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资源无形价值述要

2010-04-10 16:45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出版物资本期刊

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毛赣鸣* 谢 松**

各学科期刊过去是、当今仍然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之一,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依旧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尽管因特网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即时的交流平台、学术平台,但严格意义的期刊(含印刷版和电子版)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供人们进行信息搜集、检索、学习、阅读、投稿、研究、学术交流所依托的正式媒介。因此,与之相关的杂志社、出版社、销售发行商、开发商、咨询业、图书馆等职能机构,仍然是构成期刊信息源存储、传输的主体或不可缺失的环节。而就期刊信息迟滞或流畅所直接导致的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增减的不确定性而言,网络期刊数字资源潜藏的无形价值及其传播规律,更应引起研究者和有关各界的关注。

一、期刊价值和价格的形成

(一)科学载体向商品的转移

如果说期刊的最初出现,是由于政府的支助,纯粹为了学者间学术交流、通报为目的的话,那么人们那时关注的还只是这种媒介的使用价值。然而,科学知识的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和益处却是无法估量的,传播科学知识的工具即载体本身也就随着人们的需求而形成了产业价值和市场价格,直接促成了早期知识产业和知识市场的形成。学术期刊也如同其他图书和文化商品一样,只要有市场需求,就必须遵循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知名期刊和权威性期刊,会因需求量大、发行量大而产生规模化经营价格竞争或垄断竞争优势。

有史以来,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科技强国的文化领先优势和知识产业优势会渐渐形成其知识垄断地位,西方所竭力倡导的知识产权保护正是维护其既得利益的法律保障。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必然受制于这种知识产业的垄断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当然也因此而获得不少的好处,即从垄断的知识产品中获取的效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亦较高,因科学技术可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教育和学习功效则会产生可持续利用价值,这也是科技载体向商品转化的主要原因。

(二)科技载体与时俱进,创造新的需求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期刊数字资源的整理开发中。期刊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是世界各大文献中心、数据中心的主要收藏对象,在各类文献信息中,期刊信息比例高达70%以上,至今仍然可以说期刊资源是世界各大数据处理中心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期刊资源作为知识产品和商品,目前主要以三种方式行销全世界,即:一是以传统的印刷纸质版方式出版发行,以满足传统阅读方式和新老用户的需求,价格逐年走高;二是脱机的电子版方式,其实是印刷版的翻版,电子版的主要特点是增强了印刷版的技术含量,出版灵活多变,可以将一年或数年乃至历年的同种期刊集合在一个电子文档中,检索方便、容量大,电子版期刊往往以脱机数据库的方式出现,当然,数据库容量大小不同可容纳的电子期刊可能以数十种、数百种、数千种不等,是开发商和营销商捆绑营销发行策略的体现;三是网络版数字期刊,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传输的期刊,一般由大型联机数据中心供应,网络化管理,通常与电信系统联营,商业化运作,资源最为丰富全面,多数资源提供为有偿服务方式。这三种方式,无论在版本和营销方式上,都往往是互相渗透的,有着复杂的协议和合作关系,是技术现代化、知识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具体表现。

(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使供求双方利益均衡

供应方无论以哪种方式提供期刊资源或信息商品,与采购方都必须达成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不同的价格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使用范围和权限,这样才能确保供应方(开发商、资源中心、销售发行商)通过期刊资源自身的价值获取预期的利润目标。因此,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信息源及其运营系统都仅提供点对点的有偿服务模式,围绕信息资源的价值做文章,试图实现资源价值利润最大化,这与图书馆等公益服务系统和公共数据资源提供的无偿服务及其追求的资源使用价值最大化目标,有着本质的不同。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品不仅凝聚了原创者、作者、编辑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知识编码中所付出的劳动价值,而且凝聚了知识产品技术开发者、搜集者、制造者、存储者、发行者、销售者、传播者即对知识的再编码所付出的劳动价值,这种附加值扣去知识产品的成本价后,往往依据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定价,即依据知识商品的市场需求定价。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正是维护开发商、发行商、商业数据中心、咨询业应得利益的基本法律保障。图书馆作为购买商业数据和知识产品的一级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实际上还肩负向二级用户和各级用户传播知识、信息的中介作用,其追求使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往往与商业数据中心和开发商通过限制使用以维护知识商品价值再生或增值价值的利润目标相矛盾、相冲突,这就必须在信息使用权和商品价格上达成一致的协议,以维持双方利益的平衡。而网络期刊资源价值的无形性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则成为确定期刊价值的难点,这也是期刊资源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目前期刊资源供应方主要依据信息商品定价方法实行定价,主要有:(1)成本导向定价法;(2)效益导向定价法;(3)需求导向定价法;(4)竞争导向定价法;(5)计时与参照定价法。并据此寻求供求双方利益均衡[1]。

二、各界对期刊资源无形价值的共同认知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印刷型期刊自身的特点,无论从其发表内容、出版方式、覆盖的学科范围、连续积累的知识信息含量以及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都是电子出版物或网络数据库的首选载体,因而备受出版商、开发商、发行商、信息中介机构(咨询业)的重视,并抢占先机,通过知识产权转让或获取无形资产使用权等方式,拥有其广泛的市场开发前景。因此,在电子出版物中,期刊资源文本远比其他文本占有更大份额。在先期开发中,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与完善,出现了大批以连续出版物为对象的系列电子产品,如单行版电子期刊,脱机版、网络版数据库资源产品,所倚重和促成的正是期刊资源的无形价值特点。主要基于以下共同认知:

(一)信息源的稳定性

多数期刊都是由固定的编辑部和出版社出版的,尽管在网络环境下,载体的方式可能产生演变和技术进步,这只能是加强了期刊自身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作者源、稿源、编辑源、出版源不仅稳定发展,且可产生更强烈的社会反响,由此可进一步扩大读者群和用户群,产生更加丰富的无形资源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中既可获取经济收益亦可产生社会效益。

(二)出版机构、学术机构的权威性

权威性、名誉属于无形资产商誉范畴,商誉价值在于能扩大读者群或用户群,会进一步坚实出版机构和学术机构的社会信任度、知名度,尤其是电子版、网络版资源,是对传统连续出版物刊名、刊址、刊行量的继承和发扬光大,会使相关电子出版物如虎添翼,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和社会传播的时效性、权威性,提升刊物的价值量和无形资产效益。

(三)期刊资源刊种内容、范围的历史积累价值

由于连续出版物的特点,集中体现在“连续”二字上,这种连续的刊物特点、学科特点,无论从内容和范围上,都容纳了学科发展史、刊物发展史、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等信息价值,而信息价值的连续积累本身就是产生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因素,享有版权、信息产权、知识产权等法定专有权,用历史成本法、市价法均可评估其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值[2]。

(四)连续出版物持续发展的趋势反映无形资产连续增值趋势

持续发展是连续出版物无形资产价值积累的必备条件之一,无论载体如何变更,刊物内容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创新是必然的,特别是权威性刊物、核心期刊的知名品牌(含刊名、栏目、学科重点、作者群等),会使刊物内容本身的社会传播范围稳定提高,引用率、影响力提高,信息价值持续增长,由此而提升刊物自身的价值和价格。这种增值,符合无形资产增值的规律和长期持续获益的效率。

(五)图书馆连续出版物集合群及其数据库的社会无形资产特性

图书馆连续出版物的搜集、存储、传输、管理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群信息资源和知识体系,具有明显的社会无形资产特征。其资源的历史积累以数十年、数百年计,反映了人类有史以来的认识史和百科全书式历史档案框架。其中连续出版物的发展史、学科的发展史,则由载体自身的演进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明。然而,其内容所含括的信息价值却是无形的、持续的,并在更新中不断积累和增值。电子出版物不过是对这些历史积淀的重新回溯整理和序化,而不可替代其内在的历史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相反,图书馆对连续出版物的管理,可以借助一切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数据库、电子版、网络版各自的优势,使连续出版物集群的社会无形资产特点更加突出,并体现出公有权使用价值最大化的明显社会效益[3]。

三、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机制可实现期刊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一)知识资本循环

在知识经济研究中,人们注意到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或知识资本)的驱动,企业的知识创新及其产生的价值,主要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取得成功的[4]。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中,有关无形资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5]。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的运动形式同样符合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即:G(货币)— W(商品)—G′,由于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商品是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知识资本的运动公式直接就是:G—K—G′。 并由此可得: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G— K— GK— K′— G′

知识资本循环公式:GK— K′— G′— K— GK

知识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K′— G′— K……

GK— K′

式中:G为资本、G′为增值资本、K为知识商品、GK为知识资本、K′为再生知识资本、K′为不断创新的知识商品[6]。

在知识资本产生后,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知识资本、知识商品资本的职能及其三种形式的资本循环的连续过程;知识资本,在知识创新的商品再生产的连续过程中,在社会总资产中,始终是三个循环的统一,由此不断产生资本收益。

(二)咨询业、出版发行商、商业数据中心知识资本循环

咨询业、出版发行商、商业数据中心,通常利用期刊资源的无形价值优势,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或工具,将期刊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开发成数字产品,通过拥有这些知识产品的知识产权来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商业化运作,并从中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典型地运用知识资本积累、循环,实现价值增值的行业(属于信息产业的信息服务业)。

其知识资本运动公式可简化为:G— K— G′。即通过货币(G)的投入,购买知识商品(K),利用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循环利用(可持续利用特点),实行有偿服务,可产生增值资本(G′)。这一过程,是货币资本循环、知识资本循环、知识商品资本循环三个循环的统一。

咨询业、开发商创新知识产品的再生产和知识管理,其实就是从自己拥有的创新成果中取得最大利益,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他人的发现中充分受益的生产和管理,在此过程中应设法发现和构建与用户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其知识产品才能实现市场价值,图书馆正是其渗透对像及潜在市场之一。

咨询业、开发商、商业数据中心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可表达为: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信息资源(已编码知识资产)+经营性资产]+资源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下的有偿服务)=经济效益(知识资本)。

(三)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

图书馆并非经济实体,但若采取有偿服务模式,应能产生知识资本循环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同咨询业知识资本循环。然而,图书馆经营文献信息以无偿服务为主,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是一种知识价值转移机制,其知识资本循环实际上是建立在知识价值的不断积累及其使用价值的反复循环上,并将这些价值和使用价值持续地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由此而产生社会效益。

图书馆知识资本运动总公式为:K— G— K′。式中:K为知识商品、G为货币、K′为知识使用价值。知识商品(K含各类期刊资源)由图书馆投入货币(G)购买,形成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体系(知识使用价值 K′),实行无偿服务为主,可以将商品化的知识价值,持续地转移到用户的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上,即知识使用价值增值,使用的人越多、范围越广,社会效益则越大。因而,图书馆资本投入通常遵循知识资本循环的使用价值增值原则:K— G— K′,K′> K是图书馆服务宗旨。

图书馆知识资本运营机制可表达为:人力资源(未编码知识)+结构性资本 [信息资源(已编码知识资产)+经营性资产 ]+资源共享(公有权无偿服务为主)=社会效益(知识资本)。式中任何一项要素的变化都能导致社会效益的变化。

图书馆知识体系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资本循环的增值中,即用户实际使用的已编码知识的频次及其无形资产权限的价值量,知识资本更新周期带来的使用价值增益。由于图书馆一般采取了无偿服务为主的开放型知识资本循环模式,因此,其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具有相对无限性,这取决于用户对图书馆永无休止地持续利用[7]。

[1]陶长琪.信息经济学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92~199.

[2]毛赣鸣.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 [J].情报资料工作,2004,(1):59~62.

[3]毛赣鸣.信息资源数字化及其连续积累的无形资产效应[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9~132.

[4](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 [M].王志台,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27.

[5]毛赣鸣.图书馆知识资本概论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67~271.

[6]陈则孚.论知识资本的运营与发展 [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3):43~49.

[7]毛赣鸣,王建雄.图书馆知识资本循环中的知识转移机制[J].情报科学,2006,24(10):1451~1455,1460.

猜你喜欢
出版物资本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资本策局变
2017年出版物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