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问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2010-04-07 19:28靳利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3期
关键词:东北亚朝鲜日本

靳利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 涉外政法学院,天津 300204)

●法学研究

东北亚问题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靳利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 涉外政法学院,天津 300204)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与控制,反而变得愈加错综复杂。在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推动下,东北亚国家应积极构建集体身份认同,改变零和博弈的生存发展观,增加政治互信,调整国家战略利益,加强协调与合作,理性应对特殊的国际环境,促使东北亚问题向着缓和方向发展。

东北亚问题;历史考察;国际背景

目前,东北亚区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政治最为敏感、安全形势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东北亚问题始于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经历一战、二战、冷战,大国对该地区事务的介入与对权益的争夺使该地区的问题持久而复杂,东北亚区域问题被打上了历史的浓重痕迹和国际化特征。通过对东北亚问题的历史考察,既可以追根溯源,又可以把握问题的真实面目。“历史问题不仅仅是过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今天与明天的事情,乃是今天东北亚矛盾的活生生的表现。因此对东北亚历史问题的真正反省与新的思考是东北亚合作的必要条件。况且,对历史问题的正确理解是东北亚出现政治、经济纠纷时,能够缓和解决纠纷的重要基础。但不幸的是历史问题今天在东北亚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加困难”。[1](P6),因此,对东北亚问题的历史考察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和思考的必然要求。

一、何谓东北亚问题

目前,关于东北亚的理解和解释种种。一是地理区域层面。有的学者认为,包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东西伯利亚、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即整个环北太平洋地区”,[2](P1)有的则指“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日本海及其周围地区,也称日本海地区,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地区和苏联(俄罗斯)远东地区”。[3](P197)美国学者Tae-Hwan Kwak和Edward A.Ol-sen认为,东北亚包含如下地区,日本、同属一个民族的两个朝鲜国家、中国和俄罗斯的部分相邻地区以及同时将这些国家分离和连接起来的海洋。[4]二是国家意义上的概念,通常是“指东亚的北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六国”。[5](P156)三是地缘政治意义上。从国际政治研究的角度出发,“东北亚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区域,应该包括这一区域内作为政治、经济、外交主体的国家,即中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与蒙古。”[6](P2)这一区域的国家主要包括朝、韩、中、美、日、俄等,“当然在一些经济合作中,蒙古也是该地不可或缺的一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中,由于该国影响力微小,通常不被计算在内。”[7](P34)有的则更为具体地指出,“作为东北亚区域,如果从其所包含的国家来界定,则由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韩国以及蒙古共同构成”[8](P207)。本文认为东北亚是一个包括历史地理政治在内的广义概念,包括朝、韩、中、美、日、俄、蒙等国家。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地域概念,不是泛指中国、苏联、北朝鲜、南朝鲜、日本等几个国家。东北亚研究决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苏联、日本、北朝鲜、南朝鲜等外国问题的研究,而是要研究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在内的东北亚区域关系。”[9](P66)

何谓东北亚问题?可以分为几个层面理解。一是问题对象国。从自然地理上看,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六国;从地缘政治上看,除自然地理上的六国外,还包括美国。二是问题区域范围,包括中国东北地区、苏联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区域。三是问题内容上包括经济、政治、军事、领土、民族等;产生的时间上包括历史遗留和现实新生问题。四是性质上包括单一性和综合性问题。五是重要程度上包括核心问题和一般问题。

二、东北亚问题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国际背景

(一)“华夷秩序”的结束,美日俄东北亚政策促使东北亚问题产生

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与周边国家保持着传统的东亚华夷秩序下的朝贡宗藩体制。19世纪80年代朝鲜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了,1887年,朝鲜向日、美、英、德、俄、法等国派驻公使。至此,中朝的宗藩朝贡关系仅是礼仪与形式上的维系与强化。1899年《中朝通商》条约签订,标志着中朝两国平等外交关系正式建立,中朝两国悠久的传统关系彻底结束。日本明治维新后,制定了“大陆政策”,开始侵略计划。《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1879年日本派兵占领琉球,1894年照会中国不承认朝鲜为中国之属邦,1895年占领中国的台湾、澎湖列岛,1910年吞并朝鲜。日本逐渐挤压中国本土的生存空间,夺取中国对藩属国的特权。在东北亚长期的中强日弱的态势中,日本首次超出中国,成为东北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俄英等列强先后插手朝鲜事务,争夺中国东北的权益,东北亚成为帝国主义在远东争夺的焦点。沙俄从17世纪上半叶就开始对中国边疆进行渗透与颠覆。日俄战争后,沙俄为避免与日本的正面冲突将侵略重点转向蒙古方面。1900年10月,俄军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1913年《中俄声明》签署后,沙俄开始蓄意制造外蒙古独立,削夺中国传统主权管辖下的领土。同时,沙俄积极插手朝鲜事务,妄图在朝鲜获得不冻港,确保沙俄在朝鲜的战略利益不受侵害。由此,沙俄成为东北亚格局中一支新生的力量。作为“区域外”国家,美国利用日本介入东北亚权益的争夺中,逐渐提升其在对外战略中的地位。美国立国初期便在东北亚以国家力量帮助商人获取贸易利益政策为主。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有意扩大在朝鲜的经济利益,加强与日俄帝国主义在东北亚的争夺,积极插手、介入东北亚的国际事件中,“推进其在该地区的实际利益”[10](P72)。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东北亚地区矛盾加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主要列强无暇东顾,远东的均势发生巨大的改变。(1)日本参加一战,发动二战,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在东北亚的力量由盛至衰。1914年8月,日本以履行《英日同盟》为由,武装占领中国山东。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东北沦为它的殖民地。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在此期间,日本对朝鲜半岛一直实行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标志着日本在东北亚的力量优势彻底终结。(2)中国一战中加入协约集团,二战中全民族反抗日本侵略,取得民族独立,成为东北亚新生国家实体。1917年中国段祺瑞政府向协约国提出参战的条件,得到日本及协约国的支持。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的卖国政策,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重,中日矛盾加剧。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出席开罗会议,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3)美国与日本在中国东北激烈争夺,最终关系破裂,二战后期改善对华关系。一战期间,美国与日本展开在中国东北投资的剧烈争夺,美日独霸中国的矛盾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战争的边缘,《兰辛石井协定》的缔结并没有缓和双方的矛盾。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美日关系彻底决裂,成为战争中的敌人。二战后期美国改善对华的关系,对中国的国民党政府给予支持,逐渐将中国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继续插手干涉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的内部事务。二战结束前,美国成为世界大国,在东方的中国、朝鲜等问题上成为东北亚未来格局中一支主导性力量。(4)苏联打败日军,成为东北亚一支强大的力量。一战后,苏联支持中国和朝鲜的共产党活动,打退日本对本土的武装侵略,与日本在东北亚进行对抗。二战中日本与苏联在东北亚展开激烈的较量。战争后期苏联力量不断增强,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军,成为战后东北亚格局中另一支主导性力量。在此期间,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矛盾:一是日本对中国和朝鲜权益的疯狂掠夺和其侵略暴行,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权益,伤害了这些国家和人民的情感,引发日本与中朝民族矛盾加深;二是日本与美国在东北亚权益的争夺导致双方矛盾激化。

(三)冷战期间,美苏在东北亚的战略争夺与对抗,将东北亚问题置于冷战的国际背景

美苏在战后东北亚权益上的争夺致使问题的国际背景突出。关于朝鲜问题,开罗宣言中规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对于在朝鲜的日军,美苏协商以北纬38度划线,以北由苏军接受,以南由美军接受。不久,在美国的操纵下,朝鲜被人为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由此朝鲜的统一问题也由此产生,并受制于美国的冷战思维而复杂多变。关于日本问题是美苏霸权战略下的产物。日本投降前,美国决心单独战领日本。美国自“总命令第一号”中规定日本由美国接受投降。苏联提出修正意见并占领千岛群岛和本来属于日本北海道的色丹岛和齿舞岛。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军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全国,之后在旧金山单独签署对日和约,日本处于美国的操纵和控制之中。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占领台湾,阻扰中国统一。朝鲜问题、台湾问题、日本问题等都与美苏的霸权争夺有关,使区域问题国际化。

美苏构建各自阵营直接导致东北亚成为双方冷战的前沿阵地,置东北亚于国际争夺的背景下。二战结束后,美国逐渐加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活动,妄图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确立了明确主导东北亚的战略地位,将国家的经济、军事力量等大量投入东北亚,分割朝鲜半岛、建立军事同盟(美日、美韩)、构建“遏制链”,武装占领台湾、制造冲突、发动朝鲜战争。控制日本成为美国远东战略的核心,否则“美国将被逐出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将成为共产主义的内湖”,[11](P42)于是日本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一员,其国家对外战略被纳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之中,充当美国在东北亚冷战的前哨,对韩国“一边倒”而不与朝鲜建交,敌视遏制朝鲜。战后在与美国争夺中,苏联在亚洲与美国针锋相对,对朝鲜北部寸步不让。

整个冷战期间,东北亚成为亚洲世界的“冷战中心”,东北亚问题的国际背景变得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美苏在东北亚的战略对抗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成为其间的主要问题。冷战态势一直影响着东北亚区域的稳定与发展,东北亚问题“冷战色彩”浓厚。二是冷战期间日本与苏联存在北方四岛领土争端和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日苏关系矛盾重重,这些矛盾影响到日后日俄国家的合作与发展,也制了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推进。三是大国的霸权战略和民族利己主义导致朝鲜半岛分裂,朝鲜半岛问题由此而生。在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全面对抗和尖锐对峙中,朝鲜半岛局势敏感而紧张,这影响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民族的认同。四是日本战后“不正常国家身份”的发展及不负责任的言论伤害了东北亚国家和人民的情感,与周遍国家存在的矛盾与争端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五是朝韩长期对抗,双方的矛盾冲突错综复杂,双方存在国家统一的主导权争夺、意识形态的斗争、军事安全的对抗等多种矛盾和冲突。

(四)冷战后,各种力量纵横交织,各种矛盾问题跌宕起伏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唯一的冷战遗留区域,朝鲜半岛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冷战格局依然存在,东北亚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冷战后,美国对东北亚政策进行了调整,保留了政治联盟,强化了军事合作,加强了对朝鲜的对抗力度,导致双方关系紧张,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对朝鲜的强硬态度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朝核问题便是一例。冷战后,俄罗斯经历一段初期的迷茫和国家定位后,最终确定了对东北亚的“不放弃”政策,虽然俄罗斯的制度体制改变了,但是在朝核等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的争夺丝毫也没让步,日俄的领土争端也依然突出。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在东北亚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与日本、韩国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竞争。冷战后,日本在东北亚不顾东北亚地区各国经贸发展显著的现实,仍固守冷战思维,强化与美的军事同盟关系,而本国经济发展的缓慢和政治态度的摇摆影响着日本在东北亚作用的发挥。韩国与朝鲜都面临着相同的国家统一与发展的责任,不同的是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蒙古作为新兴的角色,在美日俄的战略争夺中扮演着“平衡器”的作用。各种力量在东北亚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东北亚的态势发展。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因冷战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一些全球性的问题,如能源问题、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等不断产生,并与已有的领土问题、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等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起伏多变性,给东北亚国家带来更严峻的挑战。

三、东北亚问题历史考察的现实启示

(一)对待历史问题须端正态度,降低合作成本

对于复杂的东北亚问题,问题的发起国应该“敢做敢当”,正确对待历史上的行为及其带来的后果。同时被害国在对待东北亚问题上也应有一种发展的心态,对历史的影响应有合适的认识。可以说,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动的对外侵略扩张的殖民政策给其他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二战结束后,日本一些伤害中朝民族情感的言行加深了其与中、韩、朝的矛盾与纠纷,减少了双方的信赖。“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日本政治的保守化与因日本社会的右倾化引发的对过去侵略历史的理解不足与美化”[11](P7)。因此,日本必须正面面对过去的历史,有明确的态度。中日间矛盾的焦点是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的教科书问题以及钓鱼岛等领土问题。“如今中国政府把自己的历史合法性寻根于抗日战争之中,因此日本的历史扭曲是对中国正统性的挑战。”[12]韩日之间,也存在着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的教科书、日本对过去殖民朝鲜的历史道歉不充分等问题。韩国政府认为日本提出对独岛的所有权是歪曲历史的延伸,因此两国对立加剧。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增加了东北亚国家在发展合作中的成本。

(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信互惠是东北亚国家遵循的共同原则

在东北亚区域的长期发展中,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和矛盾。在整体区域的发展中,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潮流,各国必须首先承认彼此的差别和个性不同,在此前提下寻找共同的结合点。一是构建共同的认识网络。由于历史上日本与朝鲜、中国等存在着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关系,历史中的支配与暴力充斥着东北亚各个国家和民族,如何对这段历史形成一些共同的认识是东北亚各国未来走向的基础。二是跳出对传统问题的思维框架,在一些问题领域首先形成共识。历史问题在短时间里很难达成共识,不断产生的各国共有的新生问题可以作为区域合作的共同领域。

信任是国家和民族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近代以来,东北亚国家经历了战争与殖民的历史,矛盾加深,相互信赖的基础也大为减弱。东北亚问题的复杂化和忽隐忽现与东北亚各国缺乏彼此的信任有关。增强互信是东北亚各国进行合作发展的前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东北亚国家各国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东北亚要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点,应该是各国共同发展合力的结果,单独一个或几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或发展不能完全代替东北亚的整体发展,也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

(三)战略利益调整是东北亚各国走向合作发展的基本路径

冷战的结束,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安全战略利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弱化,经济利益则得到强化,各国的战略均由冲突的层面向合作的层面进行转移。但是东北亚的战略指向转换呈现出一定的限界:在经济层面,各国之间的交流仅限于一般性的和传统性的国际交流的范围,这与构建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政治方面,各国都倾向于相互限制,从而陷入了安全困境。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东北亚的战略意图没有丝毫衰减,继续介入东北亚事务,利用朝核问题,建立美国主导的东北亚安全机制;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仍然维持着东北亚的战略安全利益。朝韩之间的军事对抗冲突仍然不时升级,危及朝鲜半岛的安全和东北亚的和平稳定局势。日本的冷战思维与游离不定的国家战略不利于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东北亚各国战略指向所遇到的限界,事实上证明了东北亚问题化解遭遇到难以突破的障碍,致使东北亚问题化解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东北亚不仅是冷战时两大阵营对峙的地区,而且是美、中、俄、日等大国力量与利益汇集与碰撞的地区,包括朝鲜半岛与台湾海峡两个冲突热点。国家战略调整是东北亚走出困境的重要路径选择。

(四)转变“零和博弈”的生存发展观,形成集体认同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政策、殖民战争以及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带来的霸权和掠夺理念给东北亚国家造成沉重的历史灾难。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区域化问题的到来,使东北亚问题更加复杂,新生问题层出不穷,具有区域性、全球性和联动性。这些新生的非传统问题需要各国共同面对,单一的国家或几个国家是无力解决的,也是不可能彻底解决的。因此要求区域中的各个国家形成一种新的国家安全利益观,走出“零和博弈”的安全利益思维模式,形成一种新的集体安全观和区域利益观。“今天的欧盟之所以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巨大影响力,本身就是欧洲一体化带给它们的益处。”[13]共同的生存发展观是增加共识、减少分歧,增强信任的基础。目前东北亚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的国家应转变历史上的国家个体安全利益观,确立首先的必要的区域安全利益观念。

[1]李熙玉.东北亚历史问题与和平合作的议题[J].当代韩国,2006年秋季号.

[2]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陈才,袁树人著.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Tae-Hwan Kwak,Edward A.lsen,dited,The Major Powers ofNortheastAsia:Seeking Peace and security[M].Boulder:ynne RiennerPublishers Inc,1996.

[5]姚伟钧.中国与东北亚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社会科学战线,2009,(6).

[6]崔立如.东北亚地区安全政策及安全合作构想[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7]于迎丽.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J].国际观察,2004,(6).

[8]孙增艳.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分析[J].理论界,2006,(1).

[9]孔经纬.历史上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91,(1).

[10]Stephen Chao Ying Pan,American Di-plmacy Concerning Manchuria,Washington 1938.

[11]胡德坤,徐建华.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J].世界历史,2002,(5).

[12]Lee Heeok,China s Northeast Asia Project and South Korean-Chinese relations,Korea Journal.2005,Summer.

[13]新京报:中日韩必须先面对东北亚的集体问题[EB/OL].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7-04-11.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Enlightenment

Jin Lihua

Since the end of Cold War,the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 have not been satisfactorily resolved.Instead they are becoming more complicated.Stimulated by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the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shall actively build the collective identity,change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zero-sum game,increase political mutual trust,adjust the strategic national interest,strengthen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rationally handle the speci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so that the issues in this region can be relieved.

issues in northeast Asia;historical study;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DE295

A

1673-1573(2010)03-0024-05

2010-05-15

2009年度天津外国语大学“十一五”科研规划项目“东北亚问题的困境与化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R-29)的阶段性成果

靳利华(1971-),女,河北石家庄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法政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孙 飞

责任校对:王岩云

猜你喜欢
东北亚朝鲜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