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的组织与实践

2010-04-07 21:30:03谭宏张晓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移植术护士评估

谭宏 张晓琳

(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 100091)

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的组织与实践

谭宏 张晓琳

(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北京 100091)

器官移植 护理 小组工作模式

我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是一个多元化、综合型医学中心,学科齐全,配备独立的移植重症监护室(ICU),2004年1月~2009年5月已完成肾移植1 639例,肝移植367例,完成器官联合移植18例。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保障移植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和护理质量,中心成立了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通过一年的实践,围术期护理质量明显上升,护理团队专业化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效提升。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指导小组的成员组成和条件 成员组成:负责人1名,由移植ICU护士长担任,移植ICU医师和责任护士各1名、病区责任护士1名、手术室护士1名、心理医师1名。要求小组成员责任心强,有3年以上岗位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强,熟悉小组工作流程和标准。

1.2 小组成员的培训 对负责人进行组织管理、沟通流程的培训,重点是及时获取患者手术信息,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能根据评价表评估术后护理问题,拟订讨论议题;专用评估表有:器官移植术后ICU评估信息表[1],包括受者一般情况、供体器官情况、术中情况、转入ICU情况;器官移植术后ICU评估监测表[1],包括心血管功能监测、呼吸功能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监测、移植物功能等项目。责任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培训交接程序、护理评估内容以及表格填写。

1.3 小组工作流程 患者手术日期确定后,由患者所在病区责任护士通知移植ICU,小组负责人按照规范用语及评估表安排访视,访视后确定小组讨论议题,组织例会,将患者情况通报小组成员,就议题展开讨论,将讨论情况及时汇总并在相关科室通报。

1.4 小组工作制度 建立了例会制度、护士参观手术制度、随访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每个成员可根据需要随时与组内任何成员沟通,负责人视情决定集中讨论或个别沟通,总护士长每月抽查制度执行情况,查看记录,追踪效果。

1.5 小组工作专用表格 患者术前评估表、手术期评估表、移植术后ICU评估信息表、移植术后ICU评估监测表、病区之间交接表、随访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所填表格全部存档。

1.6 小组工作标准 要求评估真实客观、交接程序规范、内容完整准确、讨论及时,专人负责,有记录;负责人追踪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要求满意度在98%以上。

2 讨论

2.1 成立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是器官移植护理系统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大器官移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应该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来重点关注患者的身心以及社会需求,因此,器官移植是系统的团队工作,包括家庭与社会支持,其目的是发挥每个专业角色的特长,为患者提供完整、连续、系统的专业服务。

2.2 由移植ICU牵头的护理指导小组工作模式,满足了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要求 移植术后处理尤其是ICU治疗,是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之一[1]。小组工作模式,为达到ICU监护治疗的目的提供了条件。器官移植术后的评估应该从手术室开始[1],包括麻醉以及术中相关细节问题均应纳入ICU初次评估的内容,为术后有预见性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提供依据,如,肾移植患者术中低血压,冷缺血时间过长等可能造成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 graft function,DGF)[2],术后需严密监测血肌酐水平、24 h尿量、急性排斥反应、血容量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又如,肝移植术中二次热缺血时间过长,可影响术后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术中大量输血,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增加[1],参观手术的护士及时了解术中细节问题并按照程序通报,使监护室护士提前预见可能的风险因素。

2.3 成立大器官移植护理指导小组,有效避免了护患被动适应和滞后适应的弊端 指导小组成员将患者在本病区本阶段的身体、心理以及特殊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总结和提前通报,提交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如患者在等待移植手术以及术后监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处置措施及效果,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合作程度,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对疾病的态度以及社会支持状况、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人格特征、饮食睡眠习惯,需要特殊交代的事项如血管情况、中心静脉置管、皮肤、物品准备等,使接收方提前介入,对重点内容予以高度关注,能最快抓住核心问题,减少盲目性;提前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消除双方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焦虑症状,缩短患者适应环境的时限,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2.4 建立指导小组例会制度、参观手术制度、随访制度等,借鉴医疗工作的集体会诊模式,是资源共享理念的具体体现 医疗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问题,都由各学科集中会诊等手段来解决,而护理工作则沿袭传统的“独立”性,学科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护理盲目滞后,削弱了护理学科在患者治疗康复中的整体化效应。如重症监护室不了解患者术前睡眠习惯和睡眠依赖药物的情况,患者术后被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由于护士更多关注护理治疗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患者睡眠需求,致使患者连续睡眠缺失致极度烦躁,甚至出现心率和心律的改变等。从患者个体纵向看,整体护理的理念已经根植于护理实践,护理人员主动关注患者作为整体人的需求,但横向看,患者经历不同的治疗阶段,承担治疗任务的专科和人员之间尤其是护理工作之间,体现整体性、连续性、一体化程度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护理指导小组内成员定期沟通和情况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能有效克服护理学科“独行其事”的缺陷,实现环节的衔接以及护理服务的前移和延伸。

2.5 成立护理指导小组,体现了安全护理的宗旨对于处于任何治疗环节的患者,已经发生的问题,在小组成员中充分沟通,转化形成了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尚未发生的问题,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也转化为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的预见,如患者在术前曾有隐瞒医务人员擅自服用药物,在进入监护室后,将药物藏匿在床旁柜或衣服口袋内,这样的行为会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意外,所以,当小组内沟通这一情况后,监护室护士提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宣教,护士知情在先,谋略在先,措施更具预见性,有效防范医疗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严重隐患,保障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2.6 小组工作模式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培育和强化了护士对患者个体的全方位关注,护理更具系统连续性 通过总结评估,展开讨论、参观手术,培养了护士整体的思维方法,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患者在接受连续的护理过程中,强化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归属感增强,心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并获得出院后自我监测、自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7 大器官移植患者的心理特征

2.7.1 满足患者术前对器官移植知识的需求 患者术前对手术期望越符合实际,对手术基本过程越了解,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就越多,术后恢复就越快[3]。因此,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器官组织配型知识、移植的过程、排斥反应的类型、免疫移植剂的作用,术后饮食结构等,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

2.7.2 加强移植术后患者对相关心理知识的了解近一半移植后患者出现过至少一种精神障碍,受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移植术后患者最关心的是移植器官的存活与功能状态,患者家庭往往倾其所有,对移植手术抱着最后的期望。移植后初期,患者会感到欣喜,从濒临死亡的边缘中解脱出来,怀抱感恩和重生的喜悦,感觉兴奋、快乐和满意,但当第一次感受到可能的排斥或合并症时,患者会如坐针毡,表现出不安、沮丧、焦虑甚至悲观厌世。因此,加强患者术后的心理辅导,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2.7.3 加强器官移植患者社会支持 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肯定了社会支持能有效缓解移植术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在临床工作中,对移植患者要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使其融入社会以肯定自身的价值。

[1]黄洁夫.中国肝移植手册[M].香港:Lippincoft Williams and Wilkins,2007:124-125.

[2]李黔生,靳风烁.肾移植并发症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50-152.

[3]贺连生.器官移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8):3546-3548.

Organ transplantation Nursing Group working mode

谭宏(1963-),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总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1,R473.6

C

1002-6975(2010)04-0315-02

2009-08-28)

猜你喜欢
移植术护士评估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评估依据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5
最终评估
世界科学(2013年11期)2013-03-11 18: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