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菊
教学最优化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周小菊
探求适时、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护理教学,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培养适用性人才,是现代中职护理教育教学不可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采用教学最优化理论,从德育美育的优化渗透、师生关系的优化融合、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教法学法的优化选择、体态语言的优化利用、学生能力的优化培养六个方面进行教学,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护理教学质量。
护理学基础;教学;教学最优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求将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师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正确的教学原则多方面结合起来,从而选择和制订最佳工作方案 (即教案),并在实际中坚决而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理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尤里·康斯坦丁诺夫·巴班斯基的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和成就的集中代表。笔者在教学最优化理论上得到一定启发,借鉴教学过程最优化策略[1],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可能性、教师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条件、环境等灵活运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教学不仅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教养、教育、发展这样三个方面的任务[2]。除教育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外,还要促进学生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即在综合考虑任务的同时,注意情商的发展,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护理服务意识培养。培养社会化、人性化的服务意识,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认识护理是一门关爱的学科,护理工作是传播健康、维护生命的神圣职业。护理应以病人的健康为中心,培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的优良品质,使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护理学基础》学习中大幅度提升。逐步形成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努力实现技能、素质、情感态度合一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高教学效率[3]。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思想愿望、心理活动、身体状况、个人的学习态度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融洽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处,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共建良好、和谐自然、亲近的师生关系。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和信任。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被关爱的幸福,可提高其信心,保持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吸收传授的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目的和内容,依据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分出内容重点,系统地全面地考虑现有的各种条件,科学的、合理的组织最佳的教学方案,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目的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有机结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组合,达到师生对目标的共识。同时把效率与效果加以考虑,实际上也是给教学过程最优化赋予了明确的标准,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学效果[4]。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不能仅停滞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学基础》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综合规划学生的教学和发展任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内容、规则和方法及最后的评价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和发展水平去具体确定任务,根据学生最大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按目标设计和具体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以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如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先采取每项护理技术过关性考核,期考时再对本学期所学的护理技术操作抽考,评价学生个人接受教学的能力、思维、记忆等发展程度,从学习成绩、品德修养、能力方面全面衡量效果,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学质量;开展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学生优缺点,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目标。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教学要善于对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地作出反应,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迅速改变教学方法,随时调整教学活动,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不同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对同一教育者发出的同一信息的认同和接触程度也不同[5]。区别教学决不是简化教学内容,而是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帮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效率,确定最优速度,节省师生时间。对学生进行区别教学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办法,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方法,采取合理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理解水平、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则根据学生能力层次的不同因才施教、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反应能力、外部环境、原有知识、基础能力间的差距,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临时变换教法,实行区别教学。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中,既包括教师活动,又包括学生活动,强调师生力量的协调一致,在不加重师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关系中完成教与学。注重学生能力和方法的传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全局和细节处进行统筹安排,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举例法、病历分析法等方法培养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方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扬、肯定、赞赏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能性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最优措施,进行最优调控,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依存于学生实际的学习可能性,包括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学生自身的身心素质。学导式教学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体作用,如角色扮演是运用讨论、表演、点评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6],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应变能力。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学生尚可通过自我检查法、设问法、反问法等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上的不足,而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任何一种高质量的教育必须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支撑[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措施。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根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教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政治观点、思想感情、处事态度、风度仪表都在影响着学生,对教学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在示教操作时做到动作娴熟、规范、姿势优美、手势恰当、态度和蔼。平时注意调整、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面对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护理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培养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及综合素质。在形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过程中,不能仅停滞于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还要重视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采用护理情景模拟法、病历分析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相互整合并转化为能力。培养既具有扎实护理基本技能,又具备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开拓实用型人才。
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使笼统的、输灌式的教学方法正在受到强有力的挑战。改进原有落后的教学方法,采取最优化教学,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8],不断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
[1]闫承利主编.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1-2.
[2](苏)尤.克.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0.
[3]朱慧云,刘佑芝,易永红.和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3,18(5):367.
[4]王冬华.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影响与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0,2(1):10.
[5]胡爱招,王志红.论教学中的非线性关系对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70.
[6]曹 卿.实践教学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64-95.
[7]姜安丽,李树珍,林 毅.我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70.
[8]祁俊菊.非线性思维对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89.
2009-09-10)
(本文编辑 王亚芹)
543000 广西梧州市卫生学校
周小菊:女,本科,主管护师
10.3969/j.issn.1672-9676.2010.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