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荣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魏野送别诗的意象与意境
张春荣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魏野是宋代的隐逸诗人,其送别诗由于浸润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而风采独具。独特意象的选取、别样情怀的流露、隐士形象的自我展示、苍茫和淡远意境的营造,这些构成了魏野送别诗的特色。
魏野;送别诗;意象;情怀;隐士形象;意境
魏野(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人。北宋前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好吟咏,不求闻达。居州之东郊乐天洞,于草堂之中弹琴赋诗。他作诗精苦,有唐人风格,诗名远播契丹国。魏野在现存的将近四百首诗中,送别诗 87首,[1]P892-970成为其诗集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魏野是北宋的著名隐士之一,其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情怀沾溉浸润下的送别诗便独具风采。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分析其送别诗的意象与意境。
灞桥折柳、长亭送别,别情依依之时,此情怎述?因此“阳关曲”、“折柳枝”、“饮酒话别”等意象便时时闪现在历代诸多的送别诗中。而魏野送别诗中出现最多,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充满脱俗、幽绝、静谧的意象。这些意象可大致分为三组:蹇驴、白驴、瘦驴;云、鸥、鹤;林泉、琴等。
(一)蹇驴、白驴、瘦驴
在魏野的送别诗当中“驴”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时有出现。或写友人骑驴远行而去,如:
“时平防贼少,山险下驴多。”(《送臧奎之宁州谒韩使君》)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送高生归青社》)
“蹇驴并跨引羸僮,两地迢迢谒至公。”(《送王专王衢之许下自维扬谒孙学士王舍人》)
或写自己策蹇相送,如:
“弟分微禄送,儿逐蹇驴行。”(《送王迁归青社》)
“秋霁山川行色好,乘骢策蹇恨难陪。”(《送薛奎殿院赴阙》)
“朝官逢下马,野客送骑驴。”(《送长安赵侍郎赴阙》)
或者仅仅是虚写,是一座桥梁,连起友人的现在与未来,如:
“他时驷马乘如组,莫忘今朝跨蹇驴。”(《送司马池归夏台》)
“驴蹇童羸山路险,他时贵不忘今朝。”(《送进士孙 赴举》)
《送蹇藏用之平阳》一诗更是通过驴的意象渲染了一幅送别图景:“蜀客贫游晋,山川木落空。军闲无虏寇,俗俭有尧风。雁急长天外,驴迟落照中。圣君方选士,莫便叹途穷。”诗人与友人策蹇乘骢,缓行山林之中,说着离别之语,叙着惜别之情,秋染山林木,雁急长天外,驴迟落照中,这是一幅如剪影画般美妙的送别图。在古代诗歌中,“驴”的意象总是与失意文人和隐士联系在一起,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而成为其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魏野让策蹇相送、骑驴出行的意象频频出现,真实再现生活的同时,其隐士的形象也便跃然纸上。
(二)云、鸥、鹤
诗中的另一类意象就是“云、鸥、鹤”的频繁出现。作者在《送太白山人俞太中之商于访道友王知常洎归故山》一诗中,称美太白山人道“水声山色为声色,鹤性云情是性情”,这又何尝不是诗人自己性情的真实流露。诗中云、鸥、鹤的意象频出,旨在表达诗人超逸出世的雅致生活情趣和随缘自适的隐逸情怀。云的淡泊宁静,悠游自在,鸥鹤的性情不拘,超尘脱俗总令人神往不已。诗人隐遁山林,绝意仕宦,与云、鸥、鹤何其相似也!如:“不断仙舟来往处,狎鸥载鹤听渔歌。”(《送王国博赴江南提刑》)“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送王太博知建昌军》)的闲适雅致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屐踪临水有,锡影入云无。”(《送无用上人游中条》)“如何相见还相别,早晚溪云一处眠。”《送俞太中山人归终南》)的悠游自得、放达不拘令人羡慕不已。读着这样的诗句,遥想其为人,不觉令人神往。云、鸥、鹤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意蕴。标志着一种无身家之累,无案牍之劳的超脱境界。诗人借此意象表达了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放达情怀。
(三)林泉、琴
魏野居于泉石之间,与友人吟赏烟霞,饮酒抚琴。送别之际,沽酒相送,抚琴相别,“至道不在言,至言不在舌。在琴复在诗,谅唯君子别。”(《别同州陈太保》)“贫友欲沽酒,豪家不典琴。”(《送吴石赴举》)明知千里相送,终有一别,还是忍不住痴语盈篇,“不为龙钟头半白,好抛泉石从轩车”;其《送丕上人南游》云:
江山独去游,游遍始应休。云外敲清磬,船中剃白头。
阻风孤岛晚,听雨一林秋。南国多嘉境,诗牌几处留。
送别朋友,愁绪难遣,目接之处一林秋色,耳听之间潇潇暮雨,此情此景,人何以堪!驻足于林泉之间历来是很多文人骚客安放心灵的寄托之所,抚琴赋诗是其雅致生活的写照。这样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恬淡、静美的隐居生活,也让读者在吟咏之余获得了独特的艺术美感。
魏野何以会选择这类意象入诗,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魏野是隐士,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隐士,(李白《赠孟浩然》)这一身份决定了他的情趣所在。“狎鸥载鹤听渔歌”(《送王国博赴江南提刑》)这些诗句最能彰显其隐士本色,寄情山水之间,驻足云鹤之际,惬意于水声山色之美,留连于鹤性云情之真。意象便也着其情趣之色彩。其次,魏野诗风恬淡朴实,一如其人。《玉壶野史》云:“其诗固无飘逸俊迈之气,但平朴而常不事虚语尔。”(转引自《宋诗纪事》卷十)[2]P243诗中这些意象的选用最能体现其诗风和人品。虽然魏野名震当时,所交多为当时的达官贵人,但正如其在诗中所言:“侯门戟森森,中有野人谒。非趋势利场,慕彼仁义辙。”(《别同州陈太保》)他的坦荡、率真的个性便一览无余的展现在其诗作中。再次,这些意象的选用,也是其真实生活的写照。据《宋史》卷457载:“(魏野)居州之东郊,手植竹树,清泉环绕,旁对云山,景趣幽绝。凿土袤丈,曰乐天洞,前为草堂,弹琴其中,好事者多载酒肴从之游,啸咏终日。”又云:“野不喜巾帻,无贵贱,皆纱帽白衣以见,出则跨白驴。”[3]P13430魏野一生未仕,淡泊名利,眠云卧松、狎鸥载鹤、吟诗弄琴、读书溪畔、水声山色相娱、蹇驴羸童相伴。其生活也淡泊若是,环境也静谧若此,难怪诗中的意象这般的超尘脱俗了。
魏野在送别诗中表露出来的个人情怀主要有三个方面:惜别之情、赞美之意和勉励之语。接下来将分而叙之。
(一)依依惜别之情
《送高生归青社》:“去指沧溟畔,来辞翠霭间。程遥过凤阙,家近见牛山。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依依别情已在“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两句中流露,如果说这还只是含蓄的别离之作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些诗句乃是直抒离情别绪之语:“归期野客难陪从,空有吟魂逐后车。”(《送鲍大监赴阙》)“寒籁忍堪飘别曲,秋霖那更洒离魂。”(《送张子皋推官赴阙》)“兰省交朋迎适愿,棠郊寒士送销魂。”(《送王秘丞赴阙》)“樽前老泪流难尽,林下离肠断已多。”(《送钱中舍移任洋州兴道县兼呈知郡李屯田》)诗中的“吟魂、离魂、销魂、离肠”之语熔铸了万端离情,泪流肠断,黯然神伤!声声寒籁,已非自然之音,乃是离别之曲;绵绵秋霖飘洒的哪里是丝丝细雨,而是离别之魂!
(二)由衷赞美之意
魏野交友看重的是人品和才华,因此在他身上不仅看不到文人相轻的陋习,且颇有唐代杨敬之“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成君子之美的风范。他在《送朱台符学士关西巡抚》一诗中写道:
圣主念黎庶,选君来抚绥。
望高虚两制,权重带三司。
帝泽随车布,文星逐郡移。
语稀如学浅,仆少似官卑。
疏减民间赋,编添马上诗。
经游怜胜异,迎送厌歌吹。
寒别申湖晚,晴过华岳迟。
琼林想回日,未失赏花期。
这是对友人治国安邦之才的盛赞。友人不仅位居权要之位,而且德高望重,能够“帝泽随车布,文星逐郡移。”
《送谔师赴王寺丞召写碑》一诗表达了作者对谔师文学、书法双美之才的激赏之情。诗中写道:“才高吐凤欺黄绢,墨妙回鸾命碧云。双美便堪传万古,羲之书法退之文。”诗中的“吐凤”一词出自《西京杂记》卷二,是称颂人富于文才的典故。[4]在另一首《送刘大著赴任益州司理》中,魏野对友人横溢的才华表达了同样的欣赏“从来才已欺鹦鹉,此去冤应雪杜鹃”。
(三)殷殷勉励之语
失意、彷徨之时,朋友一句鼓励的话往往能给人带来莫大的慰藉和勇气,信心倍增的走出低谷,成就未来的事业。《送李主簿之任南陵》曰:“无叹徒劳向宦途,不群气岸有谁如。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且喜江山寻胜境,莫辞韦杜别幽居。少年跃马同星使,免得诗中道跨驴。”魏野在诗中以贾谊为喻,安慰友人终将奉诏回朝受到重用。“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是贾岛《送友人之南陵》中的原句,作者原封不动的引用在诗中,意在宽慰友人“无叹徒劳向宦途”,他的气岸不群总有一天会被赏识并委以重任的。再看魏野对赴举之士的殷切鼓励和诚挚祝语“半生养锐向棠郊,此去深宜夺锦标。莫叹迁莺方出谷,只看一鹗迥冲霄”,这是《送进士孙磻赴举》中的句子,化用“莺出谷”之典,[4]P1631让友人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途!
元代的杨载在《诗法家数》中云:“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5]P733-734由此可见,送别诗的抒情主题不外乎惜别之情、赞美之意和勉励之语。而魏野的特别之处在于:作为隐居山林的方外之人,自己虽淡泊名利,但对于友人的“心系魏阙”之情深能理解,且予以勉励、褒扬。若参阅魏野的生平事迹,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了。据《宋史》卷四五七载,宋真宗曾遣使召魏野。野闭户逾垣而遁,且上言曰:“……望回过听,许令愚守,则畎亩之间,永荷帝力。”[3]P13430魏野虽一生隐居,但深承帝恩,皇帝“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3]P13430因此,魏野的诗中不乏对当朝进行歌功颂德之语,其送别诗亦然。
离情别绪的抒写之间,作者的自我形象也如此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我们试从自我称谓、服饰、居所、出行和作者的性情、情趣等五个方面从诗句中去捕捉作者的影像。
先看魏野在下面的诗句中对自己是如何称呼的:
“他时若继前交代,肯忆棠郊鹤发翁。”(《送乔职方赴阙》)
“不为龙钟头半白,好抛泉石从轩车。”(《乔职方将赴阙诏领河东转输再成长句送之》)
“归期野客难陪从,空有吟魂逐后车。”(《送鲍大监赴阙》)“数杯村店酒,一首野人诗。”(《送任秉南归》)“眠云客恨难陪从,空遣吟魂倍惨伤。”(《送国博知坊州》)
“又使林中客,从今役所思。”(《送臧奎赴举看》)
“功成伫听居藩翰,肯忆渔樵在水村。”(《送王秘丞赴阙》)
从上面所列举的诗句中,我们发现魏野对自己的称谓有:鹤发翁、龙钟、野客、野人、眠云客、林中客、渔樵等。这诸多称谓中,鹤发翁和龙钟点明的是作诗时的年龄,而其余几种称谓却道出了作者的身份,乃是遁迹山林、盘桓于云水之间的隐士。
诗中能够表明其服饰的只有《送王太尉赴诏二首》其二中的一句诗:“殊恩每过莓苔径,别泪偏沾薜荔衣”。据《全唐诗典故大辞典》,“薜荔衣”典出《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4]这是隐士的衣服的代称。
魏野的居所体现在以下诗句中:
“蹇驴看上处,拄杖出柴关。”(《送高生归青社》)
“功成伫听居藩翰,肯忆渔樵在水村。”(《送王秘丞赴阙》)
“龙钟不得相随去,愿寄州图枕石看。”(《送王太博出镇桂林》)
他托身于山水之间,草屋是其居所,柴关是其院落,竹林是其天然的园林,枕石而卧,领略与自然神交默契般的生命体验,怡然自乐。
关于魏野的出行方式,可以在以下诗句中找到答案:
“秋霁山川行色好,乘骢策蹇恨难陪。”(《送薛奎殿院赴阙》)
“驴瘦懒加鞭,迟迟念独还。”(《送萧咨下第西归》)
“朝官逢下马,野客送骑驴。”(《送长安赵侍郎赴阙》)
驴在魏野的生活中的作用大概相当于白龙马之于唐僧吧。《宋史》卷四五七载:“……(野)出则跨白驴……”,[3]他不仅策蹇相送友人,而且常常跨白驴缓步于松间溪畔,徜徉于云霭落照之中,何等的放达飘逸!
魏野的性情和情趣可以用《送太白山人俞太中之商于访道友王知常洎归故山》中的“水声山色为声色,鹤性云情是性情”来概括,这是对太白山人的由衷赞美,更是作者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诗人陶醉于水声山色之美,怡情于鹤性云情之真,生活之脱俗雅致时见于诗句之中,如“约我湖心寺,相寻结白莲”(《送怀古上人游钱塘》)、“如何相见还相别,早晚溪云一处眠”(《送俞太中山人归终南》)、“远逐朱轮输雁阵,闲亲画舸羡鸥群”(《送王太博知建昌军》)……
魏野隐身山水,居于陋室,身披薜荔衣,出则跨白驴,卧松眠云,狎鸥载鹤。他潇洒闲适的隐逸之情,在其送别诗中一览无余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他幽雅的心情、逍遥于泉石烟霞、茂松清泉之间的飘逸风神和放达旷朗情怀也深深的印入了读者的脑际。
魏野的送别诗虽非篇篇精品,字字珠玑,但是在抒写离别之情时,意境的营造却颇为独到,如《宋史》卷四五七曰:“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3]魏野的送别诗也为我们呈现了清幽淡远和旷远苍茫两种不同的意境。
(一)魏野送别诗的语言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情感隐微而淡泊,呈现出冲和柔曼的气氛,意境也便清幽淡远
如“从阙到州堪羡处,船中坐卧看山行。”(《送王希赴任衢州判官》)“渭入黄河浊,云归紫阁闲。”(《送萧咨下第西归》)这些句子都自然流走,没有斧凿之痕,然而却是冲淡而隽永的。
(二)魏野的送别诗意境有淡雅的色彩之美
青青芳草为底色,缤纷落花飘舞,旌旆悠飏是色彩的动感之美:“芳草路中车突兀,落花风里旆悠飏。”(《送钱国博知坊州》)烂熳的晴霞与天空的圆月相剪接,组合出的是色彩的静谧之美:“看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而诗人送别友人的人情之美则蔓延在红叶、清溪和绿草之间:“红叶飘行色,清溪照别颜。”(《送高生归青社》)“离情似芳草,远道逐征车。”(《送县宰王希之阙下》)至如“草芽绿未侵官道,柳眼青先近帝居。”(《送党宣员外赴阙兼呈刘小谏》)“绿映酒旗村店柳,红迎诗笔御园花。”(《送孙推官之阙下》)的色彩则遥接千里,情牵两地。
(三)其送别诗中还有旷远苍茫之意境
千山银装素裹于白雪之中,万水澎湃呜咽于冰层之下,呈现出景象壮阔的诗境:“雪蔽千山色,冰含万水声。”(《送王迁归青社》)天地笼罩于漫天风雪之中,在如此广大寥廓的背景下,草屋静卧,境象苍茫寥廓:“难忘枉驾相辞处,草屋门开雪满天。”(《送王太博抽赴阙》)长天、飞雁、落照、蹇驴营造了苍凉萧瑟的诗美空间:“雁急长天外,驴迟落照中。”(《送蹇藏用之平阳》)景象开阔而茫远的诗境如:“波涛千里远,风雪一船空。”(《送蹇藏用省兄》)
(四)浸染情思之意境是其送别诗的又一特色
灞水、秦云本无情,可在诗人的笔下,灞水凝噎,秦云含愁:“灞水犹疑噎,秦云亦不舒。”(《送长安赵侍郎赴阙》)寒籁入耳化作离别曲,秋霖洒落离魂泪:“寒籁忍堪飘别曲,秋霖那更洒离魂。”(《送张子皋推官赴阙》)再如“阻风孤岛晚,听雨一林秋。”(《送丕上人南游》)“秦山晴望好,陇水夜听愁。”(《送孙磻西游》)皆是情景交融之意境。
魏野的送别诗是感会于心、情见于词之作,于平淡恬静的风格中抒写着珍贵的友情,抒发着放达的情怀,流露着飘逸的风神,折射着人格的光辉。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所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6]P194魏野送别诗的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与诗中流露出来的情怀和隐者形象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散发着别样的韵味和美丽气息。这也是魏野送别诗的特色所在,含蕴了冲淡闲远的诗美风格和真淳至美的人文情怀。
[1]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清]厉鄂.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范之鳞,吴庚舜.全唐诗典故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9.
[5][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朱光潜.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On the Images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ei Ye’s Farewell Poems
ZHANG Chun-rong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pread,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200234,China)
Wei Ye was a reclusive poet of Song Dynasty,whose farewell poems’ style are unique because of saturating with the poet’s temperament and feelings.The selection of unique images、the reveal of different kind of feelings、the self-presentation of the recluse image、the creation of the boundless and lightness artistic conception,which make up the unique feature of Wei Ye’s farewell poems.
Wei Ye;farewell poems;image;feelings;recluse image;artistic conception
I206
A
1673-2219(2010)11-0026-04
2010-09-15
张春荣(1974-)女,河南安阳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8级唐宋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