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 舟,兰 英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特点分析①
欧 舟1,兰 英2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依据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师生层面的剖析,结合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人文性特点,提出正确认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特征,转变学校管理层的观念是艺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首要条件,并提出了加强理工科院校学生、教师及管理层的艺术素质教育的建议。
理工科院校;艺术素质教育;特点
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是一个长久的历史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因而没有把艺术教育摆在它应有的位置上来,使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出现了局限。有些人认为,艺术教育是其它教育的有效辅助手段,是一种娱乐教育,是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方式。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它所强调的是艺术教育对其它教育的艺术教育功能与从属地位,严重地忽视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具有的独立功能和所应处的主体地位。学校和老师往往把智育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道德、体育、特别是美育则被严重的忽视,甚至到了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地步,从而导致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老师及管理层应该正确认识公共艺术教育,理解其内涵及特征,对其有一个科学的把握,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以保证艺术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行。[1]
理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院校或院系的艺术教育是有差别的,并且它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也不完全相同。一般的综合性大学的院系与专业设置都会兼顾文理平衡,有利于各个专业交叉交流,起到互补与沟通的作用,而理工科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为理科和工科性质,专业偏向较严重,缺乏人文气息。其原因主要来自师生两方面:
通过调查可知,理工科大学生对艺术的概念和意义往往就是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画,而听做这些也只是为了消遣、娱乐和调节情绪,这反映了我国艺术教育观念的落后以及概念的模糊。由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不足和商业化的影响,对精神享受、文化品位的追求相对淡漠,校园文化生活中流行的就有可能是一些不用费力就能满足的精神快餐。理工科院校管理层的领导以及普通的任课老师大多数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他们的概念里对艺术的看法或多或少也会与同学们有相似之处,他们对艺术及艺术教育的看法观念会更陈旧,认识会更模糊。所以,很多具体的实施便成了一个表象,很多教学的环节也只流于形式了。这些问题需要管理层、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多方努力的合力,理工科艺术教育才能有质的提高。[2]
根据对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研分析,结合该类院校的自身特点,我们将艺术素质教育的特点归纳为普及性、人文性两个方面。
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普及性的艺术教育,这个普及性的概念是针对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提出的。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是专门的艺术人才,具有精英性、职业性、技术性的特点,注重艺术创作和表现的个人风格,强调艺术过程中技艺的规范和精湛。而我们理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旨在普及艺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具有典型的普及性特点。从教学内容看,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不需要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精深与复杂,可以稍微浅显易懂一些,还可以选取较通俗的,与时代结合较紧密的内容,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不会让学生有畏难感。从教学方法上看,理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不需要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艺术技法上追求规范与精益求精,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艺术欣赏与体验上。一味地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去要求技法的准确与熟练是不现实的,相反,这样会阻碍他们进行艺术体验。虽然他们不是主修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们也同样应该有适合的方式来接受艺术教育。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 ME)认为“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音乐。他们的音乐教育不应受限于其居住的地理区域、社会地位、种族或民族身份,城、郊、乡,以及经济的贫困,所有的学习者,不论其发展水平和技能水平,都应能接受平衡的、综合的和有序的音乐教育方案及有效的音乐教育者的教育”。早在1923年,美国音乐教育的领导人物卡尔.格肯斯就提出“音乐为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为音乐”(Musicfor Every Child,Every Child for Music),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基本信条。那种艺术教育仅仅是面向少数“天才”而不是为“普通学生”的观念是极为有害的。由此得出结论:音乐教育并非为少数有音乐天赋和才华的人设立的特殊性教育,而是为提高全民素质而设立的普及性音乐教育课程。理工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不是指望通过一个或两个学期的课程就可以培养出几个莫扎特式的音乐家、梵高式的画家,而是通过艺术特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去造就一批又一批有较高艺术及文化素养的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关于人文素质的基本含义,有多种阐释。一般地讲,“人文”是一种精神文化,泛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人文素质”,一般地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在高校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过程,使其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
就理工科院校而言,人文教育在时间和内容上显然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可供理工科学生学习的人文学科内容是如此之多,另一方面,学校所能挤出的用于人文教育的时间却又是如此之少。此外,目前我国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低起点与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对学生所必需具有的高要求,也使得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那么,我们不但不能够有效地加强人文教育,而且还会影响作为理工科院校自身所独有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人文教育有着如下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目的的中华悠久历史与灿烂民族文化教育;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以集体主义为准绳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内容的世界观、方法论教育;以提高文学艺术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艺术教育等。对于具有较强自主意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我们真的用上述全部内容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人文轰炸”,不难预料结果将会怎样。因为,即便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当初为了能跨进大学校门,也没有少背那些条条框框,极具有生命意味与丰富内涵的人文知识,在他们眼中因此也就成了令人讨厌的干巴巴的概念条文。如果这时候我们再以同样的方式重复这些内容,势必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因此,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进行面面俱到的人文教育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找到一个既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同时又能深刻影响他们人文素质全面提高的切入点,将在很大程度上能力保理工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开展。我们认为,艺术教育适合成为这一切入点。这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理由:其一,艺术在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整个人类文化中处于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二,艺术与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现代人之间存在着前所未有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其三,作为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艺术与科学的互补和融合,将最大限度地促进对方的进步与发展。[3]
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不是专业性艺术教育,不应仅仅从技术层面去要求学生,而应在教育中体现其人文性,使学生热爱艺术,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艺术、不同文化的了解,去体验它们的人文精神,解读艺术文化符号,体会其艺术的内涵。在感受华夏民族艺术文化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欣赏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时,去理解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及其生存状态,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与共同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实践中感悟人生真谛,关怀人生价值,关怀人的自由平等,关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的人文精神,为完美人格打下基础,让优秀的艺术文化伴随与滋养他的一生。理工科高校艺术课程更应该体现人文价值:重视人的发展、个性的培养、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环境的陶冶、实现人与人的理解等。[4]
所以,正确认识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特征,无论是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老师还是管理层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校的管理层,他们的观念是艺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首要条件。只有以正确的观念作为大前提,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从理工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来看,其艺术教育是针对非专业艺术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理工科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不管它们在艺术方面的先天资质如何,都应鼓励他们去走近艺术,感受及享受艺术。[5]在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实践中,应体现其人文性,在课程的设置上和种类上应具有广泛性,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并激发每个学生的艺术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个性施教。承认和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真正领略到艺术之美,才能舒缓他们压抑的精神,改善他们内向的性格,满足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
[1]邓万友.中外理工科院校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05(4).
[2]杨 瑾.试论理工科大学艺术教育的特殊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5).
[3]蔡 琴.从思维方式的协同看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河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1).
[4]张 进.理工科院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30.
[5]于兰英.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必要性探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9(4).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Un 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U Zhou1,LAN Ying2
(Music College,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7,China)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e art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both the student aspect and teacher aspect and combiningwith the popularity and humanity of public art education,this paperpointsout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of art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ould be correctly recognized;and the managerial concept is the pr imary condition for art education;it also suggests to strengthen the art quality education of students,teachers and management leaders in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rt quality education;characteristic
J60-05
A
1674-117X(2010)05-0153-03
2010-05-25
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教改重点课题“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2010B08)
欧 舟(1968-),男,河北唐山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 李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