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创新”助力核心区向“两区三中心”不断迈进

2010-04-11 11:45马素芳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海淀核心区中关村

■ 马素芳

2009年4月,北京市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走上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先行先试之路。一年来,海淀园在摸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收获,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向“两区三中心”迈进。

科技创新 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20多年来,海淀园引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创造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持续引领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

核心区建设的第一年,科兴公司自主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盼尔来福.1”,是全球第一个获准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国家投入10亿元研发的“龙芯”系列处理器项目落户海淀北部园区,其面向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全面铺开;诺思兰德公司研发生产的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注射液一旦成功上市,预计单品在我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可达到20亿元……2009年,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核心区落地。

据统计,海淀园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攀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1-11月,海淀园实现总收入4611.40亿元,同比增长17.8%;利润总额349.18亿元,同比增长32.4%;出口总额40.49亿美元,同比增长3.6%。2009年,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20%左右。其中,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增长势头强劲,彰显海淀园高端产业优势。

作为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前沿阵地,海淀园的企业提前布局,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海淀园对园区内现有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况进行的摸底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业务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共有218家,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最多,达到104家;园区324家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中,有78家企业业务涉及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核心区将挖掘区域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独特优势,特别关注低碳产业、物联网、云计算、核心芯片、基因药物、生物育种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养与吸引大企业、大项目及重大专项在园区落地。

金融创新 股权投资聚集成核心区特色

“以股权投资机构为主体、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核心、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是核心区科技金融创新3-5年的中期建设目标。

核心区建设的第一年,从蓝橡巨川创业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信中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21家股权投资机构集体入驻海淀开始,股权投资机构就如潮水般涌向了核心区,海淀园注册的各类投资机构已达140家,管理基金的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北京“1+3+N”股权投资体系当中已经有2只基金意向在海淀注册。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核心区股权融资案例约70例,占北京市61%,全国22%。

核心区将高起点建设全国性股权投资中心,加快机构聚集,制定新的支持政策,鼓励天使投资、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在海淀快速发展,吸引一批股权投资领军人才和机构落户海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中心,争取2010年股权投资机构达到200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500亿元,成为股权投资机构聚集地和资金高地。

在股权投资蓬勃发展的同时,核心区企业融资结构也在实现着多样化格局。2009年,核心区在国内外上市(或挂牌)企业达130多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5家,上市企业总量约占北京市一半。在债券融资方面,核心区已经开展经营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为260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27.12亿元,其中为海淀区175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5.59亿元。

不断创新的核心区科技金融改革,正在力争使“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升格成为国家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将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纳入国家战略。

服务创新 政府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核心区建设的第一年,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高效的软件方案和服务的亚信集团,做出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固定资产投资,落户中关村软件园。据了解,亚信集团落户园区的事宜从董事会动议到缴付首付款仅用了两周时间,这令公司副总裁金亚东对政府办事效率与为企业服务功能的增强感受深刻,也让亚信对“最大一笔固定资产投资”格外放心。

核心区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缘于海淀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

核心区建设第一年,北京市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利执法权、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审批等多项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17项市级行政审批权,下放给海淀区,海淀园开始在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以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海淀园重点围绕企业设立审批服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四个行政审批服务链条进行全面梳理,采取“串联变并联”、“审批关口前移”等方式,实现行政审批流程的再造,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各审批业务办理时限均缩减50%以上。

截至今年2月底,企业设立审批服务链条各成员单位落实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累计办理各项行政审批共460余件;高新认定辅助工作已经启动,海淀园产业处先期针对高新技术认定中的知识产权、财务审计、材料编制、网络操作等关键节点问题,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辅导服务,降低申报门槛,搭建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绿色通道;人力资源服务链条已按新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办理,向市局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人才55人,已经审批通过《工作居住证》新办1290人,续签724人。

体制创新 创新要素扎堆聚集中关村西区

中关村西区被选择成为核心区自主创新的标志性区域,是核心区的“试验田”,核心区建设中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要在中关村西区先行先试。

中关村西区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的管理机构,将在这片不到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大胆创新,实现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以及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并实现自主创新的高效产出,取得突破性效果,为核心区建设提供经验,发挥先锋和引领作用。

核心区建设第一年,中关村PE大厦、中国技术交易所、首都科技中介大厦、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等创新要素相继落户中关村西区。

人民银行征信(北京)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科金集团、中关村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3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和大量中介机构等创新要素竞相落户中关村西区,而西区原有的电子市场等低端产业将随着强力的业态调整实现升级。

核心区建设第一年,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首都政府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试验区和全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首都创新人才发展中心、首都科技中介中心的建设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在创新摸索中,海淀正向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猜你喜欢
海淀核心区中关村
我的梦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飞吧!少年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