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呼吸道异物急救的护理体会

2010-04-08 05:36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异物气管心率

朱 蕾

呼吸道异物一般是指异物误入喉、气管、支气管而致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疾病,多发生于 5岁以下的小儿,有危及生命的危险,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方法,应及时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多数患儿病史陈述不清,术中不易配合,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异物取出前观察、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的护理对预后非常重要。加强对院前院内小儿监护人预防误吸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 41例,男 25例,女 16例。年龄 8个月 ~7岁。其中 3岁以下 29例。异物停留在气管 7例,右侧支气管 19例,左侧支气管 14例,双侧支气管 1例。表明 3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异物在右侧发病率高于左侧。异物以植物类多见,花生米、瓜子、黄豆 27例,果皮、甘蔗 3例,其他 11例。 以上病例中 28例来自农村,13例来自城镇。经气管镜钳取出异物均获成功,无 1例患儿死亡。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随访 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言语沟通的困难,患儿害怕与父母分离等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可表现为反抗、哭闹、拒绝护士照顾等。针对这些情况,术前护士到病房随访,首先了解异物性质、部位,还要严密观察患儿呼吸,让其处于安静状态十分必要,尤其对呼吸困难者,应加倍安抚爱护,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咳嗽,以防止异物移位加重症状,引起危象。如测量体温、注射等操作尽量放在术后进行。同时护士要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和治愈的可能性,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和术前解释工作,使他们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检查工作。

2.1.2 防止异物移位 异物进入呼吸道并稳定于一侧支气管中,患儿因哭闹、体位不当等因素均可致异物移位,应使患儿保持头高足低体位。若需短期内行支气管镜检查,则应尽量减少静脉穿刺或肌内注射,以免刺激患儿挣扎增加异物移位几率。若术前确需静脉穿刺治疗或麻醉用药,可先给予适当剂量镇静剂。

2.1.3 器械准备 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型号适宜的支气管镜,护士准备好气管镜、儿童侧开式直接喉镜以及异物钳、吸引器、光源、气管切开包等相关器械。

2.2 术中配合

对能配合的患儿应以亲切的微笑,消除患儿防御性的心理反应;对不配合患儿可采用分步接患儿法,即先让家属陪伴患儿,护士利用诱导法分散患儿注意力,行基础麻醉后入手术室,防止患儿挣扎躁动导致呼吸困难增加手术难度。术中密切观察患儿心电图、心率、SpO2,并持续给氧和有效人工呼吸,要把防止缺氧问题放在首位。随时注意观察患儿颜面、口唇、指、趾端颜色,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由于体位改变、异物影响、手术刺激都会引起患儿剧烈呛咳、挣扎,易使异物向深部气管嵌入而加重缺氧,因此术中为患儿变换体位或吸痰操作宜轻柔敏捷,镜检时要充分镇静,尽量减少患儿剧烈呛咳。

2.3 术后护理

(1)先了解患儿手术后异物取出是否完整。(2)全麻患儿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由专人护理至清醒,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送回病房前准备好急救用品及设备。(3)清醒的患儿严密观察有无吸入性呼吸困难,有无喉水肿现象等。患儿入室后取平卧位,稍垫肩,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并给超声雾化,空心掌拍背,以利痰液排出。(4)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 吸入性肺炎 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患儿一般全身情况较差,呼吸功能部分受损,缺氧和体温升高均可导致心率加快。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体温及双肺呼吸音变化,以便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此类肺炎。异物取出后,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应得到明显改善。如患儿仍有继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烦躁、憋气等现象,或听诊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并闻及哮鸣音和拍击音等症状,发热严重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考虑异物残留的可能。

2.4.2 喉梗阻 本组有 9例患儿出现喉梗阻,异物大且卡在声门。对发生喉梗阻者,应即刻取垂头位,同时拍背,并刺激咽喉部使患儿呕吐,及时清除口内分泌物后可暂时缓解。在短时间内经上述处理无效,应立即在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此类患儿应减少活动,避免哭闹,防止异物变位。术后患儿若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喉喘鸣及三凹征时应考虑喉头水肿造成的喉梗阻,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 5mg静脉滴注,若仍不缓解可考虑行气管切开术。护士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备好气管切开包。

2.4.3 心力衰竭 本组有 3例患儿出现早期心力衰竭,心率为 150~180次/min,经儿科会诊后给予强心剂治疗。如心率>160次/min,应考虑有心力衰竭的可能,无心力衰竭也应给予强心剂。婴幼儿心力衰竭没有典型症状,不易发现,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心率。患儿输液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为5ml/Kg◦h-1,并限制进水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2]。病室宜安静、舒适,避免各种刺激。患儿体位宜取半坐卧位,可使横膈下降,改善呼吸状态。护士定时测量心率、心律,注意心音、血压、呼吸等,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使患儿情绪稳定。

2.5 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监测患儿SpO2、脉搏,有缺氧者给予鼻导管高流量吸氧,SpO2>90%后停止吸氧 10 min,如 SpO2能保持在 >95%以上即回病房观察。喉及咽部分泌物增多时应及时吸出;呼吸道黏膜水肿时可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双肺有哮鸣音时可给予氨茶碱等解痉剂;昏迷者应注意纠正酸中毒、预防脑水肿。舌后坠患儿应采取侧卧位,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时处理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3 讨 论

从年龄构成来看,呼吸道异物 1~3岁儿童占 70%,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少,表明幼儿期是发生呼吸道异物的危险年龄段,此期幼儿与外界环境接触逐渐增多,模仿力不断增强[3],有好奇心,当遇到陌生物品,首先放在口中“体验”,一旦监护人疏忽,异物极易吸入气管。另外,小儿生理发育不完善,咳嗽反射功能不健全,容易将食物呛入气管[4]。有一些父母缺乏喂养知识,经常跟随小儿边跑边喂食,边玩边吃或进食时嬉笑、打骂或哭闹而将食物呛入气管。本组病例 80%来自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低,缺乏正确的喂养和教育知识,使儿童养成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是造成呼吸道异物的主要因素。针对儿童,特别是 1~3岁的儿童应注意加强防范,具体措施如下:(1)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呼吸道异物必须以预防为主,通过黑板报、讲座、家访、分发健康教育手册等多种形式,在家庭、社区、幼儿园、学校、儿科门诊大力宣传科学的儿童保健和正确的喂养知识,提高人们对儿童呼吸道异物危害的认知,并要引起广大家长、教师的重视,将管理教育好儿童的意见达成共识,共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2)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婴幼儿不可进食花生、瓜子、豆类等或带壳、带骨的食物。或者可以改变烹调方式,将食物碾碎,做成如花生酱、玉米糊、豆泥、肉末等再进食。(3)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可嬉闹、追逐、责骂和哭吵。(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龄前儿童好模仿,家长应该以身示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使幼儿明白要规律进食,细嚼慢咽,保持安静。如遇幼儿口内含物,不可用手强行挖取,应设法诱其自行吐出。对学龄儿童要耐心教导,使其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改正其口内含物的不良卫生习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几率。

[1] 田永泉主编.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7.

[2] 朱延力,王淑兰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0.

[3] 施小泉主编.家庭护理 600问[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1997:385-386.

[4] 武汉医学院主编.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63.

猜你喜欢
异物气管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