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与中医教学刍议

2010-04-08 03:09薛红莉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整体思维

薛红莉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与中医教学刍议

薛红莉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中医理论艰涩难释。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的很多指标难以达到量化、标准化,加之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因此如何搞好中医课程的“教”与“学”成了当今中医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入手,处理好中医课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搞好中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医教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祖国医学理论是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活动中总结和丰富起来的,同时又不断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它不仅是中医诊病的特色,更是中医的灵魂,它要求重视“证”这一关键的概念。

1 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的概念

证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原因 (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等)、病的部位 (如表、里、脏、腑、经络等 )、病的性质 (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 (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部信息。辨证论治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证,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正因为中医诊病需从辨证论治着手,所以就有了中医的“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无论中医诊断病、治疗疾病,还是中医预防和养生保健上都需要从整体观念出发,考虑到人这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把握因生施教

长期以来,由于中医的很多指标难以达到量化、标准化,加之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多靠临床医生的主观来判断并应用于临床,所以给中医的学习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尤其是对于课时少、内容多的西医院校的学生,中医的学习更是一大难题。如何处理好西医院校的中医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入手,处理好中医课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搞好中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笔者面对的学生对象主要有通过普通高招录取的大专生、五年制大专生及部分对口升学的中专生。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同一类别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根据不同听课对象这一整体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思维特点、专业需求、就业需求等方面加以辨证,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同时讲到“肝主疏泄”时,在阐述其含义、内容体现、功能失常、治疗、预防等方面内容时,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需要重点讲解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用药特点;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则要强调肝疏泄失常时对疾病的影响及其预防;对于美容专业的学生则更强调肝疏泄失常对肤色、内分泌的影响及其调护方法的介绍。当然,除了结合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结合知识背景,适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案。因此在中医的教学中,要“辨生施教”,力求做到“异生同教”、“同生异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

3 重视整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在同一时期授不同的中医课程,但中医本身有其整体观念的特点,所以中医课程本身也是一个整体,所有学科是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不能孤立地为讲一门课而讲一门课,一定要在讲课的同时把握好整体观这个主线,深刻理解辨证论治这个灵魂,切实负责任地讲好每一门课。比如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带针灸点穴实训课上,讲到重点穴位的主治时,如果单一的把各穴的主治病证简单的罗列,学生就难以记忆;如果站在整体观角度,从脏腑、经络、穴位、主治这一主线来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进行讲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中医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贯穿中医全息的思想,深刻体会理解“辨尘施教”的含义,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中医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把不同的课程教好。

4 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

作为一名中医课程的老师,处理好了“教”的过程,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要想切实地做一名合格的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素质德育论》[2]中谈到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素质是一项系统的过程,素质教育认为必须从转变大学生学习观念入手,以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为前提,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学习成为自己的必须。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因此,要学好中医知识,不仅要想让学生学会怎么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的方法。对于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来说,中医教育[3]主要是加强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从根本上把握其精髓,紧紧扣住以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为核心的生理与病理,以“太过”及“不及”为主的病因与预防,以四诊、八纲、八法、辨证施治为中心的诊法与治则,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为中心的药物理论,引导他们步入中医大门。比如在讲到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时,心、脉、血三者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可将其比喻为农田灌溉时的水泵(电机)、水、水渠三者的关系,三者构成一个整体,当任何一方失常时,水都无法顺利流到田地里。从这些形象的、简单明了的生活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过程,并启发培养他们逐渐构建起整体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能力。以生活中吵架后出现鼻出血、心烦失眠、面红目赤、头痛头胀、腹泻现象说明肝、心、肺、脾之间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相乘相侮关系,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中医整体、辩证思维,从而加强他们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提高中医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只有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把握好中医课程的“教”与“学”的关系,时刻将中医的辨证、全息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教好每一门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1]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杨 维.素质德育论 -大学生的现代适应于综合素质培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杨丽莎,吴红斌,王秋萍.中医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系统思维的探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12(14):10-11.

R 241

B

1008-9276(2010)06-0742-02

2010-06-11

薛红莉 (1977-),女,河南省开封市人,硕士,助教,从事中医学教学工作。

[责任编校:张亚光]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整体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