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在不经意间来临。本刊也迎来了刊物的而立之年,翻开了第30卷的新一页。30年的时光倏忽而逝。《化学传感器》杂志也经历了从创刊之初的内部技术刊物(《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讯》)成长为经国家科委批准的可向国内外发行的兼顾学术和应用两方面内容的学术刊物的嬗变和成长过程。读者群涵盖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应用单位的众多科技人员。进入新世纪以来,刊物上发表的诸多研究论文中的相当部分显示了引起读者关注的创新思维和应用价值。众多由编委会特邀写作的综述性论文对相关领域进行了精辟的评述,展示了作者真知灼见的论述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学术前沿提供了启示和帮助,对年轻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尤有帮助。在本刊发表综述论文的作者不限于国内学者,先后有十几位国际知名科学家为本刊撰写了综述论文。在本刊上发表的传感器及相关仪器设计、生产的论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交流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欢迎。进入而立之年的《化学传感器》刊物已不仅是国内化学传感器领域的重要学术园地,也是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化学传感器》创刊近30年的历程见证了我国化学传感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的发展进程。也与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及下属的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领导、支持以及蓬勃开展的学术活动密不可分。2009年11月下旬,中国分析仪器学会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了“2009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年会暨中国分析仪器30年回顾”会议,庆祝中国分析仪器学会成立30周年。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前身——“全国离子选择性电极协作组”也成立于百废待兴的1979年年末。成立大会上,与会同行确定创办《离子选择性电极通讯》,以推动本领域的技术交流。由已故知名学者汪厚基先生担任主编,老一辈科学家高鸿、高小霞先生等担任顾问的编委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刊物终于在1981年与读者见面。众多正当盛年的中年科技人员在繁忙的研究工作之余挑起了组稿、审稿和编辑出版的繁重担子。其中的多位先行者,如原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刊物副主编殷晋尧先生和苏渝生先生为刊物的编辑、出版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直至离世。令人敬重和怀念至深。更多的老同事们因退休而逐渐离开工作岗位后,至今还一直在为刊物尽力,将为刊物工作视为自己的毕生责任。2005年扬州会议期间,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老同事们大多离开了学会工作岗位,相当数量的中青年同事接任了学会工作。刊物编委会也随之实行了新老交替。各位新参加编委会工作的同事都是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及热心于学会工作的中青年学者,其中有12位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依据编委会的建议,各位编委都尽力组织稿件或踊跃投稿。三个与化学传感器领域密切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基金委创新团队中的数量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及研究生为刊物提供了有创见的稿件。
2009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60届国际电化学会年会和10月下旬在扬州举行的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以及12月间在长春举行的第15届全国电化学会议都收到了许多与化学传感器相关的论文。基于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微纳米器件加工及分析化学和电化学技术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更是引人关注。综观全国,老一代知名学者和中青年科技人员以及充满活力的研究生一起努力,在纳米、自组装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前沿探索新型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开拓,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富于创见的学术论文,活跃于国内和国际学术界。
多年来,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董绍俊、杨秀荣先生等领导的研究集体对电化学发光与毛细管联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将微流控芯片技术引入其中。该项目在2009年12月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南京大学化学系鞠熀先教授等所承担的“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项目被教育部推荐为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所主持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一五重大项目“微纳流控生化分析集成系统研究”的成功实施也基于纳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型微型分析系统的研究开发、样机制作以至产业化提供理论基础。我们期待着上述富有创新思维的基础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有效的技术转移途径得以实现产业化和广泛应用的目标和诱人前景。
2009年10月30日,美国国家宇航局新闻网站报道了NASA-Ames研究中心华裔科学家李晶博士课题组所研制的由64个纳米传感器组成的微型气体传感器阵列芯片,可用于检测氨气、氯气、甲烷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该芯片可以插入美国苹果电脑公司iPhone手机中。检测数据可通过iPhone手机的3G和Wi-Fi网络远距离传送至控制中心。不仅可用于国防和国土安全的目的,也有望用于需求广泛的个人保健。纳米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成功开发不仅证实了纳米技术的成功应用,更是微型化学传感器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进展。李晶博士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所取得的进展也为国内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据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在2010年3月12日公布的《2009年分析仪器行业发展报告》称:全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值超过92亿元,同比增加28.85%,销售值达91.21亿元,同比增加30.82%。”。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中的相当部分采用了化学传感器作为探测器件。国产化学传感器虽然能基本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但在稳定性,特别是在检测现场长期使用的稳定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仪器的集成度、日常维护、智能化水平及远程传输等方面也有待提高。国家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列入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一些强制性政策和鼓励性政策,促进了环境监测仪器的推广应用。食品安全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大幅增长,也为相应检测器件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了挑战性机遇。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推动自主创新,在科技部、浙江省科技厅、上海市科委、江苏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科学仪器企业及相关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团体自愿组成“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9年11月25日在杭州举行了联盟成立大会。“联盟”的宗旨是:以技术创新需求为纽带、以契约关系为保障,有效整合行业产、学、研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标准、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加速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并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提高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创新,共赢共荣。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顾问,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受聘担任联盟顾问组组长。与化学传感器相关的集成化仪器,特别是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检测所需的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和制造必将得到大力推进。
面对着如同满园春色的化学传感器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蓬勃生机,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和《化学传感器》编委会的各位同事亟愿参与其中,为之助推,借助于学术交流活动和刊物园地服务于各位同行。参与专业委员会和编委会工作的各位同事也极愿按照先前达成的共识,积极为刊物组稿、写稿,不断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可读性。也希望各位同行和读者,特别是迈入本领域研究工作不久的年轻同行和研究生关爱刊物,积极投稿。
虎年的春天已经来临,大地的蓬勃生机催人奋进。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