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丽句且为邻
——品读古典诗词

2010-04-08 11:28:46刘晓薇
河南电力 2010年1期
关键词:短歌行我心青青

_刘晓薇

与一首好诗或妙词的倾心邂逅是需要一种际遇的。不必非得在杏花烟雨的三月江南,漫步于苏堤春晓的杨柳岸边,却也至少是在某个阳光铺陈的午后,捧一杯清茶在手,和着书页还未散尽的墨香,心甘情愿地浸润其中。于是这些清词丽句便与手中那抹袅袅茶香一起,融化在眼底眉梢,直晕染进心底。

现代人是要读一读古典诗词的。古人比我们活得豁达得多,现代人是被混凝土灌封了脑袋、被钢筋重塑了筋骨。我喜欢“伤情处、高城望断”诸如此类的词句,仿佛一个人的悲伤可以主宰一座城。可是现在,早已没有一座城愿以坍塌的姿态成全一段爱情,即便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濡湿了至少三代人的眼睛,却始终不能像范柳原在烟雨迷蒙的码头对白流苏说的那样,成为医我们的药。

不过读诗品词却应是随性随心的,刻意为之反而会流于空俗。譬如现在高呼读《诗经》、爱《诗经》的,大多是只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或者“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之类诗句的,再往深点问,他可能连“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出自哪里都不知道。但是这也责怪不得,《诗经》大多数的篇章确实是太晦涩难懂了,抱着字典逐字查也不见得能全明白。而这些却全然摧折不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诗经》的喜爱。我一直认为,文字的力量,是可以跨越时间与形态的,只要我们与作者站在同一个位置,朝着同一个方向。

美好的词句是光芒,更是坐标。你是文人雅士也好,贩夫走卒也罢,只要有心,都能够在千亿颗沙砾中一眼就将它们辨识出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千帆过尽后的欣然顿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横亘来生的抵死缠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天涯海角的绕指相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归隐田园的恬淡释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跨越生死的铮铮誓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目空一切的豪迈豁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沧海桑田的几多无奈……这些佳句穿越岁月而来,绵延了几千年来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感受。

人与人的结交很是微妙。有些人虽近在身边却是咫尺天涯,客套寒暄后转过身,就如清晨阳光下的露水,蒸发不见,这叫过客;有的人虽萍水相逢,却似悬崖边烂漫山花,惊鸿一瞥,便烙印心间,每每想起,或温暖和煦如人间四月天,或清朗圆融如海上升明月,这叫知己。

我想,人与诗词的邂逅大抵也可以这样诠释:有些词句虽好,却是浮云掠过、蜻蜓点水,似一阵急雨惊了一汪静潭,涟漪泛过,了然无痕,再读到,只有似曾相识的美感,没有刻骨铭心的惦念;有的词句,仿佛是镌刻在骨子里前世的记忆,内心最深处的吸引与渴求。那是东坡在杭州的灵山秀水之间邂逅了曼妙的朝云;范蠡于晨霭氤氲中遇到了溪边浣纱的夷光;孙阳跋涉千山万水终于觅得了千里良驹。只一眼,就妙不可言。就像当初读到纳兰容若的那两句词“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时,心脏里奔涌而出的惊艳与悸动,感慨原来清词也可以有和宋词一样灼灼其华的灿烂美景。这首词并不是容若所有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但我偏爱极了这两句,想是共振的频率和上了,感觉也就对了。

经典的词句无法被模仿,却可以被传承,被赋予新意,意境也就更开阔深远。其实少时的我爱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诗,是因为曹操的《短歌行》。一直以为是他的原创,只是隐隐觉得太细腻了,不太像曹孟德的手笔。后来读到《诗经》,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作者,心生惭愧。《诗经》里的原句是这样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是写一位女子站在城阙上,翘首以盼不归的情人。曹操在《短歌行》里引过来,却赋予了它更高远的一层涵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毫不掩饰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与渴求。于是诗句不再只是一个痴怨女子回响千年的幽幽哀叹,还是一代枭雄海纳百川的帝王气概。

自从看了《赤壁》后,也许是张丰毅对曹操的诠释入骨三分,所以再读《短歌行》,脑子里总是浮现出他手握酒碗屹立江边的样子,飒飒夜风中掩不住的英气勃发,尤其念到末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酒碗一掷,豪气干云,真让我心驰神往,千年前的曹操,莫不就是这般模样?

余秋雨说,曹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高出诸葛亮太多太多,而高就高在生命格调。曹操是看不起诸葛亮那种“万马阵前老臣泪”的哭哭啼啼的,他心中的天地另有一番洪浩景象。我非常同意余先生的见解:“一个人可以掩饰和伪装自己的行为动机,却无法掩饰和伪装自己的生命格调。”这是诗人赋予文字的光芒,一种不能复制、无法模仿的力量。

古人的生活境况、心理状态,我们不得而知,然而幸亏有这些诗词留下来,给我们一丝揣测琢磨的线索。我们可以小心地拾起这些碎片,拼凑起一个个时光洪流中的高大身影,从中汲取自我反思与成长的能量。

有了这些美丽的文字,我们就有了抵达彼岸的船。真好。

猜你喜欢
短歌行我心青青
《青青随笔》
牡丹(2022年21期)2022-12-09 09:28:02
短歌行
黄河之声(2022年7期)2022-08-27 08:58:42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春来草青青
公民与法治(2020年9期)2020-05-30 12:45:22
就是因为那个洞
青青柳
我画我心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40
我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