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成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简称DL),是指应用计算机应用、网络通讯、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图书馆所有载体的馆藏实现数字化,方便、高效地为读者提供大量信息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有效网上服务。”[1]“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2]
目前,伴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展开。 在此,作者试对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探讨。
目前,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由于缺少特色信息资源和特色信息服务,使得文献资源利用率较低,很难满足师生的需求。 强调特色,是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首要因素。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 没有特色信息资源的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就无法吸引高职师生和更多读者,无法在互联网中承担应有职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只有坚持走“专而精”的特色化道路,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建设、科研重点,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遵循全社会共享共建的原则,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数字馆藏,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优势互补的文献资源格局,积极开展特色服务,以便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1.2.1 建立和完善本馆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采用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书目数据库和读者信息数据库是图书馆的基础信息库。 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开展比传统图书馆服务内容丰富、准确、便捷的网上个性化服务,其内容主要有书刊目录检索、新书通报、读者信息查询、图书网上预约、催还和馆际互借等服务。
1.2.2 对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开发
特色数据库是实现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最佳方法,是一所数字图书馆在信息化社会中立足的有力保障。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在馆藏文献方面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它们都是围绕本校的办学特点,本馆的服务对象、研究范围进行书刊资料搜集、贮存的。因此,在馆藏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科研方向和发展规模,有选择地对特色馆藏图书、期刊及“非书籍”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对特色文献进行整合及深层次加工、分类、序化,建立专题性资料库、全文特色数据库,并提供目录体系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供读者使用。
1.2.3 有选择地购置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
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可以快速扩充图书馆的数字馆藏,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共享。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都购入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网络期刊。 在网络出版物采购过程中,应注意基础性与专业性的兼顾,既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的电子文献(如《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超星数字图书馆》、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等),也要根据本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特色的需要,购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特色数据库。
1.2.4 充分开发专题性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往往内容多、时效性强,但稳定性差、类型复杂,数量庞大、良莠不齐。 为了使读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采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本馆的数字馆藏,而且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有序化程度和利用率。 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高职高专科研力量的优势,与一些科研人员一起,围绕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和方向,根据本校读者的重点需求,遵循专业化、专题化、特色化的指导思想,利用搜索引擎、下载工具,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加以专业化的组织与整合,按照不同的专题,组建各种专题数据库,同时设立相关索引、摘要,与之链接,方便师生寻找到有效的信息。 由于网上信息内容更新快,应定期跟踪发展动向,对各类专题数据库加以更新和补充。
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中的数字图书馆也不在少数,但各自为政状况使得资源共享受到影响。作者认为应当强调以下原则。
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定位应准确,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各馆的重点和特色化建设中。 应充分利用高职高专的特色优势,紧紧围绕本馆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读者群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 既要结合本校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和教学研究的重点,选择和组织特色数字馆藏,推进馆藏的数字化建设,开展特色信息服务,也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技文化发展状况,满足本地区读者的需求,为本地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各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尽管投入较大,规模也不小,但“数字化文献总量不足、学科覆盖不全、文献规范化程度低,致使部分文献信息难以进入网络。”[3]同时,由于缺乏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协调,造成一种各馆相对独立、相对分散的状态,存在较多的信息重复现象,致使信息资源浪费严重。 因此,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统筹安排,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 各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之间应不断地协调资源建设工作,“建立起畅通的文献信息传递系统,建立起统一的、完善的馆际互借系统,并完善自动联络、 自动费用结算等有关机制。”[3]走联合之路,共享共建,发挥高职高专图书馆界的整体优势,并以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和校园网、中国知网等为依托,建立本馆与校际之间、馆际之间及其与社会之间的共享通道。
标准化建设主要指在数字化文献的采集与一次、二次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网络传输协议、数据通讯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有关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化原则和要求,确保数字信息资源符合网上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要求。 坚持对多元化馆藏资源组织与管理的标准化,是实现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根本,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关键。
在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统一的标准规范各项数字化项目。 只有按标准建设的数字资源,才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才能在网络上无障碍流通,真正实现“虚拟馆藏”的共享服务。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技术与人才是实施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两者缺一不可。 数字化建设过程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性的文献信息的分析、筛选、重组、整序的基本能力,而且要具备对信息的鉴别、 信息价值的确定能力。”[4]既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 因此,在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手段做好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储备工作(如鼓励工作人员自觉加强学习,实施图书馆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不断创造人才进修与培训的机会等),不断加大高级专业人员的比例。
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为校内外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因此必须突出应用特色。 在这方面,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加工,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制作和获取的重要手段。 数字资源加工与管理系统融合了高速扫描、OCR 识别和全文检索3 项技术,可以将数以万计的特色纸质馆藏文献快速、自动地转换成标准的PDF 格式,便于读者浏览、交换、存档和全文检索。 整个系统经由扫描录入、图像处理、版面分析、识别、校对、还原,文件自动生成、批量数据入库等工序处理,最终完成数字化加工流程。 整个加工工序可以设置自动处理,人工干预很少,生成的文件既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又能够实现摘抄。
文献编辑与通用文档转换系统作为信息编辑和标引的有效工具,可以实现对Office、PDF、HTML、ISO2709 等格式的电子文档进行预处理、编辑、标引和格式转换等的标准化处理。 系统支持编辑和标引好的信息资源自动上载、入库,实现数据的直接入库功能。 该系统数据入库可自动建立索引,实现数据实时发布。 系统支持本地和远程的信息采集、提交上载,具有文件批处理功能,可以实现大批量文件的处理操作。
智能互联网信息采集系统(CGSEEK5.1)作为快速获取互联网信息内容的工具,支持各种标准格式信息资源(如HTML 页面、文本信息、图片、声音、视频等)的采集。 对于采集下来的页面内容,系统可以进行内容分析、智能提取、过滤、分类,然后将其自动加载到后台全文及多媒体数据库中,丰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 另外,系统支持OAI 等标准协议,可以通过互联网采集系统,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并方便地嵌入到图书馆门户网站相关栏目中。
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图书馆应针对用户特点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 例如,针对高职高专教师学术水平高、专业性强、外语水平高以及文献信息使用能力强等特点,提供定题服务、专题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等。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导下,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越来越快。 为了使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能够与时俱进地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为了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科学发展,我们应强调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特色,遵循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原则,注重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建设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高专数字图书馆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高校数字图书馆[EB/OL].[2006-04-09]. www.chianhtp.com/
[2] 朱立斌.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04.
[3] 鲁秀清.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馆际间的合作与协调[J].黑龙江史志,2009(3):70-71.
[4] 鲁荣荣.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探析[J]. 太原科技,2009(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