬学生的进步(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具体的题)。从解题思路,运算过程,运算结果和书写格式上,细心寻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试卷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产生经过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绩的愿望。

2.要巧妙公布成绩

笔者曾对所在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有近30%的学生反对当众公布成绩。每次考完试,学生比较关注成绩,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对答错试题或者成绩不理想已感到懊悔和着急。这时需要教师的理解和鼓励,帮助他们进行试卷分析。建议先公布一下全班学生的平均分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这样可以使每位同学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公布其名字和得分情况,还有那些进步较快的学生,此时若能给予表扬,则一定会使其再接再厉,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要借题发挥,培养创新意识

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要进行变化延伸即对原题的条件、过程、设问等延伸拓展后再求解。这样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在讲解时,可以展现对某题的各种解法,着重分析各种解法的思路,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中寻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规律。在讲评时,教师不能只把着眼点放在正确答案上,就题论题,而应更重视求证答案的过程,因为过程中有方法、有能力,只有突出思维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所以,在讲评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均不急于发表意见,以免限制学生思维,而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使课堂出现“思维活跃、反馈畅通、乐于创新”的情境,然后教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学生以启迪。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所悟,才能有所获。而教师则通过对解题思路的指导,总结解题规律,可以举一反三地开启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多问一些诸如“还有别的解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等,哪怕学生提出的想法还不成熟,但是在培养其创新意识上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要追根寻源,以题带面,拓展升华

“错在哪儿了?”讲评课中要引导学生搞清自己出错的原因,是概念不清还是审题不清?是用错公式还是运算粗心?是解题表述不规范还是隐含条件的意义不清?是思想不重视还是心理紧张过度?要找准病根以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最忌做一题只会一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原有问题进行变式和延伸,有意识地把学生可能遗忘、与本题有关题目又未涉及到的遗漏知识点联系起来略加延伸,学生的视野定会因此而开阔,印象就会因此而深刻。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之目的。教师的作用是要挖掘试题中的创新生长点,通过开发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不断得到升华。

三、讲评课后的工作

讲评课结束后,还应做好三项工作:

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好试卷分析,如找出自己错题的根源,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按一定标准归类,温故知新,以免重犯旧错。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2.要求学生认真订正试卷,并要求写出对题意的理解,解答过程等。教师要及时批阅,同时作好个别辅导和答疑工作。

3.选择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巩固和练习的机会,同时检验一下“这回”是否真的明白了,若又错了仍需继续找原因。学生的正确概念是在不断地同错误概念进行斗争,不断地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总之,讲评课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培养与提高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复习课增值效应的重要环节,在讲评课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拓展,还要重视答题技巧的归纳和提升,更要重视学生考试心理的辅导与研究。

猜你喜欢
归类一题试卷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例谈一题多解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