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芳 田志平 张振中 范红霞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河北 新乐 050700)
慢性鼻炎、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记忆力减退等为主要症状。2006-01—2007-10,我们采用自拟苍菊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 60例,并与口服香菊胶囊治疗 4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 100例均为本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0例,慢性鼻炎 21例,慢性鼻窦炎 39例;男 36例,女 24例;年龄 14~70岁,平均 28岁;病程 7个月 ~16年;临床主要症状:鼻塞 60例,流脓涕 45例,头痛 55例,嗅觉下降 5例,记忆力减退 2例;鼻内窥镜检查:鼻腔黏膜充血 60例,下鼻甲肥大 40例,中鼻甲肥大 20例,鼻腔有脓涕 52例,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38例;CT检查示:上颌窦模糊、混浊、密度增高、积液,有上颌窦炎 40例,全组副鼻窦炎 7例,筛窦炎 5例;细菌培养阳性 5例。对照组 40例,慢性鼻炎 12例,慢性鼻窦炎 28例;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15~65岁,平均 24岁;病程 7个月 ~10年;临床主要症状:鼻塞 40例,流脓涕 29例,头痛37例,嗅觉下降 3例,记忆力减退 1例;鼻内窥镜检查:鼻腔黏膜充血 40例,下鼻甲肥大 26例,中鼻甲肥大 14例,鼻腔有脓涕 34例,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26例;CT检查示:上颌窦模糊、混浊、密度增高、积液,有上颌窦炎 28例,全组副鼻窦炎 5例,筛窦炎 3例;细菌培养阳性 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型[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自拟苍菊通窍汤。药物组成:苍耳子10 g,白芷 15g,辛夷 (布包)10 g,细辛 3g,金银花 30 g,连翘 15 g,菊花 10 g,蒲公英 20 g,川芎 10g,当归 10 g,赤芍药 10 g,葛根 10 g,桔梗 10 g,生甘草 6 g。 日 1剂,由本院中药房自动煎药机煎成 2袋,每袋 150 mL,早、晚饭后30min各服 1袋。下鼻甲肥大 9例配合微波电烧,下甲封闭 7例,上颌窦炎 15例行上颌窦穿刺冲洗。
1.3.2 对照组 予香菊胶囊(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19991040)3粒,每日 3次口服。下鼻甲肥大 5例配合微波电烧,下甲封闭 6例,颌窦炎 16例行上颌窦穿刺冲洗。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 3周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内镜查鼻腔黏膜无充血,下鼻甲、中鼻甲不大,鼻腔清洁,中鼻道干净,鼻窦 X线或 CT检查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内镜查鼻腔黏膜稍充血,中鼻甲、下鼻甲稍肿大,脓性分泌物减少,头痛消失,鼻窦 X线或 CT检查窦腔密度阴影减轻;有效:鼻塞好转,内镜查鼻腔黏膜轻度充血,中鼻甲、下鼻甲轻度肿大,脓性分泌物变稀,头痛减轻,鼻窦 X线或 CT检查窦腔密度阴影稍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查鼻腔黏膜充血,中鼻甲、下鼻甲肿大,鼻腔及中鼻道有脓涕,鼻窦 X线或CT检查无变化[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治疗组 60例,痊愈 37例 (61.7%),显效 9例(15.0%),有效 12例 (20.0%),无效 2例(3.3%),总有效率 96.7%;对照组 40例,痊愈 8例(20.0%),显效 13例(32.5%),有效 7例(17.5%),无效 12例(30.0%),总有效率 7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慢性鼻炎、鼻窦炎病因较复杂,中医学认为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为肺窍,故鼻病与肺有密切关系,外感风寒或风热未治或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于鼻窍,可由鼻而入肺,肺络伤,肺气不宣,日久而致气滞血瘀,肺气化功能紊乱,入侵的寒邪易于蕴积,久而化热,壅塞于鼻窍而致病。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根据本病“病位在鼻,在脏属肺”的原理,自拟苍菊通窍汤,方中苍耳子、白芷、细辛、辛夷祛风散邪,芳香通窍,为君药;金银花、连翘、菊花、蒲公英疏风解表,清热宣肺,为臣药;川芎、当归、赤芍药活血行气,祛瘀止痛,为佐药;葛根、桔梗升清阳气,载药直达病所,生甘草调和药性,共为使药。诸药配伍,相辅相成,具有清热宣肺、芳香通窍之功。苍菊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