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分析

2010-04-11 01:04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苏中区域间泰尔

王 军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对外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省内不同区域间的对外贸易发展却表现出强烈的不均衡,如2009年苏南地区进出口总额高达3003.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8.6%;苏中地区为277.3亿美元,占全省的 8.2%;苏北地区仅为108.7亿美元,仅占全省的3.2%。江苏省内各区域间对外贸易的这种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苏经济整体的快速协调发展。

1 江苏省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贸易更是发展迅猛。江苏省2000年的外贸出口总额为406.3亿美元,2003年、2005年、2007年分别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的大关,2008年更是达到近40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24.05%,但内部各区域间不平衡发展也日益显著,见表1、图1。

表1 2000~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进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图1 2000~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进口额、出口额发展状况

从表1、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三大区域进口、出口额虽然每年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苏南与苏中、苏北的差异十分显著。进口额方面,苏北与苏南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只占苏南的3%左右,从没超过5%,苏中除了2000年占苏南的11.12%以外,其他年份均未超过10%;而作为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苏南同样与苏中、苏北有很大的差距,最多时是苏中的12倍、是苏北的32倍。

2 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分析

2.1 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是进行差异分析的科学指标,用泰尔指数来衡量差异性的优点是可以衡量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泰尔指数数值越小,说明区域间差异越小;反之,该数值越大就说明区域间差异越大。

为了准确反映江苏省各区域之间以及各区域内部的对外贸易差异,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描述更为恰当。泰尔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

T1、T2分别为反映区域间和区域内贸易差异的泰尔指数;T为反映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的总泰尔指数;ni为第i市年均人口占全省年均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代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年均人口占全省年均人口的比重;

Xi为第i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XS、XM、XN分别代表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以上所列公式是以年均人口为权重计算泰尔指数的公式,如计算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只需将公式中的年均人口换为相应地区的GDP值即可。

2.2 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测度

利用泰尔指数的时间序列可以较清楚的看到各年份差异变化的动态过程。表2是以人口为权重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的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表2显示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较大,大部分都在0.6~0.8之间,这说明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很大。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从2000年到2005年不断增长,也意味着这五年来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不断扩大,而从2005年之后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逐渐下降。比较三大区域的泰尔指数,一个总体趋势是,各地区的泰尔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苏南地区贸易发展差异的演变特征与江苏省历年发展的演变特征不尽相同。苏中的泰尔指数最低,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更是下降到0.0331,说明苏中各市对外贸易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苏北的泰尔指数最为平稳,最高的为2001年,最低的是2008年,两者相差0.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苏北2000~2008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变化较小,且苏北的泰尔指数在平稳发展中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江苏省和苏南、苏中、苏北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总体上都在下降,但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差异仍然十分明显。

表2 2000~2008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的泰尔指数(以人口为权重)

以人口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反映了人口对江苏省各区域对外贸易差异的影响,江苏省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2005年以后都呈现下降趋势,三大区域中苏南差异最大,苏中与苏北差异相比苏南差异较小,苏北的泰尔指数维持在0.2左右,苏中的泰尔指数最小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3 不同权重泰尔指数的比较分析

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反映了对外贸易与人口的匹配程度,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反映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表3显示,2000~2008年以人口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均大于以GPD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2006年到2008年两种权重的泰尔指数均有缩小的趋势,但均在0.6以上,说明江苏省对外贸易仍差异明显。从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当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例与年均人口占全省的比例(或GDP占全省的比例)二者数值越接近时,计算得到的泰尔指数越小。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指数较大,说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例与其年均人口占全省的比例差异较大,但与其GDP占全省的比例较为接近。苏南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例8年间在84%~92%之间。其人口占全省的比例在30%~31%之间,由于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其GDP总和占全省的比例在57% ~62%,可以明显看出苏南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例与其年均人口占全省的比例的差异,大于其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例与GDP占全省的比例的差异。苏中、苏北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以人口为权重的泰尔指数比以GDP为权重的泰尔指数更大一些。

表3 两种不同权重下的江苏省泰尔指数比较

2.4 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的贡献率分析

为了更好地反映对外贸易差异中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对江苏省总差异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三大区域间以及三大区域内部对外贸易差异对全省总体差异的影响,利用泰尔指数的分解工具,进一步计算出各区域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见表4。

表4 三大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以人口为权重) 单位:%

表4显示,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来自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除2000年区域间的贡献率接近60%,其余年份均在60%以上,2001~2008年区域间的贡献率比较稳定,大都在64%~69%之间。而区域内的贡献率除了2000年40.85%外,大都在31% ~36%之间。在区域内贡献率中,苏中贡献率最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苏南贡献率较大,除2001、2002年,其余均在14%~19%之间,且呈上升趋势;苏北贡献率也较大,2000~2003年贡献率均高于苏南、苏中,最高值达到了21.03%,苏北内部差异对总差异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主要原因

3.1 各区域发展基础不同

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上就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明显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长期以来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计划经济时期,苏南苏北经济差距不大;但改革开放以后,苏南抓住机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3.2 各区域区位优势不同

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与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次中心区域,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而苏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边缘和辐射区域,距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

3.3 各区域人文观念方面不同

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浓郁的吴文化气息,体现出苏南人的纤细、周密、快节奏、勤奋的特征。苏北地区经济发展则渗透着典型的淮楚文化特征,体现出苏北人的粗旷、豪爽和直率,但协作、创新等方面显得比较欠缺,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制约着苏北经济的发展。

4 促进江苏省对外贸易协调发展建议

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江苏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扩大,为了缩小对外贸易差异,实现省内区域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4.1 走不同的发展路径

经济发达的苏南目前正面临人力资本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的困惑,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而苏中和苏北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平均价格仅相当于苏南地区的1/3~1/2,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苏南、苏中、苏北有着各自不同的区位优势,应因“地”制宜走不同的、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径。对于苏南来说要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科技、环保型高新产业,实现由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苏中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苏北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资源类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努力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和升级。苏南与苏中、苏北对外贸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差异上,为此,要实行政策倾斜,消除地区封锁、避免恶性竞争,使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能自由地流向最需要的区域,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这对于缩小江苏省对外贸易差异十分必要。

4.2 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对于苏中、苏北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帮助经济困难的孩子入学,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读书。为在职、再就业的群体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另外,苏中、苏北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要修订和落实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引进政策措施,引进、留住、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

4.3 改善发展环境

为了缩小省内区域间差异,应加大对苏中、苏北投入的力度,调整投资的区域分配比例,协调区际利益,改善苏中、苏北发展软硬环境,促进区域共同发展。苏中、苏北相比苏南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率,苏中、苏北投资应当以效率为主要目标,重点加强交通、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河港口建设,同时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兼顾效率与公平。

4.4 充分利用沿江优势

苏南由于沪宁沿线产业密集,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快发展也需要基础产业的支撑。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区跨江成片开发,向苏北梯度转移产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做大做强基础产业,提高物流业发展水平。依托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全面与上海接轨,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全面增强国际竞争力。濒临长江是苏中地区的最大优势,沿江开发更是缩小与苏南差距的有效途径。沿江开发也为苏北加快发展增添了新的发展机会,形成对苏北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更直接、更有力的辐射传导效应,更有利于苏北大力发展加工配套产业,也为苏北丰富、优质的农副产品找到了加工、销售的出路。

[1]胥丽娜.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37-138.

[2]何莉.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地区差异及其结构分解[J].国际经贸探索,2007(7):28-39.

[3]宋海英,李海波.农村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地区差异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64-70.

[4]牛树海.江苏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J].经济分析,2007(9):54-60.

[5]王涛生,刘宏青.湖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8):65-70.

[6]张春森,何京扬.当前经济背景因素对浙江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7(1):57-59.

[7]邓彦.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3):11-15.

猜你喜欢
苏中区域间泰尔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授予“扬州市华侨文化交流基地”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外电入鲁后山东电网与互联系统区域间功率交换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