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18〕 张魁军
在我国实施“教育强国”战略以来,全国高等学校都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了对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投入,使高校图书馆全面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知识服务意识的增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状况并不太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对职业认同感较低,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和现象。这种状况的产生,不仅降低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损害了高校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目前,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职业倦怠(Jobburnout)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H.J.Fren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倦不堪的状态。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认为,“职业倦怠”由三个核心组成,即情绪衰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或称去人格化(个体以消极、否定或冷漠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成就感。国内学者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研究中,有的从工作人员缺乏兴趣和动机的角度去描述,有的从工作人员个体难以顺应工作压力和挫折的角度去述说。他们虽然说法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都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缓解工作压力所产生的一种现像。
发生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身上的职业倦怠现象,表现之一,是对馆内活动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对工作感到厌倦,不能保持较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表现之二,是面对工作打不起精神、被动应付、无心投入,工作上推一推、动一动,份内的事敷衍了事,勉强应付,份外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表现之三,是对一切事情都看不顺眼,总是抱着挑剔的态度,对领导有抵触情绪或自感怀才不遇、前途暗淡、悲观失望。表现之四,是低成就感,认为其工作地位低下,每天重复的只是枯燥无味、无关紧要的事务,难以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成就感,由此导致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冷淡、不负责任。职业倦怠是由工作而引起,反过来它又会影响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在高等学校,有各种类型的人才,而高校图书馆正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在学校各部门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几乎成为学校安置冗余人员的场所。同时,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往往不是将图书馆挂靠在行政系列就是挂靠在教学系列,很少将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而单独制定政策,而这种挂靠往往对图书馆不利。在一部分师生中,也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图书馆工作是无专业技术要求的简单体力工作,有些学生读者甚至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起码的尊重之心。这些偏见,不同程度地动摇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自己职业的崇敬和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忠诚度。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性学术机构。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烦琐重复、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既有脑力劳动又有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例如,信息咨询人员,不仅要对纸质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对网络文献信息资源也要付出很大精力去收集、整理并传递给用户;采编部门要对图书进行采集和分类编目;流通部门除了图书借还工作外,图书的上架与倒架等都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劳动。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时会有身体透支感,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更是如此。另外,为了延长开馆时间,在读者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坐班制和倒班制,在正常的双休日也往往无法与家人团聚。图书馆程式化的机械、单调、缺乏灵活性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创造性,而长时间重复单调的工作,使工作人员在情绪上负荷较重,其工作热情和极积性也会受到一定压抑,久而久之就容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和消极情绪,最终发展为职业倦怠。
从职业定位来看,高校图书馆被定位于教辅单位,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成部分,与教学和科研部门只是分工不同,除了要履行信息服务职能外还要履行教育职能。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强调了信息服务职能,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却注重不够,而教育职能具有其复杂性和周期长的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就难免带有模糊性和延迟性,以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读者往往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图书的“借”与“还”,这一点从学生对工作人员的称呼上就可见一斑,对女性工作人员称“大姐、阿姨”者有之,对男性工作人员称“叔叔、师傅”者有之(虽然这也是一种尊称),可见在他们眼里并没将图书馆工作人员视作老师。另外,“为他人做嫁衣”的说法也掩饰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创造性本质。于是,读者看不起图书馆工作,工作人员本身也有自卑感。其结果是可想而知: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同读者之间关系紧张,工作人员本身对自己的职业也相当厌倦。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知识劳动者,为知识的创新做基础性的工作。如果以劳动价值决定其劳动报酬的理论来衡量图书馆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应该是一个可以得到较高回报的职业。但事实表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待遇是偏低的。加之市场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利益诱惑面前,高校图书馆一些工作人员的职业理念就会发生动摇。经济待遇低,可能就意味着岗位不重要、贡献小。这样,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因为自身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背离的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一部分传统岗位在消失,使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放弃在原先岗位上所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新的形势对工作人员越来越高的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人员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技术与技能的压力,而高校图书馆缺乏相应的技术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一些工作人员面对新技术增加了心理压力,存在着不适应、不安全感。
高校图书馆大部分工作人员工作在流通、阅览服务第一线,工作内容多是浅层次的文献整序和借阅服务。这种繁杂、重复和被动的低创新性工作耗去了工作人员的大部分精力。与学校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相比,存在着时间紧、进修机会少、外出交流少,很难感受到事业上的成就感。然而,成就感是一种极大的心理满足。有了成就感,人们就会更有信心地去从事一项事业,并为之奋斗。高校图书馆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各工作环节操作程式化明显,并受各种条例、规则限制(如采购原则、文献分类法、著录规则等)。大多数工作人员很难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加之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存在着某些模糊性、不确定性与延迟性,使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易全面体验到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就会逐渐失去工作信心,消极对待图书馆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的环境转向全新的环境,一些传统技能正逐渐离人们远去,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工作人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虽然他们可能在责任心和道义感的驱使下,尽力做好工作,但由于其现有知识结构及对新技术驾驭能力较低和现代图书馆工作高要求的矛盾较为突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一些问题不易解决。这样,工作人员就会在心理上承受较大的压力,以至于产生心理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工作信心。
在高等学校中,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被列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评估的重要部门之一,按理说在高校中应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并没有被认为是“学术性机构”,而往往被认为是纯粹“服务性”的“教辅单位”,被看成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劳动的“服务部门”,主要是“辅助”教学、科研单位的工作。其工作人员自然不能与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相提并论。这种认识和做法,极大地挫伤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绩效的相对低下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要防止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从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大环境入手,给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成长的机会,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高校的办学水平。要使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热爱自己的职业,学校各级领导就要把重视图书馆地位的思想落实到实处。一是要在经费上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尽快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化和现代化。二是通过政策倾斜和舆论宣传手段,提高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声望,形成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氛围,使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以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经费和设备等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制约提高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高校图书馆能与时俱进,必须大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情绪疏导。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工作人员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即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学校进行高水平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以及学生的成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只有对自己肩负的任务具有明确的理解和认识,才会对工作产生自豪感和兴趣,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另外,图书馆领导要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工作人员的情绪疏导,如组织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减少紧张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放松工作人员的情绪。
2.实施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目前,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网络化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化,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适应时代发展,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语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知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唯有接受继续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成为知识海洋中的“导航员”、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咨询员”、对文献信息进行整序的“加工员”。通过继续教育,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会得到更新,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会得到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高校图书馆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所规划的目标,创造工作业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让工作人员发挥潜力、减少职业倦怠,就要有合理的激励手段和激励策略。对于高校图书馆领导来说,让工作人员感到通过岗位培训或学习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有着广阔前景时,这就是一种激励。在日常工作中,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口头表扬,年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是一种激励与肯定。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更为自信,工作也会变得更为积极主动。还有,作为馆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座谈会,虚心倾听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让工作人员畅所欲言。如果其意见和建议被采纳,也能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即使一些意见和建议不被采纳,馆领导能适时作出解释,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会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使其充满信心。高校图书馆领导应充分利用工作激励、参与激励、知识激励等激励方法,消除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工作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会使部分工作人员慢慢失去工作热情,逐渐缺少责任感,产生职业倦怠。凭心而论,他们未必是真的懒散,只是逐渐失去了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呆板。根据这一现象,高校图书馆领导要适时对馆内一些专业性不太强、可替代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对馆领导来说,可以达到考察工作人员适应性、开发工作人员多种能力,进行在职培训的目的;对工作人员来说,可在新的岗位上了解自己,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既可获得新的工作体验和技能,又可增进工作人员之间的了解。所以,岗位轮换是消除图书馆内部隔阂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岗位轮换,可以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观念,使部门之间的合作更加默契与高效,更易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消除岗位厌倦症,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高校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组织,应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高校图书馆文化包括:(1)物质文化,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如人文环境设施、景观设施等。它看得见,摸得着,对工作人员及读者的教育作用具有直观性、客观性和真实性。(2)精神文化,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其内涵是图书馆馆风、学风、办馆理念、图书馆精神等,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最高层次。(3)制度文化,它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保障。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者,是保证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4)行为文化,它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行为模式的塑造和培养,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就能创造和谐环境、人际关系,消除矛盾和冲突,提高凝聚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不断得到激发,从而有效地防止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高校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快速迈进而引起的变革,使工作人员都感受到了心理的压力。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正视这种变化,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关心自身的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增强职业自信感,消减工作中的职业倦怠,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翟敏杰.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的形成与克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8):82~84.
[2]陈宇 .我国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4):6~9.
[3]李立新.试论图书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文化成因及对策[J].图书馆,2008,(4):109,112.
[4]皮红.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信息交流障碍浅析[J].图书馆,2009,(1):118~120.
[5]张美莉.高校图书馆女馆员的职业倦怠试析[J].沧桑,2009,(1):187~188.
[6]高桂芬.浅谈如何克服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消极心态[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1):90~92.
[7]赵宏.现代高校图书馆馆员不良心理分析及优化心理素质方法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9,25(2):95~97.
[8]李健.高校图书馆馆员压力与情绪管理[J].图书馆,2008,(2):109~110.
[9]龙心.浅谈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39(4):97,101.
[10]曾红春,李卫双.激励机制对抑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懈怠的积极作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9(1):64~65.
[11]王芳芳.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4(5):106~108.
[12]闵红武.高校图书馆员工职业倦怠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