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失误看大学英语教学

2010-04-07 22:23:58陈莹莹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交际

陈莹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从语用失误看大学英语教学

陈莹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英语学习交际者由于语用失误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语用失误呈现几种表现形式,多种因素导致语用失误。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的解决策略。

语用失误;大学英语教学;语用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但是,由于英汉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以及英汉思维方式和语言本身的差异,或对英语知识掌握得不准确等,经常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上的多种失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许多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大学生的语用能力落后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中国的英语教学普遍重视语法﹑语音﹑词汇等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语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语法点,但在跨文化交流中常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际失败。一定程度上,语用失误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了语法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恰当、表达不合习惯,也就是说,无意识地违反了文化习惯、价值观、思维模式和社会规约等,或者说话不符合时空背景、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场合等,违背目标语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不到完满的交际效果,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Thomas认为,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1]。根据Thomas的观点,语用失误大体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一)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民族语对某一词语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者所说的外语不符合操该外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2]。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需要根据语境,恰当地运用语言以使自己的用意清楚地表达出来。语用语言失误则是指在言语交际时,受母语迁移的影响,按母语的思维模式套用英语;对英语文化知识掌握模糊,不能正确理解对方的会话蕴含。

从母语迁移看,中国大学生学英语的年龄集中在17岁到19岁之间,这个阶段的他们已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内部言语表现为母语化的特点。由于在头脑中形成了母语的思维习惯,受潜意识母语文化规约和文化依附力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常不自觉地从母语文化出发,寻求一种与其母语相对应的表达方式,造成语用语言失误,为语用迁移。这体现在称谓、招呼语与寒暄语、邀请语、称赞语与自谦语、告别语、道歉语和委婉语等的选择上。比如,中国人的尊老体现在称谓上是“李老”、“老杨”,如果用这样的方法称呼外国人“old Li”,会适得其反,因他们忌讳老。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习惯说“吃了吗?”“你上哪儿去?”“最近忙什么?”等寒暄语,操英语者听到类似的问候认为是邀请他吃饭或询问隐私等。操汉语者喜欢自谦,受到别人的感谢等常说“哪里,哪里?”“不敢当!”“你抬举我了!”“过奖了!”等以示礼貌。操英语国家的民族在受到恭维和赞扬时,总会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对于对方的感谢,英语的回答是“Not at all”,“You are welcome”,“It's a pleasure”,汉语的回答是“没什么”或“不用谢,应该的”。如果把后者翻译成英语“It is my duty”,就会含有下列意思:此人并不想做这件事,但这是他(或她)的职责,故不得不做。

从知识的模糊掌握上看,一些学生由于对目的语的知识掌握得不准确,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令人窘迫的事。例如,学生邀请外国留学生一起郊游,约好具体时间“Please meet at the east gate of our university at 9:00 next Saturday!”留学生欣然答应。在两天过去后的星期六的上午,学生就接到留学生的电话,原来他们已经到了约定地点,没见中国学生的影子,后经解释消除了误会。在我们汉语文化中“last week”就是“上星期”,“this week”就是“这星期”,“next week”就是“下星期”,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不同,“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与英语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时却不是对应的。汉语中说“下星期六”时,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的,而英语则是以说话时的这一天为参照点。假如说话时是星期三,那么说“下星期六”是指过了星期三以后即将到来的那个星期六。于是就发生了上面所说的误会。

(二)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有关[3]。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文化渊源,因此在语言运用方面自然有很大差异。英语学习者如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就有可能在进行交际时出现失误。

从母语迁移看,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交际时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常无意识地会机械套用母语结构。如见到或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常说“您一路辛苦了!”这句话容易被翻译成“I am afraid you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而使操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误解:旅途中心情不错,享受异国风情,怎么会劳累呢?符合英语习惯的翻译是:“How was your trip?”or“Did you enjoy your trip?”

此外,一些学英语的交际者由于对英语中一些特定语言表达的语用功能认识模糊,从而导致交际失误。例如:

A:Thank you for taking me here.

B:Never mind.

在英语中,一般只有对对方的道歉表示不介意时用“Never mind”。符合英语的表达是It’s my pleasure,Not at all,Don’t mention it。

二、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要注重英汉文化差异比较和分析。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跨文化交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努力沟通汉语与外族语言文化在语用上的差异。语用差异的根源,实质上还在于文化的差异。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言民族和以中文为代表的汉语言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不同,由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等的差异很大。“无可否认,学习外语者是把L1作为参照物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向学习者指出两种语言相似或不同之处,帮助他们形成L2系统。在跨语言策略上,我们首先承认了迁移作用,所以要有意识地在L1和L2之间移动,比较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帮助他们逐渐形成新的L2语言体系”[4]。因此,在语言教学中,运用对比分析法至关重要。教师在上课中要穿插有关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宗族文化和个人文化﹑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差异以及中国和操英语为本族语的国家的历史民俗差异。

二要注重引入语用学理论,讲授语用知识。语用学是根据具体的语言情景研究特定的话语意义。语用学中的三个主要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指导的作用。如:There is a policeman at the corner.这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但如果把它用于特定的语境里,它会呈现不同的言语行为:当说话人处在有人正要进行某种犯罪行为时,其言外之意是“警告”;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其言外之意是“提醒”。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须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说明语境与言外之意的关系。还要通过例子让他们了解何为遵守或违反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从而使听者推导出话语中的言外之力。

三要注重英汉语用差异的比较和分析。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输入,因此教师应在语言知识各个层面——词汇、句式、语篇——渗透语用知识的讲解,加强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使其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招呼与寒暄语、邀请语、称赞语与自谦语、告别语、道歉语和委婉语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了解该语言所反映出的礼貌规则、社会价值及思维模式等。美国语言学家Fries说,最好的外语教材应该是在对学习者的本族语和外语之间进行科学的描述和仔细对比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各种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二)开辟第二课堂

学校要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定期观看英文电影,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跨文化交际语境,并向其推荐与课程学习主题相关的外国文化的课外书籍,以增强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成立英语协会、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演讲和英语晚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英语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电视、广播等积累文化知识。邀请外籍教师讲课或办讲座,开设有关外国文化方面的课程。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学校,参加对外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

(三)强调背诵

俗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是比较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学习者有意识地、主动地语言输入的活动。通过背诵,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语感,促进语言学习。E.Bialystok把二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3]前者指学习者意识层次中的所有目标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后者指那些内化了的知识,它们存在于潜意识中,学习者不一定表达清晰,但能不自觉地流利地使用语言。语言学习者的隐性知识越多,他熟练使用目标语的程度就越高。背诵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从而把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形成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输出过程中的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更顺利地用目标语进行交流。

(四)提高教师素质

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促进学生学习。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目的语文化知识,不仅要充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信息提供者、评价者,更要充当终身学习者和教学研究者的角色。由于语用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二语习得研究、外语教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扩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发展自己的语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职业能力的适应性,做好学生语用能力的培育者。

当然,语用失误是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中西由于不同的文化内涵,包括思维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英语学习者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失误。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提高对语用能力的认识,结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Stern H 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2.

[5]E Bialystok.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Abstract:Due to pragmatic failure,English learners fail to communicate successfully.Based on Basic Requirements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of its cause,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Pragmatic failure;College english teaching;Pragmatic competence

An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Angle of Pragmatic Failure

Chen Ying-y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zhou 450011,China)

H319.3

A

1008—4444(2010)03—0186—03

2010-03-02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08BYY005)。

陈莹莹(1975—),女,河南许昌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宋孝忠)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