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0-04-10 09:48陈赤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家族企业网络化企业家

陈赤平 袁 圆

(湘潭大学 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家族企业,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企业发展史专家钱德勒 (A.Chandle, 1987)在其管理学名著 《看得见的手》中所下定义, 是指 “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 (和家族)一直享有大部分股权”[1], 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 特别是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 家族企业有了长足发展。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 近年我国私营经济成份逐渐增大, 私营经济对GDP和就业的贡献逐渐增强。根据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 目前中国私营企业90%以上是家族企业。事实上, 家族企业组织演进问题是家族企业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家族企业组织演变路径不同, 我国很多中小家族企业并没有向公司制企业制度转型, 而是广泛采取网络化组织形式来获得发展。笔者拟探讨影响中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为我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提供理论支撑。

一、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国际比较

1、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或地区)家族企业演进路径

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化初期, 由创业者创办的企业通常表现出所有权高度集中 (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且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古典式家族企业组织形式 (业主制、合伙制家族企业)。随着产业化进程的推进, 其中的一部分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开始分散, 所有权与经营权部分分离。伴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 其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也逐步发育完善, 呈现出企业的所有权进一步分散化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现代家族企业组织形式。资本市场的建立, 为企业获取必要的资金提供了机会,企业所有权开始不断分散, 进而导致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根本性的分离。美国法学家伯利 (Berle,1932)与经济学家米恩斯 (Means, 1932)首先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并论述了在现代公司中股权分散化的必然性, 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股权的日益分散, 拥有统治地位的股东将不复存在, 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已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2]。随着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日趋优化,家族企业多沿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演进。

2、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演进路径

以家族企业 (如天通股份、康美药业、太太药业)的上市为标志, 我国部分家族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的转型己初见端倪。但是, 考究华人社会的家族企业组织演进趋势不难发现, 华人社会家族企业网络的发展似乎超前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与西方社会同等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情形相比, 华人文化圈内的企业网络要明显发达。事实上, 大批学者的研究发现, 华人家族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都镶嵌在强有力的企业网络上。雷丁教授(G.Reeding, 1993)根据对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长期观察, 发现华人家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但企业间存在稳定、高效的网络关系, 得出了华人家族企业组织行为的 “弱组织和强网络”的重要结论[3]。台湾学者郑伯续、任金刚等(1998)通过探讨台湾华人家族企业网络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 实证了华人家族企业网络的关系效能。

二、中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间接影响因素

1、资本市场不完善促使家族企业利用网络关系融通资金

从理论上讲, 资本市场对企业组织演进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个资本市场发达和完善的环境下, 市场信息比较充分 (有关资金、信息的流动性程度较快)以及法律制度对该市场上投资者权益的保护程度 (通过法规质量和执法质量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较强, 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可能性较大。而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市场信息不完全,对投资者保护比较弱, 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可能性较小。

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不发达和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家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低以及市场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程度低。不发达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家族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 并进而影响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

融资方式按照储蓄与投资的联系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投资者利用自我储蓄进行投资, 外源融资是投资者利用他人储蓄作为投资资金。一般来说, 企业成长初期, 由于其规模较小, 企业信用不足, 内源融资成为企业主要资金来源;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 内源融资难以满足企业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外源融资将逐步成为企业的最重要资金来源。我国一般私营企业的融资行为, 无论是在初创阶段还是发展阶段都严重依赖于内源性融资的融资渠道,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制约了家族企业的规模化成长。

然而, 网络内的家族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内的信用担保体系, 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互信机制, 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内的民间融资渠道。民间融资一直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也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流动资金等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浙江省大部分网络内的家族企业都是通过民间融资发展起来的。其次, 在企业网络中, 企业之间可以彼此投资, 交叉持股, 成员间互信互利, 并存在一个共同目标, 且愿意共同承担风险。通过这种网络,可使网络内的组织稳定而没有被并购之虞, 同时又解决了家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 利用网络中的市场规模效应促进中小家族企业上市融资。

2、经理人市场不完善促使家族企业利用网络关系克服人力资本约束

在家族企业的初创阶段, 以血缘联系的家族成员是利益共同体, 有较强的凝聚力, 容易相互协调,内耗较少, 有着很高的管理效率, 所以家族经营是最优的模式。但随着家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企业对技术、规模的强烈需求, 原有家族企业内部有限的资金、技术、家族成员的有限管理能力等不利因素, 都会导致管理成本大于非家族企业的竞争对手, 竞争力低下, 因而选择职业经理人将家族企业的经营权交由具备专门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人管理, 是家族企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迈进的关键。

然而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很不健全, 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建立或即使建立也极不发达和不完善。经理人员作为代理人缺乏公开有效的约束, 经理人可以逃避市场监督和市场处置, 这无疑给家族企业选择经理人员的有效性和监督性带来极大的困难。由于企业家职业化、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育十分缓慢, 使家族企业主很难对外开放企业的控制权。同时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恶化, 缺乏信任机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严重诚信危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整个信用链条十分脆弱的背景下, 所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机制也就难以建立。

因此, 中国家族企业保守而又可靠的选择是通过家族企业网络关系来选择和甄别职业经理人, 以克服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约束。在企业网络中, 企业由于家族关系、地缘关系、人际网络等在不同的方面产生联系, 广泛的联系加强网络内企业间的合作机制。这种建立在高信用度水平之上的合作机制能够约束家族企业网络中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在企业网络中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与竞争过程使职业经理人建立起较高的社会信用度, 这会使其在家族企业网络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含量。但反之, 一旦职业经理人失去了信用度, 则很难继续在企业网络中立足。家族企业网络能够有效地选择和监督职业经理人, 为家族企业的持久发展提供人力资本。

三、中国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直接影响因素

1、家族 (或泛家族)信任对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影响

台湾著名学者李亦园 (2001)认为中国文化是“家的文化”。在家文化的影响下, 我国家族企业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差序格局①, 内部核心交易利用信任 (家族信任), 而外部非核心交易主要利用价格, 越到外层家族信任度越低;相应地, 越到内层契约和抵押的需要也越低。费孝通 (1947)指出, 中国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差序格局, 以自己为中心, 与他人的亲密地位、信任程度与边际距离成反比, 在每一圈层上网络成员都遵循特定的相互关系模式, 后者又造成了经济交往密切程度的差别[4]。(2)泛家族主义。中国家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弹性, 不只是给家庭或家族提供一套规则, 而且把它泛化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里的”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 真是 “天下可成一家”。因此, 当家族企业在突破家族制管理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时,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企业网络是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这也是多数家族企业努力的方向。

总之, 家族 (或泛家族)信任是家族企业网络分工与合作的基础, 也即是家族企业网络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家族企业首先从靠近自己的 “圈内人”中寻找合作伙伴, 由最亲密、信任度最高的家族、宗族成员或同乡结成小型企业网络。随着经济活动的扩大, 其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大, 成员更加复杂,可能超越语系和地缘的界限, 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网络。家族企业甚至可能跨越种族的外在界限, 建立与 “圈外人”的网络关系, 这取决于家族企业所处社会信任水平的普遍提高。

2、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影响

企业家网络是指在交易过程中与企业家活动直接相关的人或组织构成的共同体, 而企业网络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 (企业)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 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 以中小家族企业为主, 网络成员企业之间的较稳定的交易关系主要是通过互相之间的信任和承诺来协作。

李新春 (2001)认为, 在一定意义上, 广东省民 (私)营企业网络是以关系网络尤其是企业家个人的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地区性企业网络。从国内横向比较而言, 浙江省的中小家族企业, 无论从产出绩效还是发展规模来看, 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浙江的中小家族企业是以网络的形式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当地中小家族企业的繁荣[5]。这些中小家族企业在繁荣起来的同时,也验证了企业家网络对家族企业网络化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 企业家网络与企业网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加强和促进的, 企业家网络内部成员间的社会交往和联系是企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同时企业网络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家网络规模的扩大。首先, 企业家网络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及以家族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家式企业的产生。企业家网络为企业家提供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本来源, 因而企业家网络有利于企业家式企业 (主要为家族企业)产生。这些企业家式企业通过企业家特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不断地扩展自己的产业分工链条, 并由此导致家族企业网络的产生和发展。其次,通过一批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共同价值观念的企业家集聚和结网, 形成企业家网络, 这对于企业网络内部的知识、技术和信息的扩散非常重要, 它有利于企业网络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及企业网络内部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 从而有利于企业网络内部新企业的诞生和企业网络规模的扩大。另外, 企业家网络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企业家网络的存在保证了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彼此信任,从而节省了协议谈判、拟订和执行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基于企业家网络的交易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是交换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交换就变成了一种重复的 “博弈”。对于互动双方来说, 若一方不合作并不能宣告彼此关系的结束, 一方的一次不合作行为将引起另一方的报复, 结果只能两败俱伤, 这就要求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去寻找合作的办法, 以实现较好的收益, 从而使家族企业网络更加稳定。

3、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对家族企业网络化演进的影响

在家族企业网络内, 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 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家族企业网络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企业家之间的密切联系, 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 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 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家族企业网络内的企业之间合作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如联合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 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合作竞争机制。聚集使得家族企业网络内部的交易的效率得以提升,整体规模的扩大使得各要素的成本得以下降, 使用效率得以提升, 加之知识流动、学习效应带来的共同的提升等等。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合作方式, 中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 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

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是家族企业网络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动因, 又是家族企业网络的竞争优势所在。在家族企业网络内部, 大量企业聚集在一起, 使网络内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 实现规模经济。网络内部企业之间劳动高度分工, 存在大量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 上下游企业进行密切交流, 促进网络内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创新, 直至整个弹性生产综合体创新与发展。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网络内的企业也可以获得学习上的优势, 劳动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既降低了创办企业的资本要求, 也降低了单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使单个企业承担某个特定的工序成为可能。家族企业网络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对分工更细、专业化更强的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更大。

四、家族企业网络健康成长的政策建议

家族企业网络化成长是推动我国私营经济增长的引擎。网络化的家族企业成长模式不仅可以发挥我国家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 而且还可以克服由于单个家族企业规模小而可能产生的诸多弱势。即使对于大型家族企业, 依托网络化成长模式, 也有助于其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其生产的灵活性。

为了促进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网络健康成长,中央政府应把我国家族企业网络的宏观管理落到实处, 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培育专业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制定专门的家族企业网络支持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 应扶持那些处于萌芽状态的家族企业网络, 而不能人为地、刻意地创造家族企业网络, 因为这种行为将导致高成本、高风险、重复建设和现有的市场结构失灵等问题。对于已经形成的成熟型家族企业网络, 政府支持政策的重点是帮助其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 使家族企业网络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同时, 地方政府应努力培育家族企业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并大力推进家族企业网络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在组织建设上, 应大力促进企业间、企业与机构之间信任与合作关系的建立以及网络内部龙头企业的培育。此外, 由于家族企业网络在地域上通常跨越行政界线, 涉及到多个行政地区, 不同地域产业联系的客观存在性更需要这些区域的地方政府相互沟通与交流, 从更高的行政区域层面上协调地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6]。

(编辑:程甸;校对:朱恒)

【注释】

①差序理论认为,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 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构成的。这种“差序格局”反映在家族企业中, 企业主是这个企业的核心, 环绕着这个核心的是与企业主有血缘关系的管理层, 向外推进则是更低级的管理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

[1] (美)小艾尔费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7, 56.

[2] Berle.Means.Tne Mode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Mac-mill an, 1932, 210.

[3] (英)雷丁 (G.Redding).海外华人企业家的管理思想——文化背景与风格 (中译本)[M] .上海:三联书店,1993, 277.

[4] 费孝通.乡土中国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21-23.

[5] 李朝明, 鲁 桐.温州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调查 [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1):70-74.

[6] 周立新.转轨时期中国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研究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125-126.

猜你喜欢
家族企业网络化企业家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对其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探讨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传·承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