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治安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0-04-11 01:09崔向辉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周报治安分局

崔向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实施治安预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崔向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在警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确保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实行治安预警机制是有效途径。在对辖区发案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提出预防违法犯罪的建设性意见,通过张贴、发放《治安预警周报》的方式向社会公布,让群众了解治安形势,掌握防范知识,提高自防能力,得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治安预警;治安预警机制;治安预警周报;情报先导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转型期,同时进入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刑事犯罪高发期,治安形势日趋严峻。在警力紧张又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遏制刑事犯罪上升的势头,保持治安大局的平稳,成为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党委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认识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新途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2年9月在全省县级公安机关率先建立了治安预警机制。经过七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治安预警机制,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提高群众自防意识,警民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新路子,在遏制多发性、可防性案件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维护了辖区治安大局的稳定,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有力地推动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治安预警机制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2002年8月,裕华分局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后,通过对全区的治安形势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发现,几年来,尽管公安机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预防和打击犯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辖区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特别是“两抢”、“两入”、掂包、盗窃机动车、自行车等侵财案件却始终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

分析原因,既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多元化带来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又有警力紧张的困扰。当时,裕华区面积、人口均位居全市第二,但公安分局民警编制仍是按照郊区农村的标准来确定,仅有民警240余人,与兄弟分局相比,平均少100名警力,远远不适应辖区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发现有些案件的发生和导致案件上升的原因与群众防范意识和自防能力不高有关,与群众不了解身边的治安形势特点有关。

要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仅靠公安机关唱“独角戏”还远远不够,必须将公安工作植根于群众之中,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依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开创警民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新局面,真正构筑大治安、大防控的新格局。为此,建立治安预警机制被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决定以创办《周报》为载体,每周分析研判一次全区治安动态,从中发现阶段性治安形势的规律和特点,预测治安形势走向和趋势,提出预防违法犯罪的建设性意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最早时间让群众免受侵害,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二、治安预警机制的实施

在深入调研,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分局党委从2002年9月开始,精心谋划,严密组织,制定了《关于建立治安预警机制的工作意见》,下大力建立治安预警机制,创办《裕华治安预警周报》。

(一)治安预警的主要内容

治安预警机制的主要载体是《裕华治安预警周报》,创办之初,它是一种类似“天气预报”性质的预警性材料,主要是针对一段时期突出的刑事犯罪规律和特点,研究防范对策,提出预警意见,让群众了解治安形势,掌握防范知识,提高自防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多发性、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一是阶段性预警——根据发案的特点,就某一阶段多发性案件提出预警意见。如,针对一段时期发生在街头的“飞车抢夺”、自行车掂包等案件较为突出的特点,我们在《周报》中,就防范此类案件提出警示:广大群众要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单身妇女,骑车时请将手包带绕在车把上,停车时先拿手包,防止被抢、被盗;徒步外出时,要将提包贴身抓紧、靠向人行道一侧。在行路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手包,要随时注意观察四周可疑的行人,特别是对两名以上结伙同行或骑摩托车的可疑男青年要提高警惕,防止被抢劫、抢夺。

二是特殊性预警——针对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件,提出预警意见。如,针对犯罪分子在街头诈骗老年人的典型案例,我们警示到:重点提醒老年同志,对于在街头兜售“药品”以及以“消灾免灾”、“算命看相”为名骗取钱物的人员,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因贪小利和封建迷信思想而受骗上当。

三是季节性预警——根据季节发案(或易于发生治安灾害事故)的特点,提出预警意见。如,针对冬季来临,天干物燥,居民在升火取暖时容易发生家庭火灾和出现煤气中毒的特点,我们警示群众:一定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和火灾,要保持屋内排烟畅通,在火炉附近千万不要堆放可燃物品。

四是特别预警——针对元旦、春节临近,犯罪分子抱着“大捞一把”的思想疯狂作案,侵财犯罪十分突出的特点,提出预警意见。如,内部单位要加强防范工作,特别是财会室、重要物资仓库要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制;广大居民要切实提高自防意识,当家中仅有老人和孩子时,对陌生人员到家或以种种理由敲门的,要特别提高警惕,尽量不要把门全部打开,如有防盗门,最好隔着门与其交谈,防止犯罪分子以此为借口,入宅实施抢劫、盗窃。居民区门卫要切实加强对出入小区的车辆和可疑人员的盘查检查,巡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要加强小区内的巡逻防范,有效预防各类案件、特别是侵财案件的发生。

(二)《裕华治安预警周报》的编写和发放

一是全面收集掌握治安信息,提供积累素材。对治安形势和发案特点的分析主要基于分局每日编写的《每日信息》。分局要求:各派出所、刑警中队每天上午8∶30前向分局指挥中心报告前一天辖区的治安信息,主要包括发破案情况、影响稳定的不安定因素、火灾爆炸事故、典型案例等情况。在汇总整理各种治安信息的基础上,分局指挥中心编写《每日信息》,为分析治安形势积累真实、可靠的素材。

二是分析每周治安动态,提出预警意见。每周一上午,分局指挥中心对上一周全区治安动态进行认真分析。从发案的时间、部位、侵害的对象、案件的性质等分析当前刑事犯罪的规律和特点;从抓获处理的人犯分析犯罪分子的人员构成、作案手段的规律和特点;针对阶段性发案特点,向群众介绍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的意见和建议等。经过认真筛选和研判,编写本周的《周报》。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发放,扩大社会宣传面。《周报》的宣传发放由派出所负责。各派出所每周一从分局领取后,以社区警务室为单位,由社区民警组织治保干部、巡防队员、联防队员、楼院长、社会治安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发放。公布发放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广泛张贴。各派出所每周一从分局领取《周报》,各社区警务室均在居民小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和居民公共活动场所设置了《周报》宣传栏,由社区民警组织人员张贴。

各派出所由专人负责,将《周报》发送到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

在村庄利用有线广播反复宣传,在大型复杂场所、重点路段、要害部位设置可以适时更换内容的大型灯箱式预警提示牌,有针对性地在体育南大街创建了“治安预警示范街”,大张旗鼓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治安预警建议。

(三)治安预警机制七年来巩固、完善和发展

在治安预警机制建设的七年中,不断探索创新,巩固完善,使其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是不断拓宽思路,充实内容,《周报》的综合性、可读性、趣味性、实效性大大提高。在报纸创办初期,报纸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向群众宣传防范常识、通报治安信息方面。通过七年的发展和完善,《周报》内容逐步涵盖了宣传公安工作,指导基层所、队和治安保卫组织开展打防控,密切警民关系等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指导警务实战的靓丽窗口。

从2004年开始,在《周报》上开始公布阶段性战役成果、侦破的典型案例、民警无私奉献的风采等内容,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公安工作的特点和动态,了解公安民警顽强拼搏的风采,进一步增强公安工作透明度。

2006年分局实施“情报先导警务战略”后,又利用《周报》这块宣传阵地,在公布治安特点和预警建议的同时,又针对某一时段、某一区域、某类案件高发的特点,向相关所、队提出打防对策和建议,直接指导实战,从而使《周报》不仅仅担负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任务,同时也赋予了指导基层警务实战的职能。

二是不断创新形式,开辟新栏目,努力丰富《周报》内容。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和样本可供借鉴,在《周报》创办之初只设有“就案说防”、“消防宣传”、“法律常识”几个栏目。通过七年的丰富和发展,现在《周报》已经拓展了“刑警破案谈防范”(通过刑警在破案中总结发现的犯罪手段、犯罪特点、发案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漏洞,以实际案例向群众提出防范措施)、“警方短信”(将公安机关本周抓获打击罪犯成效和正在组织或即将组织开展的专项行动向社会公布,展现公安工作的亮点,征得群众的理解、支持)等十余个栏目。

三是不断征求意见,延伸宣传面,提高《周报》的社会效应。七年来,《周报》先后进行了三次改版,由最初的八开黑白版面,改为八开彩色版面,更便于阅读和张贴发放,深受群众的喜爱。印刷方式和数量也由最初的人工复印每期800份到现在的机器印刷每期3000份。2005年5月开始,将《周报》由最初的向党委、政府、群众发放,延伸到采用邮递的方式向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进一步扩大了宣传面。

四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警民互动活动,提高《周报》的实效性。利用创办周年庆祝、消防宣传日、“110”宣传日、警校共建等各项专题宣传活动,积极同社会各界和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警民互动活动,不断提高《周报》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群众参与。2003年9月28日,举办了庆祝《周报》创办一周年暨“警营开放日”主题活动,民警与数千名群众零距离接触;在《周报》创办两周年之际,秉承“以人为本,以人居环境为先”的民本精神,走进社区开展了“说治安、话防范、共建平安家园”活动;在《周报》创办三周年之际,开展了《周报》有奖征文和安全防范常识答题“警民互动,共创平安裕华”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企业、学校的积极参与;在《周报》创办四周年之际,在全区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开展了“预警周报走进学校,警校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主题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在《周报》创办五周年之际,举办了“关爱流动群体,共建和谐社会”主题活动,旨在加强对流动人口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保护,预防、减少流动人口犯罪;在《周报》创办六周年之际,举办了“预防打击街头两抢犯罪,协力守护市民出行安全”主题活动,旨在提高市民对街头两抢犯罪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周报》创办七周年之际,举办了“确保平安国庆,共筑和谐裕华”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警民联系沟通,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得《周报》真正走近了基层,走近了群众,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

五是加强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全面完善治安预警机制。治安预警机制发挥作用如何,取得效果如何,需要对其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七年来,分局积极推行治安预警机制考评、考核机制,指挥中心不定期地对各派出所张贴、发放《周报》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强力推进《周报》的对外宣传。《周报》每发布一次打防控指导意见,督察室和指挥中心都要进行跟踪督导检查,重大行动实施现场督导检查,重点检查、督导行动安排部署情况、警力部署情况、措施落实情况和取得效果情况,从中评判《周报》对警务工作指导作用发挥如何、效果如何,及时向分局党委反馈,并将情况通报全局。同时,分局将《周报》的张贴、发放、宣传和指导实战列入建制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范围逐步延伸到基层民警。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民警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与民警的目标奖挂钩。通过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民警做好治安预警工作的积极性。

(四)治安预警机制的延伸

一是全面推行“六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驾驭治安大局的能力。从2003年开始,以三年为期,分局在全区构建了以居民社区治安防控为龙头,覆盖马路面、内部单位、沿街商业门市、行业场所和农村治安防控的“六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仅有效减少了刑事案件特别是多发性、可防性案件,也为及时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多方面保障,为社会治安工作逐渐转入良性循环创造了好的开端。

二是建立了公民抓获、举报违法犯罪奖励机制。从2005年4月开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局设立了30万元的“裕华区公民举报违法犯罪奖励基金”,开通了举报电话,积极受理辖区公民举报各类违法犯罪。举报的内容经过工作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以及群众抓获、扭送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对举报人、抓获人、扭送人予以奖励。通过此举,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是下大力实施“天网工程”,进一步延伸有奖举报机制。2006年下半年,分局组织实施了“天网工程”,在出租车司机、环卫人员和城管人员等特殊行业人员中物建了一批治安信息员,充分发挥这些特殊行业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犯罪、举报犯罪的作用,通过在这些直接接触形形色色社会各类群体的人员中积极培养一批“编外警察”和“线人”,为我们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治安预警机制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经验

治安预警机制自2002年10月实施以来,经过七年多的运作,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一)搭建了公安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

《周报》创办七年来,以其富有人性化的预警提示内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广大群众的良师益友。在一些社区,每周阅读《周报》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修课”。通过《周报》的宣传教育,群众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自防能力明显提高,使犯罪分子难以下手作案,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裕华区刑事发案一直在市内各区处于低发水平,社会治安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可喜局面。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在全区形成了广大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可喜局面。

(二)探索出了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途径

治安预警机制的实施和《周报》的创办,使得分局在警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挖掘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维护社会治安的巨大潜能,形成了人人关心社会治安、人人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局面,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各级领导和辖区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一新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05年7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长的周永康同志到裕华区富强电力小区警务室视察工作时,阅读了《周报》后给予了肯定。

2007年11月23日,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孟建柱在分局刘文智警务室视察时阅读了《周报》,指出:“了解动态、分析特点、预警于先、共保平安”的办报宗旨说得很好。并对第250期《周报》中关于“信息共享、多警合作、优势互补”的提法表示赞同,称这个思路提得很好,可以拿到公安部机关去推广。并亲自拿过几份《周报》递给了随行的同志,叮嘱他们带回部里认真研究。

在行风评议工作中,区人大领导同志把《周报》比喻成老百姓生活中了解治安形势的“晴雨表”,称这一举措得民心、顺民意,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长效机制。

(三)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长期可靠的信息源

2004年12月27日,《河北日报》头版头条“2004激情河北年年终专稿”《以人为本倾力打造“和谐河北”》一文中,专门总结肯定了分局治安预警机制建设的做法。几年来,省会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也相继进行了专门报道,并且长期把《周报》作为“治安预警信息源”,纷纷与《周报》建立密切关系,定期邀约“治安预警信息”。几年来,仅各类媒体采用《周报》上的预警信息就多达400余条。

(四)奠定了实施“情报先导警务战略”的坚实基础

治安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为分局在收集、研判治安情报信息,分析全区治安形势和犯罪活动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预警和打防控建议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为信息主导警务的雏形,为分局实施“情报先导警务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深入研讨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分局于2006年1月1日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情报先导警务战略”,通过四年多的运作,在实现情报信息主导下的打防控,实施精确打击、精准防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实施并发展完善治安预警机制,在新形势下坚持专群结合,发动群众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上做出了有益尝试,取得了积极成效。

[1]赵颖,孙正.关于公安机关建立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几点构想[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淦芹.我国社会治安动态预警机体制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08,(17).

[3]吴远亮.公安机关社会稳定预警略论[J].政法学刊,2007,(4).

[4]贾征,刘化杰.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D631.4

A

1672-6405(2010)01-0035-03

崔向辉,男,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管理方向在职研究生。

2010-02-18

王凤玲]

猜你喜欢
周报治安分局
Me & Miss Bee
画与理
一样的周报
画与理
画与理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一分局简介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建筑史话
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