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姚景辉,李丽娟
(建三江分局胜利农场水务局,黑龙江饶河156324)
水利事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命脉,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巨大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加快进行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可以大力推进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必须克服的问题,只有采取客观的分析视角和有效的解决策略,才能以水利信息化建设推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
所谓“水利信息化”,简言之,即是在水利行业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实现水利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查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1]。推进水利信息化是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2]。我国的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国家水利基础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水利专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以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的建设等。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防汛专用微波通信干支线、微波站、洪水预警反馈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已经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宽带互联网络的建设也使得信息传输效率大大增高;在业务应用系统方面,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发挥了显著作用,水利行业电子政务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水利行业和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在发挥着作用;在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流域、省级水文基础数据库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完成,水利数字图书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初步建成;此外,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也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服务能力日益提升。这些系统和网络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水利行业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各种自然灾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除难以预测和抗拒的地震灾害外,洪水和旱灾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加以防范的,但是当前仍有不少地区的政府部门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存在差距,没能及时扭转发展传统的思路[3]。对当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没有意识到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信息化工程涉及到很大的工作量,需要协调多方关系,而资金又普遍不足,这也对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外,水利系统没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划方案,虽然不少单位已经成立了相关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是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造成管理职能落实不到位,难以协调,这也对水利信息化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随着资源管理和环保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大量的水利信息需要采集与开发,而且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也很高,这就需要构建一套针对水利行业实际特点的标准和规范。由于结合水利实际的标准的缺失,造成我国在水利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服务方面均与国际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服务质量都难以完全满足公众的要求。此外,由于水利信息化的进程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一些开发人员对这些知识理解还不够深入和透彻,没能针对本行业开发出易用性和实用性强的产品与系统,无法实现推广和使用。
水利信息化的实现首先需要水利信息的采集,我国的不少地区在水利信息采集方面远远没有实现自动化和实时性。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十分滞后,信息采集的种类少,采集点少,实时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已经成为影响水利信息化的巨大瓶颈。此外,水利信息化的底层支撑网络建设也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方面,不少地区的配置比较落后,其性能难以达到水利信息化中大容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需求。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信网经常受到干扰,应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够,整个基础网络无法保证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由于没能对水利信息进行良好的采集与开发,无法构建水利行业的大型数据共享平台,不少关键水利数据只能在纸质媒体上存储,有一些信息甚至在工作人员的记忆里保存着,难以做到共享。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些简单的应用系统,但是大型系统的运行环境仍然不容乐观。目前,不少数据库应用系统均是小规模建设,功能不够强大,集成度不高,一些重要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无法被充分共享使用,难以整合。
只有政府部门认真执行水利建设方针,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才能水利信息化工作得到积极推进。因此,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水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充分领会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行动,明确“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其次,要进一步明确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意识到水利信息化对于防洪减灾、对于水环境的保护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最后,要加大投入,把水利信息化建设政府重点支持的领域,争取广泛的资金渠道和来源,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的、财政专项预算,保证水利信息化的资金足够[4]。
只有建立了科学的标准和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水利信息化的顺利实现。不少地区的水利部门正在研究水利信息化的相关技术和战略,制定水利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应该在国家宏观规划的前提之下,结合当地的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对信息化标准和规划进行细化和调整,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水利信息化体系,提升水利信息化进程的整体进度和效益[5]。
首先要进行水利信息采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尽快形成详细、全面、具备共享性的水利信息化数据,开发其利用价值。尽快摆脱使用人工采集水利数据信息的现状,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综合信息采集体系。此外,应持续加强水利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尽量利用多种传输方式,构建水利信息的综合应用数字网络。建设水利行业的通信专网,进行防汛及水文通信;建立水利计算机网络来传输处理水利信息。
水利基础数据库是水利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基础数据库是国家公共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大力推行水利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并保证数据之间的共享性和互联互通。建立一个统一的综合数据库可以解决水利行业目前的数据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问题,通过对水利信息的有序采集和存储,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改进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目前尚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水利现代化进程。水利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的引入和网络的建设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有关部门的正确认识不可分割。因此,也当清楚地看到政府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协调作用,以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为基础,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讨论稿)[R].北京: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
[2]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R].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5.
[3]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4]刘明.浅议水利信息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2,30(1):68-69.
[5]刘忠仁,刘俊成.水利信息化与老工业基地振兴[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2):132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