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步走”的产学研合作路线图

2010-04-11 11:45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5期
关键词:膜技术三步走中科院

广东的产学研合作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省部合作,第二步省院合作,第三步将通过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开始主动配置国际创新资源,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创新体系。

近期,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达成协议,“重离子治癌”项目即将在广东产业化,有望带动千亿元计的大产业。作为省院合作的重大项目,“重离子治癌”项目即将在广东产业化,也显示出省院合作继续向深层次推进。

省院合作牛刀小试

“到2011年,我们的高品质超滤酱油的产量将达到10万吨,届时公司由此带来的新增产值将达到1亿元。”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黄文彪兴奋地告诉记者。而这一成果的取得都缘于公司与中科院的合作。

一个是传统的食品企业,一个是全国顶尖的科研院所,人们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而这一切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我们与中科院的合作,主要是膜技术的应用。传统的酱油杀菌,主要是通过加热,但是会造成酱油风味的损伤,而通过膜技术的超滤功能,可以实现冷杀菌,提升酱油的风味,提高酱油的品质。”黄文彪说。

据了解,早在1997年海天公司就有了将膜技术应用于酱油生产的想法,随后就找到中科院寻求合作。“以我们自身的科研力量很难马上攻克技术难关,而中科院在膜技术领域是国内领先的,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以将技术迅速产业化,从而占领市场。这些年,通过不断研究,膜技术的超滤效率不断提高,使用寿命延长,同时更加节水、节电,将来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黄文彪向记者表示。

2009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广州举行,从而拉开了省院新一轮合作的序幕。在省院新一轮合作中,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成立,而育成中心在高明区也成立了新材料专业中心,这让位于高明区的海天公司与中科院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海天公司高品质超滤酱油产量也随之提高。

随着海天将膜技术应用于酱油生产领域,众多酱油生产企业纷纷效仿。“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传统产业与高科技结合点不多,但事实告诉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更需要科技的支持。”黄文彪认为。

不仅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些新兴产业也在省院合作的科技支持下,获得发展机遇。

从事稀土助剂开发的广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2009年,炜林纳公司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所联合开展的一项高效多功能绿色助剂项目获得了省院合作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中国的塑料助剂市场超过600亿元的规模,而高效多功能绿色助剂无毒无害,市场空间巨大。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经准备试产了。”炜林纳公司总经理郑德告诉记者。

一些重大项目,也随着省院合作的开展而加快推进,如“散裂中子源项目(CSNS)”“重离子治癌”“龙芯”等,其中“重离子治癌”项目即将在广东产业化。

“省院合作一年多来,已经实现400多项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30亿元,新增利税20多亿元。”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处长刘炜告诉记者。省院合作仅小试牛刀,已然崭露锋芒。

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产业

“国内产学研脱节较为严重,并不是没有相关的技术,其实每一项技术都有高校、研究所在做,但很多都是学术研究,最终形成论文,很难产业化,因为产业需要的东西是要能长期稳定地运行以及稳定的服务和售后支持。”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顺德现代工业技术中心主任陈冰冰博士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时即使技术转化成了产品,但由于缺乏较好的推广,自己的企业都不用,国外的企业就更不会用,形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很多企业都转向引进国外技术,但一般来说,核心技术谁也不愿意给你,给你的也是相对滞后的技术。如此一来,我们的核心技术总是落后于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李昌群补充道。

如何解决科研与产业结合的载体问题,成为省院合作需要突破的重要一环,而省院合作在佛山所试点的育成中心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索。

“育成中心是链接中科院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的中间实体性平台,是‘顶天技术’与‘立地应用’之间的转移转化机构,其中包括产业新技术、可商品化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创新队伍的育成。”李昌群介绍道。据了解,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研究所已有科技成果在佛山转移转化,与企业联合研发攻关,培育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引进培养高层次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

“育成中心最有特色之处就是科研方向来自于下游,我们通过在企业中调研,确立研究的方向,直接为企业、产业服务。”陈冰冰说。当前顺德现代工业技术中心已同多个企业开展了研发合作,“以液压运动控制卡为例,现在很多企业的设备用的还是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产品,国内一些企业也模仿过这个产品,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就是不理想。目前我们正在与震德塑料、东华机械合作研发,已经初步实现了量产。”

目前佛山已经成立了6个育成中心的专业分中心,分布于佛山的各个区域,成为一个个为企业、产业解决问题的一线作战平台。据黄文彪透露,在高明新材料专业中心的帮助下,海天公司正准备生产低盐酱油这一新产品,“当前实验室工作已经结束,正准备小规模试产。”

据了解,当前省院合作在全省都已推开,但合作方式各有不同,育成中心这种模式,目前还在试点之中,将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推广。“广东各地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我们会根据各地的实际,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推进创新载体建设,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陈新表示。

新型产学研高地浮出水面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90%的发明专利和产业技术靠“进口”,高投入、产出低,高消耗、效益低,高外向、层次低的“三高三低”现象突出。全省高技术产业人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利税率、从业人员人均创利等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的危机,实际上是发展模式的危机。”陈新说。

如何解决发展模式的危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给出了答案:“如果说,过去30年的发展,傍‘资金大款’是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条件的话,今后30年的发展,我们必须靠傍‘科技大款’,来实现经济质的飞跃。”

实际上,基于广东发展模式遭遇瓶颈,而本身科技人才、科技资源不足的事实,广东早已于2006年就迈出了傍“科技大款”的步伐。2006年4月,广东省率先走出产学研方面探索的第一步,由省政府、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成立了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以广东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先行示范区。从此,产学研结合上升到一种战略行动,形成有政府组织、政策支持、专项投入、校企响应的新格局。

目前,省部合作的效益已经非常显著。2009年,广东与教育部、科技部联合组织推动200多所全国高校入粤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已经开展的项目达6000多项,共投入4亿元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建立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镇)、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64个,带动地方财政投入达25亿元,引导企业投入达250亿元。

2009年,广东再次与中科院合作,使广东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更加健全。

然而,广东的“野心”,绝不仅仅如此。“结合广东的经济和科技实际,广东的产学研将分三步走,第一步省部合作,第二步省院合作,第三步将通过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产学研合作,逐步开始主动配置国际创新资源,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刘炜说。

通过实施“三步走”的产学研合作路线图,广东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新型产学研高地逐渐浮出水面。

猜你喜欢
膜技术三步走中科院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赢创全新膜技术有望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浅谈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中科院专家:京津冀何以成雾霾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