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志娟
(洛阳欣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12)
暗室胶片冲洗技术浅谈
水志娟
(洛阳欣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12)
着重从胶片冲洗环节方面探讨了影响暗室冲片效果的几大因素,对提高暗室冲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温度;时间;速度;显影;定影;水洗;因素
暗室工作是透照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照片质量的优劣除胶片特性与曝光条件外,还与暗室工作有着极大关系。所以,提高暗室的工作水平,是保证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
暗室工作可分为干、湿两大操作部分。干的操作部分包括:裁片、装片、夹片等;湿的操作部分包括:显影、停显、定影、漂洗、干燥等。这两大部分应有一定的距离和顺序安排。绝对避免用湿手触摸增感屏和胶片。并保证胶片在冲洗前无药液污染。此外,器材的安排必须按操作过程顺序化。
2.1 温度对显影效果的影响
显影温度的高低标志着显影液分子动能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显影剂性能的发挥,特别是对苯二酚的显影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正常变动范围内,温度越高,显影速度越快,影像的反差越大。但温度过高,容易使显影液氧化,导致胶片被污染的机会增加,并降低显影液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胶片乳剂膜过度膨胀,在操作中容易造成划伤和脱落。另外,温度过高,还容易造成影像密度过深,灰雾增高,对比度下降;反之,温度过低,显影速度过缓,会造成照片影像太淡,密度小,对比度不足。当温度低于12℃时,对苯二酚几乎不起作用。因此,要获得密度深浅和对比度适中的影像。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显影温度。最理想的显影温度是在正确曝光条件下控制在18~20℃之间。
2.2 时间对显影效果的影响
在标准温度下,显影时间的长短,决定显影的效果。感光胶片置于显影液中,乳剂膜与显影液接触要透过乳剂膜表面附着的一层保护膜,才能与乳剂中的溴化银发生反应,因此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出现“初影”。随药液的渗入、深层银盐与药液也起了化学反应,密度逐渐增加,当达到所要求的密度时。应停止显影。若继续延长显影时间,就会因过度显影而引起反差降低,胶片上部分未感光的银盐被迫还原而出现灰雾。若显影时间过短。胶片仅表层药膜被还原,使影像密度不能充分表达,总密度降低,而且缺乏足够的结构层次及对比度。因此,必须适当地控制显影时间。通常以4~6 min为佳。这样既可以降低显影灰雾,又能保证显影效果。
2.3 显影液药力对显影效果的影响
显影液的药力随使用时间与冲洗胶片数量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其原因:①显影液显了若干胶片后。碱性降低,溴离子浓度增加;②显影液中的各种成分不断地耗损;③显影液容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被氧化。要保证胶片的显影质量,就必须对使用中的显影液做定时测试,使之保持原配方的药物浓度,并给予定期补充。对于陈旧的显影液应及时更换,否则,若继续使用过于陈旧的显影液显影,就会因药力衰减而导致显影速度过缓,造成照片影像密度不足,对比度、清晰度下降,灰雾度增加。
2.4 制定显影的操作规程
①使用恒温调节器间接加温,将显影液温度调节在18~20℃之间;②及时补充新的药液;③显影前暗室应准备好定时表,测定标准显影时间;④胶片放入显影液中应上下摇动几次,以加快显影速度。防止气泡附着于胶片上形成伪影;⑤一次显影片数不宜过多,以免互相磨擦划破药膜;⑥显影过程中尽量减少观片次数,缩短观片时间,以防止胶片感光,影像灰雾;⑦胶片浸入显影液即开始计时,达到预定时间及时取出;⑧显影完毕取出胶片时,应将药液滴净,经停显后放入定影液中;⑨显影液不用时应加盖。以免接触空气氧化过快。
3.1 定影温度对定影速度的影响
定影过程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硫代硫酸钠的扩散速度,使定影时间缩短,但温度过高容易使硫代硫酸钠分解而析出硫黄,导致照片上产生黄色斑点,并降低定影液的效力及使用寿命。另外,温度过高还容易使胶片乳剂膜过度膨胀而受损。温度过低、会造成定影速度减慢,使定影时间延长。若定影液温度比显影液温度低得较多,胶片乳剂膜就容易产生皱缩。因此,通常定影液温度应与显影液温度一致。这样既可以保证定影速度,又不致于使胶片乳剂膜受到影响。
3.2 定影剂浓度对定影速度的影晌
卤化银在定影液中的溶解速度与定影剂的浓度有关。硫代硫酸钠在较小的浓度时,增高浓度,能使定影速度加快。但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定影速度逐渐趋于平稳,继续增加,定影速度反而减慢。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在40%时,定影速度最快,但由于40%浓度在定影过程中容易使胶片上发生气泡。因此,通常都是使用浓度为25%~30%的定影液。
3.3 显影后有无停显或水洗过程对定影液药力的影响
未经停显或水洗的胶片对定影液的失效影响很大。因为胶片从显影液中取出后,在放入定影液内的同时,吸附在胶片上的显影液以及胶片乳剂内残留的显影液就会一同被带入定影液内。碱性的显影液与酸性的定影液发生中和反应,使定影液的药力很快衰退,从而影响定影的质量。
3.4 定影液的衰退程度对定影质量的影响
定影液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各种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消耗。同时可溶性银盐络合物不断增加,pH值升高,使定影液的定影能力降低。定影速度减慢,导致照片上产生二色性灰雾,影响照片的保存。为保证胶片的定影质量,应经常测定定影液的衰退程度。判断定影液衰退程度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三种,供工作中参考:①根据胶片在定影液中通透时间判断:如果使用旧定影液定影,其通透时间是新鲜定影液通透时间的2倍以上时。则为失效,应该废弃;②目测,定影液出现轻微混浊或呈微黄色。表明溶液已开始衰退;若定影液十分混浊或呈棕色,则表明溶液中的硫代硫酸钠几乎完全消耗;应当更换新药;③碘化钾溶液测试。取定影液试样10 mL装入一个玻璃试管中,然后再加入4%碘化钾溶液1 mL。如果试液没有变色,说明影液新鲜;若出现黄色沉淀,则说明影液已疲劳,甩手摇动试管,沉淀消失者为中度疲劳,不消失者为重度疲劳。理想的是在出现中度疲劳时应更换新药。
3.5 制定定影的操作规程
①将定影液温度控制在18~20℃;②显影好的胶片应经停显或水洗后再放入定影液内,以防止显影液被带放入定影液中;③胶片放入定影液后,不可立即开白灯,以免胶片会继续感光,使影像发灰;④定影过程中应适当地活动片架,以加快定影速度,防止定影不完全或污染;⑤连续洗片应按顺序排列,在晃动和观片时,注意避免划伤药膜及互相粘连或与筒壁粘连;⑥定影时间以胶片放入定影液透明后再加2倍的时间计算,约15~30 min;⑦每次定影完毕后,应将药液滴净后放入水槽内,以避免消耗过多药液;⑧经常测定定影液的疲劳情况,根据疲劳程度随时掌握定影效力,考虑加补充液或更换新药。
4.1 水洗条件对水洗速度的影响:
①水的流动速度:水洗速度可随水流速度的加大而提高。水的流动速度快,胶片乳剂中的盐类扩散率就高,从而使水洗速度加快,但过大的水流速度容易损伤胶片的乳剂膜,同时也不利于水洗。因此,一般将水洗控制在2~4 L/min;②水洗温度:水洗速度可随水洗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容易使胶片乳剂膜膨胀,起皱或脱落。温度过低不仅使水洗时间延长,而且使感光乳剂层易发生皱缩。一般水洗温度尽可能与定影温度近似或基本相同;③水洗pH值:增大水洗的pH值可以加快水洗速度。这是由于提高pH值,可以使乳剂层软化,加快硫代硫酸盐的扩散速度,从而缩短水洗时间。
4.2 定影液对水洗速度的影响
①定影液的浓度:浓度越高,照片上残存的硫代硫酸盐含量越高。带入清水中的定影液成分也越多,在同样的水洗条件下必然会影响水洗速度;②定影液的疲劳程度:定影液使用日久后,药力会明显减退。陈旧的定影液其钠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可溶性硫代硫酸银盐络合物的产生。在同一水洗条件下必定会降低水洗速度;③定影液的性质:定影液不同时,水洗速度也不同。在中性定影液中定影的胶片比在酸性定影液中定影的胶片较易水洗。在没有坚膜剂的定影液中定影的胶片,比在有坚膜剂定影液中定影的胶片易水洗。
4.3 制定水洗的操作规程
①将水流速度控制在2~4 L/min;②将水洗温度控制在14~20℃;③水洗时间要充分。流动水冲洗时间不得少于25~30 min。但也不应无限的延长水洗时间,否则胶片乳剂层上的胶质会产生干燥后的皱纹,以及银粒集结、影纹粗糙、容易划伤、不易干燥等弊病;④切忌用沾有显、定影液的手去拿或抚摸已水洗完毕后的照片,以免照片在贮存过程产生手印;⑤水洗照片时应定时分批。不应随时将照片从定影中移入水洗槽内,否则定影液会不断被带入水洗槽中达不到水洗的效果;⑥照片水洗完毕,出水后应置于晾片架上,并保持一定距离,使其在通风无尘处自然晾干。
本文着重阐述了影响显影、定影、水洗的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同时对暗室工作区的划分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说明。其目的是通过重视暗室冲洗技术,来提高照片的影像质量,以确保射线检测的准确性。
TQ050.7
B
1003-3467(2010)12-0036-02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