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子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 长沙 410100)
自20世纪以来,图形已成为人类最直接的一种视觉传播形式。设计离不开图形,图形是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图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方式,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图形创意》,旨在要求广大学生充分利用图形在设计中的基础性与重要性,学会把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方式,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该课程是能力培养型课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彻底改变过去以知识和概念灌输为主的理论教育模式,推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够用即可。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基本知识点熟练掌握图形的各种变化与设计,为今后走向就业岗位提供帮助。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特点,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适合于职业教学目标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从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到单元模块以及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做出全新的改革与设计。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特点与就业需求,突出图形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扩展成为该课程培养的核心方向。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与方法,经过多次不同手法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往培养的方向。就图形而言,它有三大最为突出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充分掌握,以便运用到今后的设计之中。这三大能力是由低至高、循序渐进的,同时它们也构成了《图形创意》课程培养的整体能力。
(一)点、线、面创意能力。众所周知,图形是由点、线、面这三大元素组合而成,因此点线面的创意与创新是掌握图形设计的根源。设计在于创新与开拓,从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元素来训练,使得学生从基础做起,打好强而有力的根基。因此,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图形中点、线、面的特点及其创意层面制作出有关点、线、面的创意图形。掌握了该能力目标,就有了万物的根基,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第二个整体能力的培养。
(二)图形发散与联想的能力。如何把点、线、面的创意运用到图形当中,需要思维的发散与联想。因此它是一种能力来打开学生的大脑,把图形运用到极至。通过大量的发散与联想训练,学生可以把图形的各个元素综合起来,进行想象、夸张与变形,从而形成全新的图形面貌。因此,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之二就是能够让学生利用图形中各种思维模式(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连动思维)的特点与联想的方式创意并制作出发散、集中、连动的创意联想图形。该能力是三个能力中的难点,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与较长时间的训练。
(三)图形创意表现能力。第三个整体能力是三个能力中应用性最强的一个,它强调的是图形的表现方法。同时,该能力也要用到前面的能力与知识。它需要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并完善各个不同类别的图形。例如,如何利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制作正负图形,并能够把正负图形合理的运用到今后的广告、包装、书籍等设计之中。因此,该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之三就是能够让学生依照图形创意的各种表现手法制作出有关字母、正负、异影以及同构创意图形,并合理运用到艺术设计的各个范畴。三个整体能力目标环环相扣,依次递进。
对于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式来说,在完成技能应用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系统的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分开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在课程知识目标这一环节。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支持,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的体现,二者有机结合,紧密相连。具体到《图形创意》这门课程,要达到第一个能力目标一—点、线、面的创意能力。必须要相应掌握有关点线面的各种知识,包括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在图形中的作用,地位与重要性等等。因此,掌握点、线、面的特点,了解点、线、面在图形中的作用与地位成为该课程的第一个整体知识目标。要达到第二个能力目标——图形发散与联想的能力。必须要掌握图形的各种思维模式以及联想的方法,这些都在其知识目标中得以体现。掌握图形中各种思维模式(包括发散、集中、连动思维)的特点与联想的方法成为该课程第二个整体知识目标,它与第二个能力目标相对应。要完成第三个能力目标——图形创意表现能力,则需要掌握相关的各种表现手法。理解并掌握图形创意的各种表现手法是第三个知识目标的体现。这样该门课程便从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上有了一个紧密相扣的中心,达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程单元模块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细化。其设计要在整体思路上进行具体与扩展,要紧紧围绕制定好的整体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不能脱离其二者而独立存在,否则失去了模块设计的真实意义。在《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之中,依据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确定由低至高的三个模块,分别具体培养三个不同的能力目标。在模块一中,培养最为基础的点、线、面创意能力。由14个课时完成该模块的训练。其下属分为三个子模块进行拓展,分别是图形的基础知识与各大创意层面,4课时完成;点与线的创意设计,6课时完成;面的创意设计,4课时完成。在每个子模块上都有一个具体的操作项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项目来反复训练,实训成果以掌握知识目标和达到能力目标为最终的目标。以此类推,第二个模块培养图形的发散与联想能力。由20个课时完成该模块训练。下属四个子模块进行拓展,分别是发散性思维联想,6课时完成;集中性思维联想与同构思维联想,4课时完成;180度连动思维联想,4课时完成;以时间为主轴的连动思维联想,6课时完成。而第三个模块则是培养图形创意表现能力。由22个课时组成。下属五个子模块构成,分别是汉字图形,4课时完成;字母图形,4课时完成;正负图形,6课时完成;影子图形,4课时完成;同构图形,4课时完成。每种图形都代表了一种创意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是给学生讲课本,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而职业技术课程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入。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因此,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是适应高职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图形创意》每堂课的教案编写中,采用了7个环节进行归整。它们分别是:每堂课的能力目标、预备课时、知识点、实例导程、项目任务、课前准备以及教学步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第一步引入“实例导程”,从这个实例当中引出该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第二步,向学生指出该堂课的能力目标,抛出实训项目,并进行第一轮的实训练习。在该轮练习中,学生只是对实训项目有一个初步直观的了解,可以试着先模仿实例,也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打开思维,不受到任何理论知识的约束。第三步则是教师收上第一轮实训作品,针对性的讲评。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讲评十分重要,它是提高能力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往往在此时会把学生第一轮实训所遇到的问题例举出来,进行详细讲述,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训作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第四步,根据首轮任务完成情况,引出知识点,加强理解。系统的应用知识是高职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因此此时知识点的灌输,对已经拥有初步了解与实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强化的过程,够用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项目,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第五步中,设计了一个“再设计”环节,就同一个实训项目经过老师的讲评与知识点的灌输,进行再次设计,使得该实训项目更为完善。两轮反复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在实训中得以巩固,也可从中提取灵感,拓展想象力。第六步,收上最终的实训成品,教师进行检测与评分。当场进行评分的好处是不让学生对实训项目有拖泥带水的依赖性,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有效地完成练习,才能达到预定的能力目标。第七步,老师进行课程小结。七个步骤紧密相连,每个子模块的训练都由这样七个步骤依次组成,使学生在项目中得以演练,在实训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