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探析*

2010-04-11 09:55郭晓薇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个体

郭晓薇

(新乡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新乡453003)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53年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率先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半脱产”从事政治思想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使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也从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现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次年,针对高校学生数量和辅导员人数比例失调的现象,各高校开始积极引进大批优秀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经过4年的时间,这些年轻的辅导员逐步发展成熟,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群体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出现,离职倾向明显加强。

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的专职教师,职业倦怠不仅给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造成了损害,降低其个体生命质量,而且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分析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有效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1981年,心理学家马勒诗(Maslach)等人对职业倦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精神衰竭、人格解体、低成就感。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

1.1 工作方面:热情下降、信心丧失

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长,辅导员对工作的主动性、投入热情逐渐下降,态度上也逐渐消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的价值表示怀疑,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

1.2 情绪方面: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伴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辅导员经常感到焦虑、紧张、易躁,偶尔会迁怒于学生,对未来前途悲观失望,内心空虚,经常会出现抱怨情绪。

1.3 行为倾向方面:逃避工作、意欲转行

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和倦怠情绪,辅导员在行为方面表现为厌倦工作,逃避工作,对学生工作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并且多数辅导员意欲通过增加学历等方式转为专业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很少有人愿意将辅导员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1.4 生理方面:体力透支、疲惫不堪

由于工作负荷较大,辅导员常常会处于生理耗竭的状态,体力透支,容易疲劳,身体虚弱,严重的还会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肠胃不适、失眠、幻听等身心疾病[2]。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引发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辅导员与学生数量比例失调,辅导员职业地位偏低,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撞车”,对辅导员重视程度因事而异的“震荡”现象等都是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衍生地[3]。

2.1 高校辅导员职业地位不高,职业前景模糊

在以科研、教学为主旋律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学科研人员的现象,虽然辅导员工作辛苦,并且直接服务于学生,但在工作量化和职称评定中却缺乏明显优势。多数辅导员由于忙于学生工作而无暇从事科研工作,而高校也未制定专门供辅导员进行职称评审的相关政策,辅导员在与其他教师共同评聘职称时不具备竞争力,难以评聘相应职称。由于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安排,对其分流也没有做明确规定,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2 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不清,工作负荷量大

我国目前实行的辅导员职业体系中岗位职责界定不明,这一方面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另外也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荷量。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多种职业角色,他们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导者、学习上的督导者、工作上的领航者、生活上的关照者、心理上的辅导者、职业上的指导者、人际关系上的协调者,又承担着完成高校各职能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安排的各项任务。有人称辅导员是高校日常工作的“万金油”,他们需要根据各个方面的期望和要求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根据工作实际随时变换角色。研究表明,个体承担的角色越多,角色间的冲突、矛盾越大,而过重的角色负荷会使辅导员产生两种反应:一是因为任务繁重造成工作质量下降或者根本完不成工作,从而导致其自尊的降低和过度的焦虑;二是为了尽力满足角色的期望而超负荷运转,缺少休息,身心俱疲。这两种反应都会直接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4]。

2.3 高校辅导员工作成绩显现滞后,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主观推测与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影响个体面对行为时的态度与坚持性。

导致辅导员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工作成绩的迟效性和间接性使辅导员的自我价值难以体现。个体的职业兴趣受职业效果的影响,良好的职业效果会强化人们的职业动机和兴趣,而不良的职业效果则会弱化人的职业动机,使人产生退缩行为[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职业过程使得辅导员的劳动成果很难在短期内显现成效,这使得对辅导员的工作绩效难以及时判断和反馈,从而导致外界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给予很好的认同和评价,这也是辅导员自我工作效能感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辅导员的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效果不成正比。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由于辅导员需要经常从事检查宿舍卫生、考核出勤情况、催促缴费等学生工作,这些工作容易不被学生理解而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当辅导员所付出的心力和情感不能产生相应的效果时,其强烈的职业兴趣必然会降低,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2.4 高校辅导员职业风险性高,责任压力大

对于高校而言,安全稳定是最重要的。学校、院(系)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而辅导员则是直接责任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危机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各类危机具有突发性、人为性及群体互动性,辅导员需要高度关注、密切注意[2]。而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心理承受力弱,随时有可能引发一些校园危机事件。面对种种可能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辅导员整天处于高度的“戒备”状态。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引发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溃退,从而导致身心的疲惫和心理疾病的产生[5](P356)。

2.5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低,工作缺乏激情

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效果的自我认同与否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如果个体从事某种他认为没有效果、又不得已而为之的职业,就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6]。

多数人将辅导员作为一个岗位而不是一个职业去从事,辅导员常被作为一个过渡到专职教师或管理领导阶层的“跳板”,在这种认知模式下,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极易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2.6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并非所有的辅导员都会出现倦怠心理,辅导员的人格因素对职业倦怠的产生起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年轻的高校辅导员由于成就动机较高,带着高目标和高期望、满怀热情地进入职业领域,他们更容易体验到职业倦怠;人格坚韧性低的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较高,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外控者因倾向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者更容易体验到倦怠;以被动防御的方式处理应激事件的个体,比以积极应对的个体较多地体验到倦怠[6]。

综上所述,辅导员职业倦怠既与辅导员职业角色特征、高校制度和社会政策密切相关,又与个人的人格心理特征有关,是各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3 职业倦怠导致高校辅导员离职倾向严重

离职倾向,指成员自愿离开组织的倾向,是因个人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人心中有了离职的念头,而企图离开其工作岗位的心理状态。作为高校辅导员离职的前奏,离职倾向高低决定着实际的离职行为。离职倾向作为离职行为的一个预测变量,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职业倦怠与离职倾向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个体一旦发现从自己的职业中收获得较少,而失去得较多时,就会放弃所有努力,选择离开自己的工作。当体验倦怠的辅导员个人生活质量下降时,会经常出现旷工、消极怠工等现象,离职倾向趋于明显。多数辅导员在工作几年后,便积极寻求其他出路,继而选择转职或者转业。

面对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和严重离职倾向现象,社会、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关注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提高职业认同,积极对抗职业倦怠,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

[1]曾玲娟.新世纪的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专学报,2002,7(3).

[2]孟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8,1(14).

[3]朱广荣,郭清秀,陈然然.高校“80”后学生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2).

[4]陈永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21(4).

[5]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6]彭金富,周正.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2009,(5).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个体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