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与创新

2010-04-07 14:03肖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肖斌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4)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从认识、起步到应用历经了近十年时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人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电子阅览到网站建设、印本资源的数字化、电子资源的引进和开发,以及学科门户网站的建设,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总量和数字信息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高校文献信息保障和教学科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研讨,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认识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的“复合图书馆”或“混合图书馆”是现阶段的发展方向。所以“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提法正逐步调整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然而,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数字图书馆是高新技术结合的产物,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在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来说,其中涉及到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压缩与传送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可靠性技术、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众多学科、专业的技术。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②用于信息资源共享和发布的局域网络、广域网络以及数字化资源存储的海量存储器等硬件建设;③用于馆藏数字化资源的发布、访问、查询、维护、更新的软件系统及管理制度;④从事馆藏数字化资源管理、维护及用户服务的专业人员的培养。这4个方面都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最为重要。

当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已经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局域网络并接入Internet,购置了大量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海量存储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建立了可靠的网络共享机制。在这些图书馆内部,也相继建立了功能完备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高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专业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从高职院校图书馆整体来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还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充足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缺乏物质基础。正如李国杰院士在中央电视台《科学访谈》节目中所谈到的:“现在我们国家建设高速信息公路,问题不是出在这个路,而是路上很少的车,就是有些车跑,车上没货,有些装有货呢,货也不是好货。”形象的比喻说明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瓶颈在于现有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了丰富的共享数字资源,即使建成,也只是一堆没有内容的空壳。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数字化建设在理解上的偏差

“数字图书馆或者数字化了的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高级阶段”这种错误观点在一些人心中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存在着对数字化建设过度倾斜而忽视传统图书馆建设的现象,甚至企图通过引进电子版书刊来弥补或代替印本文献建设的不足。高职院等学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同时也是重要的信息教育服务部门,读者对图书馆的热爱是因为她独有的人文氛围而不仅仅是数字化资源的多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数字图书馆是一项特殊形式的信息技术,而绝不是数字化了的图书馆,高职院等院校“复合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传统资源和数字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引进数字资源重藏轻用,利用率偏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的出现,以及互连网络展示的美好商机,使商业性“数字图书馆”产品纷纷进入图书馆市场,商业数据库在数据组织方式上模仿传统图书馆的方法,简单按学科分类并采取打包销售的方式,这给图书馆在内容选择、质量鉴别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不同商业数据库产品之间内容重复较多。而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丰富馆藏电子资源和尽快实现印本文献数字化,引进商业数据库产品时只要资金许可往往照单全收,缺乏对数字馆藏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效绩的分析和评价体系。只注重数字资源的数量,忽视了资源的使用效果,很多价格不菲的数据库一年的点击和下载次数屈指可数。这种单纯考虑“资源拥有”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高端硬件消耗过大,建设资金配比不合理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受到学校高度重视,巨额专项资金的投人使图书馆硬件条件和技术手段得到极大改善,高端技术设备运用非常普遍,很多图书馆一度为自己所拥有的先进设备而自豪。但是不难发现,这些先进设备成了吞噬金钱的无底洞。以存储系统为例,年代中期价格不菲的光盘塔、光盘库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引人图书馆,其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极低的效率很快就成为淘汰产品。高端设备占用过多资金,则相应削弱了基础公共服务设备的投人。从长远来看,建设资金配比不合理将会影响数字化建设的全局发展。

(三)数字资源服务和教育的手段落后

当大量的资金投人到硬件和资源引进上时,高职院校图书馆特有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面对林林总总的数据库资源,学生知之甚少,各种数据库的不同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更让读者无所适从。传统教育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相关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偏低,信息意识和能力薄弱,但是却渴望掌握检索技巧。很多学生在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检索时,采用的是因特网上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策略,连最基本的“布尔检索”都很少运用。

(四)行业之间缺乏协作,形成信息孤岛

从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图书馆主要隶属于教育、文化、科研三个系统,几个系统之间的数字化建设缺乏沟与协作,开展资源共享共建困难较大。比如高职院校图书馆之间缺乏有益的协作,各馆从自身利益出发,热衷于搞“大而全、小而全”。笔者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务交流会上曾遇到,某专业性很强的小型高职院校馆急需对部分珍贵馆藏作数字化处理,其馆藏资源的重要性和数字化必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当该馆向其他馆提出技术协助请求时,却无人响应。在这种封闭僵化的思维模式下,各馆之间的数字资源不可能实施共享,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建成的仅仅只是一个个封闭的“信息孤岛”。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与创新的思考

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很大成果,开始跨人一个新的阶段,即免费使用的发展方向、公平服务的宗旨、图书馆与信息企业的联合共建、图书馆与全社会之间广泛的合作方式。与此同时,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障碍和问题,如数字资源的保存和印本资源数字化完整性问题等等。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历经了高速发展之后,应该怎样从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组织机构、效率效益、合作发展等方面调整思路,实现数字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是值得图书馆界探讨的问题。

(一)修正建设思路,重新认识效益观念

数字资源的建设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传统图书馆的活力,但数字化只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建设情况的一项指标,它不可能取代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代替印本文献的建设。为了防止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对数字资源的过度依赖,“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制订了高校图馆电子资源计量标准。因此,在数字化建设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和印本资源一样,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建设服务效率评估体系,从管理性指标、技术性指标、服务性指标、内容性指标阁等各方面来衡量数字化建设投人与信息服务价值之间的效益比。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摒弃资源的“拥有论”和“占有论”旧观念,避免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使数字化建设在一个正确的轨道内持续而稳定地向前发展。

强化教育服务创新公益服务与信息教育并举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个鲜明特征,高职院校图书馆目前对数字资源的使用教育仍然依靠传统的“文检课”和一些专题讲座,相关课件和多媒体技术使用较少,读者覆盖面小,教学和实习手段也相对落后。如何判断网上信息尤其是学术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可信性,是大学生在利用网上学术信息时的一个很大障碍。这充分说明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和改进数字信息教育,在文检课教学安排上尽可能向低年级倾斜。一方面教育学生检索和使用数字信息资源的方法,另一面教育学生如何有效鉴别和利用数字信息资源,也就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

(二)确立信息资源数字化选择原则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资源建设是其核心部分,而特色数字化资源又是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尽快确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原则,不仅有助于成本的降低,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和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也可以确保形成本馆特色资源。

国外高校图书馆的选择原则,在内容价值、价值增值、知识产权、数字存取、技术方案、用户效率、机构协作等各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标准,值得我们借鉴。

(三)调整人力资源建设方向

高职院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靠引进人才或集中有限的人力、资金开发技术项目,在图书馆界多次证明是失败的。目前,数字化领域所有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个体开发的项目,既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又没有商业市场。因此,要避免人才“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现象,必须适当调整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的策略。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应着力培养数字化基础技术应用人才和服务人才,普及数字资源著录标准方面的知识,加强普通员工数字信息知识使用和服务的培训,在技术攻关等方面寻求更广泛的商业合作和行业协作。

(四)加强行业协作共建,实现成本效益最优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系统图书馆、科研院所系统图书馆相比,具有数量多、资源总量大、网络环境好、资金充足的整体优势,但有影响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数字化建设都会有经费、资源数量的限制,资源在使用、传播和效益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约束。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协调努力、广泛合作、共同发展,因此,跨系统、跨地区的多馆协作已形成一种趋势。

(五)组织模式创新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崭新的图书馆形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构筑一个能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组织模式。对此,我们通常可以从3个层面去理解:一是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去理解,即数字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管理;二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主要包括用户接口、预处理系统、查询系统和对象库等基本构件;三是从社会组织系统方面去理解,作为社会整个的数字图书馆与行为个体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之间各自的组织结构及相互关系。

总之,为避免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信息孤岛”,高职院校之间应树立数字化建设协作共享的观念,重点解决共建机制,通过共建达到共享的目的。虽然高校图书馆也存在馆与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但协作共建机制可以吸引不同规模、不同专业的高校参与进来,并找到自己的切人点。特别是在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城市,可以依托良好的网络环境,共享商业数据资源和硬件平台,减少硬件投人成本。各校通过分工合作,既能避免数字资源重复建设,又能利用各自优势形成有深度的特色资源,还可以集中各馆技术力量进行深度开发,彼此借鉴和分享技术成果,形成共同的建设标准。通过协作共建机制,使各馆零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实现成本效益的最优化。

[1]夏传炳.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J].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1).

[2李书宾.关于数字图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J].2002,(2).

[3]陈艳飞.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用户需求特点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6,(5):203~205.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