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梅 岳利群 王玉珠
手术是胃癌患者常用治疗方法,而术后化疗则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但化疗药物损伤人体正气,产生毒副作用,使肝功能受损,造血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1]。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黄帝内经》提出了“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与“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食疗原则。这些都为药膳食疗奠定了理论基础[2]。有文献报道,用自拟地黄粥(生龙活虎、党参、黄精、扁豆、黄芪等)可有效控制胃黏膜损害,促进胃功能恢复,增加食欲[3]。本研究采用自拟的药膳,旨在减轻胃癌术后患者化疗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08年 9月 ~2009年 11月,我科收治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 110例。本研究病例纳入标准为:(1)无内分泌异常或代谢性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及无严重的心肺疾病。(2)术前无重要脏器转移并且未出现远处转移。(3)术前未曾做放/化疗,术后使用同类抗生素。(4)采用相同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 -空肠 Rouxen-Y吻合)。(5)术前严重营养不良,伴有免疫或代谢疾病史,术前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史、严重肾疾病史、严重胃肠功能障碍。(6)术后存在严重生理或代谢紊乱,缺乏知情同意书,肿瘤出现远处转移及广泛转移的患者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肿瘤位于胃底 40例,胃体 70例。术前均通过胃镜活检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其中高分化腺癌 28例,中分化腺癌 30例,低分化腺癌 27例,黏液腺癌 11例,未分化癌 14例。按饮食辅助治疗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药膳组,其中药膳组 50例,男 29例,女 21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4.20±2.77)岁;对照组 60例,男 37例,女 23例,年龄 62~73岁,平均年龄(63.00±2.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化疗前 1周常规饮食。实验组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自制地黄粥,配方为生龙活虎、党参、黄精、扁豆、黄芪,将所配草药加水 800ml煎至 400ml,去渣加粳米 100 g煎至 300ml备用,每日 4次,每次 60~80ml,至化疗结束。莲肉膏(莲肉、梗米、茯苓):莲肉、梗米各炒 110 g,茯苓 50 g为末,砂糖调备用。化疗开始时在常规治疗及上述饮食的基础上加用莲肉膏,每日 2~3次,每次 5~6匙白滚汤下,连用 2周[1]。
1.3.1 胃癌术后生活质量 采用Visick分级(Visick grade)。I级:属优,无任何胃肠症状,术后营养良好;II级:属良,偶有轻微不适及上腹饱胀、腹泻或有轻度倾倒综合征,调整饮食便能控制;III级:属中,有轻 ~中度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症状,可坚持工作,能正常生活;IV级:属差,有中 ~重度倾倒综合征,有明显的并发症或复发,不能正常生活,多需再次手术。
1.3.2 预后营养指数 (Onodera Prognosis Nutritional Index,PNI)计算公式:PNI=10×血清白蛋白(g/dl)+0.005×总淋巴细胞计数(个/mm3)。评价:PNI>45为优良,PNI 40~45为中等,PNI<40为差。
1.3.3 胃癌术后饮食营养状况 通过问卷随访的方式,按照Spitzer等[4]和台湾吴秋文[5]改良的术后特别症状评分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表评估的项目包括食欲、食物的浓度、单餐进食量、进食次数(次/d)、进食时间(min)、餐后腹部撑胀感、烧心、腹泻、便秘、失眠、吞咽困难、恶心、眩晕、体重,每项分为 1~3个级别打分。
1.3.4 血液营养学指标 (1)血红蛋白(HB)。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2ml,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2)血清白蛋白(ALB)。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3ml,测定血液中血清白蛋白含量。
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Visick生活质量和Spitzer评分用多个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 Independent Samp les);定量指标均数用(±s)表示,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α=0.05。
Visick grade为 I、II级者所占的比例均在 81%以上,组之间比较P=0.731>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均数都 >45,表明术后患者营养优良,预后营养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各评估项目中,单餐进食量比较(P=0.042<0.05);餐后腹胀程度比较(P=0.039<0.05);烧心程度比较(P=0.012<0.05);食欲比较(P=0.005<0.05),两组之间在以上四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余,食物的浓度、进食次数(次/d)、进食时间、失眠、体重减轻、吞咽困难、恶心、眩晕、腹泻、便秘等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之间血红蛋白比较(P=0.486>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血清总蛋白比较(P=0.084>0.05),血清白蛋白比较(P=0.162>0.05),无显著性差异。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药物的副作用常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正常血细胞减少等。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不仅是构成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机体运作的动力来源,而且对于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减轻化疗带来的不适至关重要,而且在众多有关因素中,它是最易调节控制的。本研究中药膳组患者单餐进食量、餐后腹胀、烧心、食欲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减轻了手术和化疗带来的胃肠不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侧重饮食对化疗期间患者血象恢复的辅助作用,但临床护理中,患者的不适症状也是护理工作关注的重点。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 3000年前的周代,就有专门的“食医”。《黄帝内经》提出了“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与“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食疗原则[6]。药膳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是建立在千百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中华民族长期的实践验证,因而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2]。饮食辅佐疗法作为康复医学的一项措施,简易、便廉,一方面促进疾病的痊愈或配合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发挥扶正祛邪的辅助作用,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膳、药食同源,药食性味功能的统一;重视药与食的辅佐,保护脾胃之气,以增进药食的吸收和利用;吸取现代营养学观点,为机体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2]。药膳是药、食、养结合的好方式,它将中药和膳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药疗和食养相结合,既可疗疾,又可调理脾胃,增加抗病能力。中医认为,免疫功能属正气范围,补肾、补气、补血的药膳,大都有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的作用[7]。本方中茯苓有利水消肿,党参、黄芪等有促进组织愈合的功效,因此,地黄粥具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千金要方◦食治》明确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故历代医家在治疗疾病时,除了予以服药外,更重视饮食的调养作用,通过饮食调护来调养正气,祛尽余邪,恢复健康[6]。胃癌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或有进食后胃疼痛、饱胀等症状,选用低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可减少脂肪摄入量及补充蛋白的供给,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在配餐过程中以清淡少油食品为主,选用清蒸、焖、白灼和炖等烹调方法来代替煎、炸、炒、烟熏等,使食物经加工烹调后变得极细软、易吞咽、易消化[8]。化疗前后进餐时间间隔拉开,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正餐当中不要喝太多的汤汁或饮料,最好在用餐前 30~60m in饮用[9]。
癌症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是一巨大的心理打击,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自身及家庭对肿瘤特别是化疗期间的饮食非常重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减轻化疗副作用的饮食调节方法,在研究中未作强制性干预。另外,在饮食指导方面,临床护士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相同的,没有分别对待,这也对研究因素存在一定的干扰,这也是大部分临床护理研究的局限所在。
总之,药膳辅佐饮食疗法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建立在千百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是行之有效的[2]。本研究所配制的药膳对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期间单餐进食量,减低餐后腹胀、烧心发生和增进食欲方面有显著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
[1] 韩冬梅,刘海军.自制中药食疗疗法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126.
[2] 高日阳.三因制宜在中医药膳养生保健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202.
[3] 马海世.健胃粥治疗老年胃粘膜损害胃痛 58例[J].陕西中医,1997,7:300.
[4] SpitzerWO,Dobson AJ,Hall J,et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Aconsic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 Dis,1981,34(12):585-597.
[5] Wu CW,Hsieh MC,Lo SS,etal.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aftercurative gastrectomy[J].World J Surg,1997,21:777-782.
[6] 施奠帮主编.中医食疗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3.
[7] 左华泽.国药与药膳应用浅谈[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53.
[8] 叶志华,刘红丽,彭玲霞.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化疗期间饮食护理[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7,20(3):270-271.
[9] 唐月美.老年癌症病人化疗期间的饮食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