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广西 河池 547000)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为医院高危的易感科室。手术室护士由于每天频繁接触缝合针等利器,加上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紧张劳累,精神压力大以及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使锐器伤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据任小英等[1]调查发现,工作超负荷与锐器伤发生相关,所以,造成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就大,并且很容易引起严重的或者潜在的致命感染。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其危害,并掌握其防护措施。
主要污染物如含有HBV、HCV、HIV污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是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到的物质。手术中传递缝合针及徒手掰安瓿等锐器伤多见,其次为注射、抽血时被针头刺伤等。被HBV、HCV、HIV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伤后的病源感染率分别是 6% ~30%、0.4% ~6.0%、0.25% ~0.4%[2]。其危险程度取决于:①皮肤黏膜接触血液量的大小;② 接触时间长短;③造成表皮损伤的针头粗细、类别;④刺伤的程度;⑤所接触的病毒滴度高低;⑥所暴露的医务人员的免疫功能。据报道含浓度高的HBV血液、体液经伤口感染操作者,针刺伤时,只需0.004mL足以使受伤者感染 HBV[3]。
2.1 提高防护意识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手术室护士主动接受更多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同时要了解手术患者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对急诊或未确诊的患者一律按阳性对待;并检查自己手指或皮肤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有防水敷料保护破损皮肤,避免开放性创口被患者的血液感染。
2.2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如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增加针刺伤和差一点针刺伤的危险性[4]。因此,护士长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当作管理职责的一部分,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流程,认真督查感染性手术预防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降低了锐器伤的发生率。
2.3 加强自我防护 ①正确使用各种锐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各种穿刺利器的操作方法,进行穿刺时注意力要集中,防止穿刺针刺伤自己或他人。操作过程不可直接将针头或针芯递向他人,不可用双手回套针帽。②配合手术传递锐器时注意正确的传递方法,如:传递手术刀时,刀腹应朝下,传递或收回缝针时不可直接用手抓持锐利部分。传递锐器时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可采用间接传递法,将锐器放置于弯盘内,通过这一中介物进行锐器的传递。这样可减少传递过程中锐器损伤的概率。用过的缝合针、注射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放置在指定的一次性利器盒内统一送焚烧炉处理。
2.4 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护士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在紧张劳累后要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护士长合理安排人力,尽力安排充足的人员,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忙乱。
2.5 免疫预防 目前HCV、HIV尚无疫苗,但对HBV可注射乙肝疫苗进行预防。
3.1 局部处理措施 ①针刺伤后,立即脱下手套,从刺伤部位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挤压,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刺伤处应边冲洗边挤压,越快越好,尽可能挤出刺伤处的血液。②受伤皮肤冲洗后用0.5%碘伏棉签压住刺伤处2~3分钟。
3.2 心理护理 尽量减少受伤者的心理伤害。据调查99.1%护理人员在针刺伤后非常担心感染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的同志们应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缓解其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压力,消除恐惧心理,减轻低落悲观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3.3 立即报告院感科 如被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应立即采集受伤者血标本,进行两对半检查,检测受伤者是否对乙肝有免疫力,如果没有,可立即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并联合用乙型肝炎疫苗,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0.5~1年随诊。
锐器伤后有血源性感染的危险,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职业防护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范意识,主动做好自我防护和掌握正确的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率,可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1]任小英,喻姣花,熊 宇,等.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现状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2003,9(3):61
[2]杨晓华,周 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
[3]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532
[4]任小英,邓 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