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读好书与会读书

2010-04-10 18:13唐亦兵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3期
关键词:禁书本草纲目李时珍

唐亦兵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图书馆

〔河南省洛阳市 471013〕

作为一个图书馆工作者,希望人人成为读者,图书馆内的图书,永远不要在架上久留。静下心来细想,希望人人好读书这个职业习惯是没有错的,博览群书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是:读者该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

一、书犹药也:既有良药,也有毒药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那它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于死地。

禁书要读吗?图书馆里有很多禁书,雪夜闭门读禁书是古人的一大乐事,但在帝王专制的年代,万一被人告到官府,轻则被关,重则丧命。现代人读禁书,如果痴迷其中,小则丢了饭碗,大则送到牢房。禁书当是毒药,一般人是不敢靠近的。当然,搞研究的人员除外。另外,一些黄色的、浸透着反动思想内容、表现庸俗、低级趣味,引人步入人生歧途的,称之为“不好”的书,也是不要读的。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其不良影响而沦为希特勒的殉葬品。菲尔丁说:“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话一点也不假,现在就有一些青少年迷上了武侠或言情小说,整天看那些庸俗怪诞的书籍,而把学业“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读这样的“书”,能对自己“有益”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因此,读书是否有益,得先看读什么样的书。

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读书一定要读一些经典名著。俄罗斯总统普京,博览群书,能言善辩,人称书迷。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上的经典名著,如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人的作品,其痴迷的程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另一类则是一些比较实用的精选书籍,如关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人的作品。此外,普京还经常读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作品,也喜欢读莫泊桑的作品。有趣的是,普京最不喜欢读的就是写自己的书,他总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喜欢别人炒作。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可能红极一时,但不会红极一世。前些日子有很多人热衷易中天、于丹的谈三国、红楼和论语方面的书,但其中有些人没读过《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无异于买椟还珠、缘木求鱼。“难道这个时代别人嚼过的馍会香吗?”“买东西要买名牌,进饭馆要找正宗,读书怎么能读二手货呢?”甘心情愿在自己的地里种别人的庄稼,心里能舒服吗?

亚里斯提卜曾说过,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时,真正的读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对自己有用的书。作为学生,首先是要读学习的课程,其二是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一个工作人员,要读的是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专业书,管理类的、人际关系相处及艺术方面的书也要读;老人要读的是有关健康、松轻娱乐方面的书,如果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每天只看一些娱乐方面的书,也是有点“玩物丧志”了。别林斯基说得对,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的、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二、好读书、读好书,但是怎么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郑板桥主张善诵,即多读多体味。郑板桥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的境界。否则,虽“过目成诵”,但没有进行反复吟诵、仔细体味,只会一眼即过,不会有真正的收益。郑板桥正是运用了这种“善读强记”的读书方法,才成为了“画、诗、书”三绝的。郑板桥不仅主张善诵,而且主张精通,即有目的、有选择地诵记。他在家信中曾说:“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言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过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储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引用的家信说明,郑板桥反对盲目的乱诵乱记。虽然那样,可以“过目成诵”,但无所不诵,却是读书治学的一大陋习。那样做的人,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钝汉!郑板桥在读书中总结出了“善诵精通”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必须有方法,必须要记诵。在记诵时讲究“善”与“精”两个字。

名人李时珍读书经验:广收博采,不拘泥于书本,注意与实际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他撰写《本草纲目》的过程,清楚地看出李时珍读书方法的特点。《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古典药物学著作,是李时珍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研读各家本草的基础上,写出了一部博采众长的日臻完善的《本草纲目》。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读过800多种医书、药书和大量单方、验方。他在参阅大量医书的基础上,写出了大量的医案和笔记。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地方诸家说法不一,还自相矛盾,这该怎么办?看来,要想写成《本草纲目》,光靠“广收博采”是不行的,在“广收博采”时,还应“去伪存真”,使之“是非有归”。他为此除仔细地比较各家学说,翻阅资料外,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考察研究。他十多年间,翻千重山,涉万里路,不辞劳苦地对药材进行“一一采视”,还亲自栽培、解剖、炮炙、炼制一些药材;同时,还向有经验的药夫、铃医、猎户、矿工、樵夫等人请教。李时珍前后共鉴别考证了1 000多种历代医药籍所记载的药物,对其中的错误之处,如药名、产地等,一一作了订正,并重新作出结论。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他在《本草纲目》中,摘录了诸家“本草”中所记载的药物1 518种,又新增了374种药物,新增药方8 000多条,不但丰富了中国的医药学宝库,还为中国医药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

另外,要学以则用。尽管读的是名著,也知道读书的方法,若不拿来用,则白读了。因为读书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好人读书越多,行善的能力就越强;坏人读书越多,作恶的本领就越大。对恶人来说,读书使他们作恶有了更雄厚的资本。希特勒从小就博览群书,如果不是书本提供他充足的营养,他也不可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不可能有那么惨重的损失。中国古代秦始皇爱读书,特爱读史书,但他害怕文人造反,下令焚毁书籍,把犯禁的儒士坑杀,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对于这样的帝王,即使他读的书再多,就算读的是经典,又能有什么用?再比如,《资治通览》是本好书,如果读精读通,从中找到的不是富国强民的道理,而是找到诛杀功臣、个人专制,无法无天的依据,对读者本人有益了,对国家、对他人却是有害了。

读书要像顾炎武,学以则用。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读完《资治通鉴》。他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他一生言行一致的光辉写照。

一把小刀,普通人可以用来削水果,盗窃者可以用它作撬门的工具。同一样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是相差天地,对具体的物质认识还有如此的差异,对抽象的精神(体现为书卷),认识的距离更会使人惊异。有人认为,好读书是好事,但必须是读好书、会读书,学以则用才是根本。

[1]高为.畅销书与“垃圾食品”(外一篇)[J].青春阅读,2007,(4):78~80.

[2]周立民.别人嚼过的馍会香吗?[N].文汇读书周报.2007-02-09(3).

[3]许淇.读书的三种方法[J].安徽文学,2007,(11):62~65.

猜你喜欢
禁书本草纲目李时珍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解码李时珍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德国的印刷术与禁书展
新世纪以来美国禁书排行榜透析
为什么雪夜要“闭门读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