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兰,杨柳青
社会实践是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王桂兰,杨柳青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化要求青年知识分子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并且在改造自我的同时改造社会,完成从“主观自我”到“客观自我”的转化,这是一个能动的实践过程。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青年知识分子认知社会的基本路径,又是青年知识分子融入社会的必然选择,更是青年知识分子改造社会的主要渠道。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实践;社会化;现实价值
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就是指青年知识分子去除自身的理想化和书生气,从与社会格格不入到具有现实操作能力,完成从“主观自我”到“客观自我”转化的过程。只有通过社会实践,青年知识分子才能正确地感知社会,准确地自我定位和能动地实现社会化。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认知社会、融入社会和改造社会。
一般来说,在社会化的初始阶段,青年知识分子只是被动地认知社会。“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在社会化进程中,青年知识分子常常存在着对当今社会认识片面或不正确的问题,进而导致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不强等。除了社会自身的复杂性和社会上存在不良现象外,知识分子的相对封闭性、书卷生活的相对理想性应当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原因。青年知识分子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走出书本,深入了解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认同,加快其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首先,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认知自我。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都是从书山楼阁中成长起来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其自身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呈现出典型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根据理论设计社会,自我崇拜,另一方面,当他们深入社会,真正做事情的时候,又往往陷于对社会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苦恼之中,泯灭自我价值[2]。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大多数青年知识分子缺乏有效地深入社会的实践经历,在寻找自我与认识社会方面出现断裂。显然,弥合这种断裂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青年知识分子发现、认识、评价自我的最好课堂,也是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使“自我”尽快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当然,认识自我,改造自我不等于在“适应”的过程中淹没自我,失去自我,因为社会化的更高级阶段还要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继承”[3],在认识社会的同时还要能动地改造社会。
其次,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认知群众。青年知识分子崇拜英雄,耻于平庸,加上日常工作以独立思考为主,与社会和他人的合作较少,难以感受到社会协作和群体依存的重要与不易,易使他们自我评价过高,自命不凡,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因而在群众的视线中往往显得清高、自负、不够宽容、过分敏感、思想偏激。这无疑会影响他们与广大群众形成广泛的、密切的联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导致自我价值的失落。青年知识分子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客观评论自己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切身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我认识水平,进而加快适应社会的步伐,发挥参与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最后,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认知国情。毋庸置疑,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大多都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欲望,但缺乏对现实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传统文化和现实意识的矛盾兼容在他们的言行之中。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因为理想受挫,就躲进自己设计的桃花源中,以冷淡的目光看世界,认为“知识分子是政治的绝缘体,社会发展与我无关”[4]。这背后隐藏着的,无疑是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国情的偏执理解。胡锦涛指出:“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专家不论在什么岗位工作,不论从事哪一领域的研究,要想更快更好地成长、成熟起来,要想为祖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都必须始终胸怀国家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都必须面向实际、研究社会、了解国情,都必须坚定地走同工农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5]
青年知识分子正确认识自己、认知他人、认知现实国情,目的是为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也只有真正融入社会,才能不断地实现彻底的社会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践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年知识分子只有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才能尽快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掌握必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为青年知识分子从书本研究走向社会生活打下必要而良好的基础。
首先,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明确社会规范。作为一个包容各种团体、组织、群体在内的有机整体,社会本身总是具有各种特定而又明确具体的规范,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展示着对个体的要求。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个体要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和自觉遵守应有的社会规范。在实际生活中,不少青年知识分子以为真理仅仅通过概念的整合就可以获得,以为拥有了概念知识,就拥有了一切[6]。有时他们轻视社会道德要求,甚至不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这样一种典型的“知识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化。因此,只有参与社会实践,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全面地了解社会规范,并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规范约束自己,进而具备达到社会规范和要求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责任感和独立的人格追求。
其次,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社会资源。很多青年知识分子非常轻视人际关系,以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远俗”,才可以追求真理,提高个人修养。他们把探寻真理、修养自我与平俗的生活割裂开来。大量事实证明,青年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社会群体,离不开人际交往[7]。青年知识分子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实现自我的平台,是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发生互动、建立联系的过程,也是他们在社会中获取知识、了解信息和捕捉机会的过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与群众的交往互动能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从而更好地继承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
再次,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转变社会角色。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是在青年学生社会化基础上进行的[8]。青年学生社会化为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但是,青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还没能将所学的知识完全运用于社会,还有待于将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因而,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从青年学生到青年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的过程。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自己不同阶段的需要,相对集中地吸取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和技能,把社会实践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内涵,才能实现从青年学生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角色转变。
最后,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担当历史使命。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历来总是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大多数都受改革开放春风的孕育,并迎着这股清风健康成长。他们分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数量众多,充满朝气,有理想,善学习,能创新,是完成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他们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实践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力量[9]。
社会化的第三个阶段是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改造社会、引领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群体优势,决定了他们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造社会的举措中发挥重大作用。
首先,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青年知识分子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开拓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年。胡锦涛指出:“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10]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批判性与独创性在人类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天,与同时代人相比,青年知识分子更具有知识的优势,通过实践,他们已经日益广泛地成为直接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者大军的成员,成为进行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先锋,成为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其次,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促进社会政治民主。青年知识分子是中国转型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生力军,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主体,这个群体对政治过程的影响和推动能力是其他群体所不能代替的。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加社会政治生活的热情和期望值不断提高,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序、失衡现象,无疑更加唤起了他们对政治秩序和政治稳定的渴望,他们对国家政治生活越来越关心,政治诉求也越来越强烈,力图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再次,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引领社会文化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是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骨干。在我党历史上,青年知识分子历来是接受和传播先进社会思潮的先锋,在引导社会进步思潮的发展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导航作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就已经举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筑起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传播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活跃在理论界、文学界、艺术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实践中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当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尽完善以及社会转型的滞后,社会上很多领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现象,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的扩大,极易激化社会矛盾。青年知识分子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民族忧患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强,特别富有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因而能够成为各种弱势群体的代言人,特别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帮助执政党与政府创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社会的公正和谐而努力。同时,也只有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可以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安心学习和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为了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必然会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和正义,担当社会的思考者、反省者和批判者。
总之,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青年知识分子才能首先认知社会,继而融入社会,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对自我扮演何种社会角色应有一个恰当的评估,能够全面理解并内化角色规范,达到期望角色与实践角色的和谐统一,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并在不断适应与改造社会中完成从“主观自我”到“客观自我”的转化,从而实现完全的社会化。
[1]列宁.列宁全集:第18卷[M].中文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4.
[2]蒋文辉,舒行政.论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化[J].民主与科学,1990(6).
[3]杨寄荣.社会化与青年成长——兼论作为价值选择的荣辱观[J].理论界,2008(10).
[4]王涌.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与儒学[J].青年研究,1992(2).
[5]胡锦涛.在会见青年科技专家国情考察团成员座谈时的谈话[N].人民日报,1996-05-06.
[6]韩晓萍,高居瀛.青年知识分子社会化初探[J].北方经贸,1997(4).
[7]阎素芬.青年发展与社会空间的关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3).
[8]房宏琳.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及历史使命[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
[9]孙连生.论青年知识分子的角色塑造[J].当代青年研究,1988(8).
[10]胡锦涛.胡锦涛同志勉励中学生立志向、学知识、长才干、练身体[N].中国青年报,1984-02-19.
G775
A
1000-2359(2010)02-0254-03
王桂兰(1954—),女,河南内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的知识分子理论研究;杨柳青(1984—),女,河南漯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前我国高层知识界对主流文化的深层次认同与疏导”(06KBS031)阶段性成果
201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