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柯,许天亮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理解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因素,对于帮助健康教育者制订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的教育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从人们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
1.1 健康信念模式的发展 健康信念模式是由霍克巴姆Hochbaum于1958年在研究了人的健康行为与其健康信念之间的关系后提出的,1974年经贝克及其同事修改、发展、完善成为健康信念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预测人的预防性健康行为和实施健康教育。此后,健康信念模式成为欧美国家健康促进的最常用理论模式之一。
1.2 健康信念模式的内容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2]:①个人感知,包括对特定疾病易感性、严重性和威胁性的认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认识共同决定了个体对疾病威胁性的感知,当个体相信有严重后果时,才会感到该疾病对自己的威胁,进而才有可能采取健康行为。个体对疾病威胁性评价越高,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②修正因素,是指影响和修正个体对疾病感知的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民族等;社会心理变量,如个性、社会阶层、同伴间的影响等;结构变量,如个体所具有的疾病和健康知识、此前对疾病的了解等;修正因素还包括行为线索或提示因素,即健康行为产生的诱发因素,如媒体对疾病防治的宣传、家人或朋友的劝告、医生的警示等。修正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行为的可能性,个体是否采纳预防性健康行为,取决于感知到行为的益处是否大于行为的障碍。其理论的中心就是个体信念影响个体的行为。一个人如果认为某一疾病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高,预防措施的效果好,采取预防性措施的障碍少,则其健康信念强,易采取医护人员所建议的预防性措施。此模式考虑了个体的认知水平和影响个体认知的内外因素,也考虑了传媒和医护工作者对个体的影响[3]。护理人员的目标和职责是使个体对自身和疾病有正确、充分的认识,实施或向个体提议其最容易接受的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护理的服务对象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护士可以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以及影响其健康信念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和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使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2.1 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及影响因素
2.1.1 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 刚入院者,按相应疾病健康教育标准计划表,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收集关于病人年龄、性别、种族、籍贯、人格、文化程度、职业、同伴、对他人的影响、对该病的认识及经验等资料,从而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收集健康资料,以真诚的态度取得病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特定疾病的流行趋势、易感因素、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等评估个体对该病的易感性的认识程度;评估个体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评估个体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包括评估个体对行为益处的认识;了解个体对采取所建议的健康行为益处的认识;评估个体对采取或放弃行为障碍的估计;评估个体的效能期待。
2.1.2 评估影响和制约健康信念的因素 了解个体采取预防性措施的促进因素,如询问个体是否通过各种传媒,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获得了有关HIV的预防知识,是否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提醒和亲戚朋友的忠告,个体的亲友中是否有HIV感染者,上述因素均会影响个体认识到自身受HIV威胁的程度或直接促进个体采取健康的行为。一般来说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高的个体较易采取所建议的预防性行为。
2.2 增强服务对象的健康信念 在评估个体的健康信念之后,护士需要按照健康信念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强个体的健康信念,促进个体的行为改变,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帮助病人建立健康信念模式,即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对预防性措施所产生效果的认知、对预防性措施的障碍的认知。比如,当病人对所患疾病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认知低时,护士可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耐心细致的引导,使病人认识到该病所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当病人对预防性措施的利益和好处及认为所采取措施有困难时,要帮助病人从专业角度认识到采取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当病人认为采取预防性措施有困难时,一方面护士与病人共同探讨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病人可能没有充分认识到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从而不愿全力以赴。只有当病人充分认识到所患疾病对自己的危害,并相信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其恢复健康时,病人才具备了健康的信念。健康的信念是病人采取健康相关行为的必要基础和强大动力。比如,有些高血压病人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是因为其没有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饮食计划、按时服药、戒除烟酒、合理锻炼、定期检测血压的重要性。
2.3 指导服务对象采纳健康相关的行为 健康的信念只有变成健康相关的行为才是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护士首先要使病人认识到自己的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其次,护士要与病人共同探讨病人采取相关健康行为是有哪些促进和制约因素。比如,为了保证行动的落实,是否有他人的提醒、亲朋好友的忠告、能否经常阅读到相关的报纸杂志、相关报道、所在社区的状况,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2.4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由于病人的年龄、知识层次、职业习惯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健康信念高低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避免对所有患者都采取千篇一律的健康教育方式。如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听力、视力等的下降,学习时效果可能受影响,要求护士要耐心,而且要注意不断强化。健康教育的内容要系统,并且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住院过程中,不放弃每一个有利的健康教育时机。比如糖尿病病人,如是检查治疗者,要介绍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吸烟饮酒者,要讲明危害并劝其戒除;口服降糖药者,要讲解其作用、副作用;注射胰岛素者,要教会注射方法;病人病情缓解、情绪稳定时,要讲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自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如何制定饮食计划等;好转出院者,要介绍出院后注意问题、再次复查时间、药物减量或停止时间、出院后功能锻炼、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它的缺陷和不足,而健康信念模式特别强调的是患者的认知,如患者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等,这就有可能违反一些必要的保护性保密原则,造成或加重患者不必要的心理紧张。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健康信念模式是指导人们改变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4]。它强调了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对采取健康行为的主导作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改变个体不利于健康的观念,增强人们的健康信念,摒弃不良的行为,积极采纳健康的行为,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
[1] 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张雅诗.国内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6-57.
[4] 彭荣翠.健康教育中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管理,2007,7(1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