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玲,王淑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部,河北 石家庄 050071)
●高校管理
高职高专有效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
魏玲玲,王淑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文法部,河北 石家庄 050071)
通识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施行之有效的通识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从多方入手,才能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我们认为,高职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强化通识学科体系建设,开辟通识教育学习园地,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变革通识课程评价体系等。
高职教育;通识教育;学科建设;就业能力;考试改革
近年来,通识教育逐渐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施通识教育,业已成为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新课题。高职教育要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就必须切实搞好通识教育,使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以人才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终极目标。
通识教育,理念先行。在高职高专推行通识教育,首先要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树立通识教育的理念,增强通识教育的意识,明晰通识教育的目标。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如何实现人才培养观的转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高职高专旨在培养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重在培育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持续发展。高职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高职教育无疑要培养专业人才、实用人才。但不能因为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客观”需要,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象。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教育,作为一种广泛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教育,更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更加强调“全人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在思想、信念、目标、行动上都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最终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第一是育人,其次才是职业教育。教师力求做到,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的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的指导;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通识教育体现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超越专业的界限,突破职业的限制,呈现出对学生全面的关注与培养,从文学底蕴、艺术熏陶、历史借鉴、理财技巧、管理艺术、科学方法、生命意义、健康心理、创新意识、就业能力诸多方面,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备潜隐竞争力的高技能人才。
通识教育重在培养具备广博的知识、善于独立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高尚的人。通识教育旨在净化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可以说,通识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师上好一门通识教育课,必须下很大功夫,投入大量心血,付出特别努力,这就需要教师潜心教育,致力教学,探索创新,诲人不倦。
高职教育更多地关注职业岗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教育中,应当明确通识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摆正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关系。通识课程在高职教学体系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专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归宿和深化。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识课程不仅无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就业能力的发展,反而对学生整体就业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助益。通识课程的教学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绝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点皮毛。通识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需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程教学上,需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在教育实践中,把通识课程地位边缘化、学生学习兴趣淡漠化、教师授课随意化都是极不可取的。
对高职教育而言,通识教育不是随意的“水果拼盘”,不是装点门面的“形象工程”,也不是拼凑学分的“选修补修”。通识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其价值追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之间是并行不悖、相融相辅。严格的通识教育,必须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严格的专业教育,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训练,同时也需要良好的通识教育。在专业教学规划中,通识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必须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了解专业课程的情况,考虑学生的知识需求。真正体现通识教育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情感、品质、意志上均衡发展,这种利于就业的个人特质与态度,大大提升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与潜在就业机会。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因势利导,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彻底改变那种高职教育重传授、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理论说教、轻行为素养的现状。彻底改变授课内容空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呆板,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和激发。
通识课程的教学应当是生动有趣、精彩纷呈的,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媒体,集文本、图像、图示、动画、音频、视频等于一身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通识课程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彻底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打开广阔的知识空间,从而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使通识课程的教学真正实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更具艺术性、生动性。
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通识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的传授和灌输。对高职院校来说,构建学习型校园,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观,营造一个激发学习、催人奋进的文化环境,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得整个学校崇尚学习、开放民主、健康向上、和谐共生,从而达到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良好作用。从长期的职场竞争力而言,提高学生隐性职业能力、内在就业能力的通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创建高职通识教育平台,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搭建通识教育的教学平台,运行高效的教学网络,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周到的支持服务,以促进通识教育的飞速发展。通识教育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内容,并提供完善的教学信息和咨询服务。对高职教育来说,首先要搞好网络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切实从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出发,把握学科相应层次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学习需要,突显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其次,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再次,要强化教学资源的针对性、多样性、生动性、实用性、新颖性等。通过通识教育平台,学生可以拓展思维视野,把握社会脉动,领略名家风范,感悟人生真谛,从而促进健全个性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古今之变,“识”天人之际,这才是高职学生持久的、核心就业能力。
第二课堂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识教育实施的有效舞台。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主题可以是随机变动的。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根据学科定位、学生兴趣、专业特色、职业要求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各种各类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参观游览、科学考察、技能大赛、专题研讨、现场模拟、宣传咨询、案例分析、书画展评、歌咏比赛、名家讲座、主题征文、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实践活动、读书报告、顶岗实习、实验实训、勤工俭学、体育比赛等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组成各种学习小组,鼓励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发现,多研究。因此,第二课堂是通识教育在课堂外的活泼延伸和补充,从而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精神建设,在于灵魂的修养,在于性情的陶冶,其目标是赋予学生必须具备的各学科知识、能力、思考、信念、修养等,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通识教育的实质不是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时尚性的,而是精神性、智慧性、潜隐性、久远性的。实施通识教育,在于人文知识的积累,文化品位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养成,因而,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立竿见影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不能靠“灌输”,而要靠“熏陶”。在通识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式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
在通识教育网络平台、学习型校园活动、第二课堂等教学形式中,都可以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习的形式是开放的,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学习的时间是开放的。高职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通识课程的开设,开展自主化的学习活动,广泛涉猎科学、技术、文学、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历史、艺术、心理、财经、管理等领域的知识,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通识教育,致力于构造学生坚定的信仰,塑造学生完善的个性,锤炼学生优良的品质。通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境界。学生经过广泛深入的通识教育,心灵将会更加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更能获得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都具有较深远的意义。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应循序渐进步步登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逐步达到培养健全心智、提高思维能力、塑造理想人格、提升整体素质、增加就业能力的通识教育目标。
考试制度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课程在教育地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具有特殊性,在考试的方式方法、考试的内容形式上也需有相应的对策。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考试观念陈旧、考试形式单调、考试内容陈腐、考试题型僵化、考试评价死板的现象。比如,就考题的类型来说,探究性试题、阐述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性试题、创新性试题,都是值得倡导的。根据通识课程的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考试在通识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高职高专的通识教育,课程涉及面十分广泛,教学内容纷繁复杂,教学目标多种多样,建立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体现在考核内容上的多元化,即考试的内容应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狭隘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鲜活的,而不是僵化的。其次是考试方式多元化,即考试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也可以小测验、小论文、小科研等。其次是考核考试时机的多元化,即考试的时间分散在学期的各个时间段,甚至是各个教学环节当中,重视平时积累,强调认知过程,关注学习效果。
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修养,更重视培养学生宽广的胸襟、开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因而,通识教育既重视教育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又不忽视职业性、就业性和技能性。高职高专通识课程采取形成性经常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形成性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重视平时成绩的追踪和评定。形成性考核可以强化对自主学习的指导,对平时学习的检测,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阶段学习,依循教学步骤完成学习任务,遵照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形成性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克服成绩评定中的片面性。
高职教育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来培养人才,才能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通识教育采取“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考试测量方式,促使考试更加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真正体现考试的职业教育特色,进而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对接、有效融合和相互补充。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非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技巧训练,高等职业教育要克服功利主义的倾向,以培养有技能、高素质的高职人才为己任,全面推进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高专的通识教育方兴未艾,深入探讨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办出高职教学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培育更多优质人才,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王义遒.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3).
[2]袁广林,周巧玲.大学全人教育与通识教育论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5).
[3]赵琼.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
[4]张海红,于泽源,李荣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与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邢运凯.论高职教育主体下的通识教育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Gene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i Lingling,Wang Shuping
General education is a new research topic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It aims to raise th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taste of the students,improve their humanistic and scientific qualitie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rate and quality.How ca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arry it out effectively?It is essential to be job-oriented.Only by trying their best in various ways can they achieve the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strategies implemen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mainly include following aspects:changing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oncepts of academics, enfo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ar system,exploring the study garden,innovating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mode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system of gener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curricular system construction;employment capacity;assessment reform
G642.3
A
1673-1573(2010)03-0126-04
2010-08-09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重点课题“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编号:003)阶段性成果
魏玲玲(1964-),女,河北元氏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王淑平(1962-),女,河北安平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高职教育。
焦世玲
责任校对:张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