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凤香
(湖南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益阳 413000)
德育视野下当前大学生失信的根源及对策探讨
邓凤香
(湖南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南 益阳 413000)
诚信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却面临着诚信危机:学风不正,自欺欺师;行为不正,投机取巧;经济失信,欺人欺世;情场失信,害人害己;职场失信,就业作假;网络失信,率性而为。大学生失信源于多重因素:道德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经济生活领域、家庭环境、教育体制、网络信息等。解决大学生失信问题需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这是治标之策,为此,必须建立诚信政府,实行良性导向;加快信用立法,加强诚信监督;提高德育地位,强化诚信教育;健全诚信制度,形成奖惩机制。治本之策则在于重建道德体系,挽回世道人心。
德育;大学生;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要求。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第六条就是“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也是大学培养合格人才和大学生健全人格、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而做人须先立德,立德须以诚为本,以信立身。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号称时代骄子,社会影响极大,其道德素质与知识技能如何,不仅关系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建立、健全。然而,当前大学生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这不仅是国内教育界的共识,也引起了国外的一些媒体的质疑。如2001年11月28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就曾报道说:中国大学生成绩是优秀的,但诚信度却令人怀疑。
据实分析起来,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学风不正,自欺欺师。有的学生,上课、自习总找各种借口一逃了之,作业、论文总找同学或刊物一抄了之,考试基本靠小抄、夹带、短信、耳机或枪手,要挂科时靠请客送礼、托人说情、“搞定”老师,求其“高抬贵手”。
(2)行为不正,投机取巧。有的学生为达到入党或当上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等目的,大搞关系学,热衷于请客送礼走后门拉选票,还自以为高明一等,髦得合时。
(3)经济失信,欺人欺世。有的学生本身家境不错,却装穷叫苦,搞假证明,骗取助学金,困难补助或助学贷款,供其挥霍;有的学生大手大脚,美其名曰“潇洒”,是学校周边网吧、歌厅、餐馆的常客,却借口家贫,恶意拖欠学费或助学贷款;有的学生还趁即将毕业之机,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如此等等。
(4)情场失信,害人害己。当前大学校园恋爱成风,爱情原本是美好的,但有的学生却是游戏情场、玩玩而已,借以平服青春的躁动、填补内心的空白,根本不打算对对方负责任,以致严重伤害对方,甚至由此引发了一些极端事件。
(5)职场失信,就业作假。有的学生求职之时,改成绩、改档案,制作假简历、假荣誉证书,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有的学生就业之后,随心所欲,一旦想跳槽,就单方面违背合同,一走了之,社会影响极坏。
(6)网络失信,率性而为。有的学生在网络上谩骂、攻击别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窃取他人信息,骗取他人信任等。
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偷盗同学钱物,这已不仅是一种诚信道德的缺失,而演变成违法犯罪行为了。尤为可怕的是,许多同学对上述种种现象竟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1]。
最近,笔者在湖南城市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就诚信问题,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各专业、各年级的200名在校和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200名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和认同度达到了100%,但表示能在各方面做到诚信的学生只有10人,只占总数的5%。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是社会大气候造成的,包括受官场、商业界、家庭、学校、老师和同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如此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出现,其症结不在诚信教育荒疏,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道德品质下降。笔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诚信问题已日益成为全社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诚信危机几乎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渗透到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多渠道多层面的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道德生活领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等方面的淡漠和失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些人快速、高额获利的手段,这使得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产生错觉;西方的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此外,社会上各种信息泥沙俱下,通过网络媒体快速传播。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的情况下,良莠不辨,中毒在所难免。
在政治生活领域,诚信危机也导致了形式主义、利己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有的官员为造政绩,大搞形象工程和短期行为,甚至欺上瞒下,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有的官员工作飘浮,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官员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喊反腐倡廉,台下搞权钱或权色交易。反腐报告刚作完,纪检监察找上们的滑稽现象也不时发生。须知中国基本上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官员的形象,对大学生影响极大。如时下许多反贪电影、电视剧热播,有的大学生竟然热衷于学习剧中人怎么体察人情世故、怎么逃避侦察、怎样在官场混得如鱼得水。
改革开放以来,十亿人民九亿商,商业习气从官场到民间,从上层到底层,从大人物到小百姓,已深入到每一个角落,大学生不可能不受影响。时下许多商人急功近利、不讲信用,三角债纠缠不清,合同诈骗、金融欺诈屡见不鲜。商业产品和商业活动也存在着大量虚假现象,从生活必需品到高档耐用消费品,从烟酒、食品、服装等生活资料到建材、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及高科技产品等,几乎无所不及;广告天花乱坠,实际天壤之别,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假冒伪劣泛滥,欺骗消费者,几令消费者到了见商即疑的地步。
古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肯定是极大的。现在许多家长只重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道德教育,对其不诚信的苗头不及时制止;有的家长教育孩子,重言传不重身教。教孩子是一套,自己做又是一套,为了眼前利益,说假话,办假事,作假证,自欺欺人;更有少数糊涂家长,信奉“利益至上”,认为讲诚信会让子女吃亏,引导子女形成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人生信条,欲求其诚信,难也哉!
一是教育方式问题。目前我国教育普遍存在只管“教”,不管“育”的弊端,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健全人格和品行的培养,德育工作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大学诚信教育也是目标不明、概念不清、内容空乏、流于说教。由此产生的恶果,就是学生有诚信道德认知,却无诚信情感、意志和信念,更谈不上内化的诚信行为习惯了。二是管理制度问题。许多高校制度短缺、管理松散,有放纵之嫌;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本身不公正、不诚信,有教唆之嫌;诚信制度未确立,失信成本极低,有姑息之嫌。三是队伍素质问题。言传重于身教,教职员工队伍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诚信素养、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诚信表现。部分教职员工素质偏低,缺乏服务精神,有的工作飘浮不实,弄虚作假;有的在推选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评助学金奖学金等活动中,热衷于讲关系、开后门;有的老师讲台上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搞学术、评职称时,抄袭论文、剽窃成果、请客送礼,什么事都做。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虚拟性冲破了传统道德的直接约束,那些毫无诚信观念的人更是找到了新的肆虐空间,在网上发表谎言、剽窃成果、进行诈骗,制造传播病毒或黄色垃圾。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最多的群体之一,不可能不受到这些影响。
大学生诚信精神和意识的形成,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内化过程,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及良好的环境熏陶。宣传教育深入是诚信的源泉,法律制度过硬是诚信的保证,社会诚信是个人诚信的前提,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
(1)建立诚信政府,实行良性导向。要提升政府诚信度,增强其凝聚力和号召力,政府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避免朝令夕改。因为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导致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减少,更多地追求短期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就可能见利忘义而忽视诚信;二要加紧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弘扬诚信美德,促进诚信机构建立和发展,让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得利,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声誉扫地、付出代价。
(2)加快信用立法,加强诚信监督。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可能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立法的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达到信用开放、信息公平享有和使用。目前,我国政府己开始从法律规范入手,对诚信缺失行为加以规范。如2004年5月19日通过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对大学生失信行为就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在加强法制约束的同时,一要加强舆论监督。在如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众传媒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担负着教育人和塑造人的责任。由于媒体的传播范围广,能使失信者在更大的范围被曝光,所以监督的力度也就更强。二要借助中介机构。社会诚信服务中介机构由民间投资者联合出资组建,独立、公正、客观、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诚信产品或服务[2]。
(3)提高德育地位,强化诚信教育。一个大学生的成才,其学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尤为突出。所以,要实实在在改革教育大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响,骨子里搞的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大学教育尤其要将德育提到至少与智育同等的位置,德育课不应是可有可无的副课,而应成为必修的主课。
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教职员工要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利用课堂、校园网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宣传诚信思想,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诚信认知化为诚信情感和诚信行为;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
(4)健全诚信制度,形成奖惩机制。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诚实守信者给予及时的奖励,对失信者作出惩罚,积极营造“诚信素质”健康成长外在环境,最终为大学生将诚信内化为人格提供动力。诚信档案应记录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信用记录、校方和社会的各类意见等。在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的基础上,把这个信用档案内容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优入党、保送升学、推荐就业、发放贷款等。对于不讲信用的学生,不仅要记录在案,还要给予处罚。这无疑是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良好开端和里程碑。
诚信之道,在乎一心。而当前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许多人缺少信仰和理想,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不诚信等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所在。为今之计,我们只有继承和弘扬释、道、儒等传统道德,以其合理内核为蓝本,融合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价值观,重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体系,使诚实守信等道德成为举世崇尚的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从根本上挽回世道人心。人心若正,则不假外力,不须法律和制度约束,政风自良,吏治自清,商风、民风和师风自正,全社会都自觉以诚信为本,则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其诚信状况一定会大为改观,堪为社会之模。这是治本之策,也是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和谐大同的良策,当然,也是一个最难落实的系统工程。
[1]张明志.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多元视阈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J].江海学刊,2003,(3).
(责任编校:周 欣)
G41
A
1673-2219(2010)11-0108-03
2010-07-18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与大学生诚信伦理建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08C188)的阶段性成果。
邓凤香(1970-),女,湖南桃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